1915年11月18日,日本客轮“山东丸”号开船,船上多了一名特殊的乘客,当船驶离码头时,袁世凯的首席谋士杨度焦急的说道:“此人一去,无异纵虎归山,放鱼归海,从此我华无宁日矣!”

前言

蔡锷,1882年12月8日生,湖南人,12岁中秀才,16岁入读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17岁赴日读书,学成归国后,发现读书无法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于1902年二赴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同期学员日本方面有冈村宁次(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官)、土肥原贤二(日军第七方面军司令官)、板垣征四郎(日本侵华派遣军参谋总长)。

中国方面有蒋百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任校长)和许崇智(民国军事部长、广东省主席)等。并与蒋百里在学校排名前二,成绩碾压日本学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锷

蔡锷的第一件大事,宣布云南独立

1904年蔡锷从日本学成归来,被各省争抢,他先是在广西干了5年的军校校长,他在训练新军时讲解精辟,条理清晰,深受官兵敬佩。其中包括广西陆军小学堂,这个小学堂二期有个学生,开学报到时迟到了10分钟,蔡锷坚决不允许他入学,后来他只能来年再考,这个学生就是指挥著名台儿庄战役的李宗仁,据他后来回忆蔡锷时说,我们对他敬若神明。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同年10月30日,时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的旅长蔡锷,在云南发动起义,推翻了当地政府,随后就职云南都督,上台后,整顿吏治,裁减军队,兴办教育,开发实业。

蔡锷担任云南都督期间,为了省钱兴办教育,两次带头减薪,月俸由600元减到60元,相当于一个营长的月薪,蔡锷的弟弟从湖南来投奔他,他认为此举不可,给了弟弟20元,让他回家。

一时间云南一片生机勃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锷的第二件大事,宣布反对帝制

1913年10月,袁世凯调蔡锷赴京。

蔡锷在京两年,袁世凯表面对其礼遇有加,先后任命他为政治会议委员、将军府将军全国京界局督办等,实则防他有变。

而蔡锷之所以奉调入京,还是怀着一腔热血的,用梁启超的话来说,蔡锷对袁世凯还是抱有幻想,想借他之手,建立起中国现代化的国防。

但袁世凯让蔡锷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了,不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还企图让历史倒退,自己当皇帝。

1915年11月18日,也就是本文开头的一幕,蔡锷对袁世凯彻底失望之后,就设计逃脱袁世凯,他先是称兵从北京到天津,再从天津想办法去日本,然后从日本去上海,取道香港去越南河内,最后回到自己的大本营云南。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和云南督军唐继尧一起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表示“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受此影响,宣布取消帝制,同年6月6日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锷病死他乡,成为国葬第一人

1916年9月,蔡锷因感染肺结核,已经严重到无法说话,东渡日本治疗,但由于病入膏肓,日本医生也无能为力,11月8日上午,蔡锷因抢救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1917年4月12日,蔡锷遗体荣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

蔡锷成为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国葬的人。

结语

蔡锷在日本医院临终时,蒋百里陪在身旁,他看到日本刚配备的飞机训练,深受刺激,他对蒋说:我早晚就要和你分手了,我们的建设国防尚未着手,而现代战争已由平面转为立体,我国不知道又落后了多少年。

据蔡锷身边人回忆,蔡锷的遗嘱是口述的,全是关于国家大事,没有一句是涉及家里。

曾有人说,蔡锷很“善变”。

恐怕不是,他的种种变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核心是不变,那就是:对这个国家有利的,我都赞成,对这个国家不利的,我都反对。

用梁启超先生给蔡锷将军的一对挽联作为其一生评价:“国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