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崇禧

民国史上颇有名的“小诸葛”白崇禧,字健生,1893年3月18日出生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自幼聪颖异常,14岁报考广西陆军小学,千余人报考、仅取120人,他考第6名;后因病退学,16岁时又以第二名成绩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

白崇禧曾参加过辛亥革命;1914年,他进入当时中国军事界的最高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17年初毕业后进入桂军。

桂系军阀开基人陆荣廷当时为两广巡阅使(相当于大军区司令),陈炳焜为广东督军(省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后来的省政府主席),谭浩明为广西督军。时任广西都督府参谋的马晓军1917年向陆荣廷、陈炳焜建议,在桂军中建立“模范营”,招有学历的青年士兵、执行军校式军事管理;马晓军自任营长。

模范营给了军校毕业的青年才俊提供了发展机会;1917年5月,白崇禧进入模范营、崭露头角。当时在模范营的、还有若干“未来之星”,如黄绍竑、黄旭初……等后来新桂系的骨干,马晓军因此而被称为“新桂系教父”。

1919年冬,模范营奉命剿匪,白崇禧为“先锋”,采取严厉手段、枪决土匪八十余人,匪患迅速肃清。由于剿匪有功,模范营增扩两营兵力,马被委任为团长,白崇禧升任团附(即团部附员、非团副,团长下面的军职,不占作战编制)。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宣布北京政府为非法,遭到旧军阀陆荣廷和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的联名通电反对;6月初,两广战事爆发,孙中山以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攻入广西,陆荣廷的桂军内部被分化收买、全面崩溃,7月17日陆荣廷通电下野。

接着,马晓军接受孙中山政府的广西省长马君武的任命,上任广西田南道警备司令;结果在百色被陆荣廷的旧部包围偷袭缴械,马晓军、黄绍竑被扣,白崇禧逃脱,后在黔军支持下回师讨伐,营救了马晓军。战斗中白崇禧折断左腿股骨,赴广州治疗、休养,经滇军将领朱培德引见在石龙车站大元帅专车上见到孙中山,随即表示、愿效力于国民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晓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西三杰”

接下来,马晓军部奉命从百色调往省府南宁,到南宁后见环境险恶、局势不利,即转向灵山县撤退;之后,马晓军离开部队,残部交由黄绍竑指挥。此时,原在陆荣廷部任少校营长李宗仁自立门户单干,在其邀请下,黄绍竑率部入伙。当时的李宗仁虽有玉林的六万大山(山名,意为“甜水谷大山),但黄绍竑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就联络在广州养伤的白崇禧,加入了革命的阵营。

这里交待一句,黄、白二人都是李宗仁在陆军小学时的同学;从年龄上看,李宗仁最大,白小两岁,黄又比白小两岁。黄、白还是保定军校的同学。

1923年6月,孙中山任命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白崇禧任参谋长。其时,李宗仁尽管身为北京政府的“定桂军”总指挥,但已和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已取得联系。1924年5月23日,“讨贼军”与“定桂军”合作,彻底打败了广西旧军阀的势力。10月1日,广西自治,李、黄、白三人被称为“广西三杰”。

1925年1月,云南军阀唐继尧派出两路大军,为占领两广而发动了第一次滇桂战争;白崇禧和李宗仁、黄绍竑驱逐了滇军,保住了广西地盘。这一时期,白崇禧在广西一系列的战斗中表现出来了卓越的策略才能,获得“小诸葛”的雅号。

1926年2月,国民政府成立两广统一委员会;之后于1926年5月20日,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长李宗仁)一部和第4军(军长李济深,粤军)所属的叶挺独立团等部,作为先遣部队奉命进入湖南,拉开北伐战争的帷幕。当时,身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点名要白崇禧出任总司令部参谋长,参加指挥战争。

北伐的主要对象主要是三派力量:一是占据河南、湖南、湖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二是占据东北各省和京、津等地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山东的张宗昌受他节制);三是占领苏、皖、浙、闽、赣5省的直系军阀孙传芳。

北伐军打败吴佩孚、攻下武汉后,白崇禧被蒋介石任命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何应钦为总指挥),先后占领杭州、宜兴等地,1927年3月19日,白崇禧率部进入上海,随后兼任淞沪卫戍司令、兼任上海警备司令,和蒋介石等人一起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起:白崇禧、蒋介石、李品仙(?)、李宗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崇禧(左)和李宗仁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宁汉分流”、随即于1927年4月18日成立南京国民政府,老牌反共分子胡汉民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蒋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当即宣布免去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宁汉之争”开始。

担任北伐军西路军总指挥的唐生智率部东征、讨伐蒋介石,要求其“下野”。蒋介石与实力派人物李宗仁和白崇禧商量对策,主张西征讨伐武汉,但李宗仁主张让他“下野”,白崇禧主张“总司令离开一下也好”,蒋的嫡系何应钦此时选择了沉默。蒋介石1927年8月13日通电下野后,通过其江浙同党放出风声说,他之所以下野,是被李宗仁、白崇禧与何应钦“逼宫”。

经过这一变故,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力量让蒋介石感到了威胁,为日后蒋某人重新上台后一步步清算新桂系埋下了伏笔。

在“宁汉之争”中,原本已被北伐军赶到山东的直系军阀孙传芳乘势反攻,1927年8月、其麾下的东南五省联军与北伐军之间在南京郊区的龙潭镇周围展开一场大战,史称了“龙潭战役”。这是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使显赫一时的五省联帅孙传芳从此一蹶不振、变成光杆司令。

“龙潭战役”后,北伐军在东南一带再无对手,从而奠定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基业。在龙潭战役中,白崇禧的指挥才能再次得到展现、为人称道。时任行政院长谭延闿写了一副对联送给白崇禧: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

蒋介石下野后,汪精卫本以为自己可以稳坐国民党的头把交椅,结果想独揽大权而不得,随后的9月13日,也宣布下野。此后,国民政府的大权就集中在南京方面的桂系手里,但下野后的汪精卫并未歇着、而是积极鼓动武汉方面的唐生智等人反对桂系,由此导致双方武力对抗,即“宁汉战争”。

当时,除了蒋介石和汪精卫,国民党内部还有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即西山会议派,这是国民党中最老的反共集团、其中央党部在上海;三股势力争斗的结果是成立一个超脱于宁、汉、沪三个国民党中央之上的中央特别委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生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精卫和蒋介石

但中央特别委员会一成立,就遭到唐生智、汪精卫等人的反对,他们随即成立武汉政治分会,与中央特委会相对抗。1927年10月20日,南京特委会下令西征、讨伐唐生智,白崇禧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11月初攻占了武汉,唐生智战败,通电下野,西征军占领武汉。宁汉战争最终以南京国民政府的胜利而告终,新桂系势力成为最大的赢家,其势力范围因此扩充到了两湖地区。

下野的蒋介石也没有闲着,宁汉战争期间、策动一直在广州的张发奎,要他在广州另立中央,夺取两广地区。1927年11月17日,李宗仁的政治盟友、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济深的属下张发奎和黄琪翔等人一起发动政变,将新桂系在广州的军队全部缴械,张发奎自任广州军事委员会主席,汪精卫一派的人物顾孟余、陈公博出任广州政治分会主席和广东省长。

蒋介石旅日归来后,为了重新上台,一边指使亲信给对手制造事端,一边向汪精卫抛出橄榄枝。在1927年12月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上,新桂系联合李济深,向汪精卫展开争斗、要求先处理”张黄事件”,再召开四中会议;但此时的蒋介石以“中立调停”的姿态,声称“张黄事件”应压后处理。在各派围攻之下,汪精卫为了转移视线,抛出要蒋介石复职之提案。

当时的国民党内各派势力难以调和,且新桂系势力的急速膨胀让国民党内各派势力都为之忌惮,于是蒋介石的复职就为各派可以接受。1928年1月9日,蒋介石通电宣布继续行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并在随后继续北伐。

在此之前的1928年1月1日,因有消息称湖南的唐生智残部有异动,白崇禧决定继续对湘用兵,剿抚兼施,湘军抵挡不住接受改编;之后,两湖各军被改编为第四集团军,白崇禧任前敌总指挥,带兵北上,参加北伐。

此时,除奉系张作霖部已成强弩之末外,其他派系的大小军阀已被北伐军犁庭扫穴,彻底击垮。白崇禧自汉口一路北上、开进北京;之后,和陕西冯玉祥、山西的阎锡山一起,打得奉军全线崩溃。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此时的蒋介石尽管已经官复原职,但一直担心自己的宝座不稳。经过北伐,蒋冯阎李齐名,南方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以及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均拥兵自重,蒋介石大伤脑筋。这时,时任外交总长的黄郛向蒋举荐了杨永泰。

1928年7月6日,蒋介石采纳杨永泰的建议,带领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到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举行祭告典礼。通过一场“祭灵哭棺”的作秀,蒋介石以“北伐胜利”“统一大业告成”的统帅自居,强化了党政军中的领袖地位,使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成为孙中山身后惟一的继承人。

杨永泰为蒋介石献上了他的第二条妙计即是“削藩”(裁兵),这也正合蒋介石的心思。在1928年7月的北平汤山会议上,蒋介石提出削减军费、精兵简政,具体做法就是统一编遣全国部队,从第一、二、三、四集团军中抽调最精锐得各师归中央直辖。

白崇禧明确反对裁兵、提出以殖边(开发边疆)代替裁军,被蒋介石无视;显然,蒋的真正目的是要削弱其他3个集团军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崇禧

<全文共三部分,此为第一部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