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所写《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是他最知名,也最见水平的一幅字。人大教授陈传席甚至认为它已经超越了《兰亭序》,因为此作用笔自然、笔法高古、气息连绵、格调极高,达到了“书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作递藏有序,1949年以后被带去台湾省,至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作为颜鲁公忠义人品与精妙笔法的合一大作,历朝历代临摹它的人很多,学界也产生了现存这件《祭侄文稿》的真伪之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数万卷手抄本文献,其中有一件引起了大家的格外注意,因为此作与《祭侄文稿》不论是用笔还是风格都太过相似,甚至有网友直呼“这才是原版《祭侄文稿》”,难道台北故宫那件是赝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代以前和以后的书法有明显区别,宋以前的字有“古意”,当时的名家继承了汉魏以来诸家笔意,书法五体笔意甚至能达到融合,这一点就可以在这件敦煌残稿中发现,以行草书写成,但篆籀笔法比比皆是,“折钗股”“屋漏痕”“印印泥”随处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并不能说明台北所藏《祭侄文稿》是赝品,而是为我们展现出更真实、更自然、更丰富的唐人书风,比《祭侄文稿》还要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件敦煌残卷揭开了颜真卿等名家用笔的“不传之秘”,宋代以来“尚意”书风盛行,这么精妙复杂的笔法早已失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作全卷纵30.3厘米、横118厘米,约300余字,字径大小约2.5厘米,现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文物编号为4764.这一残卷与《祭侄文稿》有两大相似之处:其一是均为草稿,书写得极为自然洒脱,不计工拙,卷面上的涂抹痕迹也保留了下来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此作在用笔的逆锋,行笔的中锋,以为转折处的富有张力、竖画的微微外凸等方面几乎如出一辙。这也再现当时书家学习古人的基本情况。为我们如何对魏晋笔法进行取舍提供了范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界有这样一句话“碑不如帖,帖不如稿”,碑刻在用笔细节方面没有办法纤毫毕现,而墨帖又不如草稿真实,可能存在过多修饰的成分。而草稿一来情感饱满,二则书写细致,能做到笔随心走,自然展现出个人的风格和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我们能将这部作品学习透彻,便能学到宋代以人最地道正统的笔法,水平自然提高,书写也不会出现呆板俗气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