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开篇第一章,就是谈“乐”;收尾,也是谈“乐”。这就是《学而》的倒数第2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贵却不骄纵,怎么样?孔子回答:可以。但不如穷而安贫乐道,富而谦逊好礼更好。

子贡说,《诗》有一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很满意地捋捋胡子说:不错啊小子(赐是子贡的名,他复姓端木,字子贡),现在开始,可以和你谈论《诗》了,告诉你以前的,你能推知未来的(意思是可以举一反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徒俩的对话不难理解,子贡先提出一个观点,孔子认可,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子贡就孔子的要求做了点评(感觉他更像老师),孔子只好表扬一下子贡(谁让徒弟这么爱表现呢)。

中间一个坎儿,是子贡引用《诗经》的那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容易让人犯糊涂。这句话承前启后,既是前面对话的总结提升,也是后一句话的缘起。可是,凭什么呢?凭什么这句诗能总结前两句、承接后一段?

不了解它的含义,就很难弄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要明白一点,这句诗,不是单纯总结孔子的话,也不是单纯总结子贡的话,而着眼于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到“贫而乐,富而好礼”这个提升的过程。

是的,着眼于过程——提升、升华的过程。贫而无谄?境界一般般。贫而乐?嗯,可以,境界高了。

其次,是了解“切磋琢磨”的本义。

在古文中,这四个字的含义是不同的。处理骨头饰品,叫“切”,处理象牙饰品,叫“磋”,处理玉器,叫“琢”,处理石头(一般是玉石),叫“磨”。

切磋琢磨,分别针对的是骨器、象牙器、玉器、(玉)石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我们常说的“玉不琢,不成器”,都要经过反复打磨,才能从质朴的石头、骨头,变得光彩照人,成为珍贵饰品。

你也可以把“切磋琢磨”理解为给原材料抛光,由无光泽变为有光泽的过程。

这就好理解了。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用“琢磨切磋”来比喻,就是在修身方面有了基础,有了原材料;孔子说“贫而乐,富而好礼”,则更进一步,原材料被打磨出来,有了光泽,实现了品质的提升。

子贡引用《诗经》这句,既是对师生对话的准确提炼,也属于活学活用,深刻掌握了这句诗的内涵,故而遭到了表扬。

顺便提一句,不管对老师还是家长而言,表扬都是学生进步的利器。孔子很喜欢表扬学生,但很注意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表扬还是批评,孔子都很具体,就事论事,很少“定性”。表扬子贡,说他能举一反三;表扬颜回,说他“不迁怒,不二过”;批评宰我,是针对他大白天睡觉,都不是没来由的,都是具体、清晰的。

泛泛地表扬孩子“好棒”,没什么效果,反倒容易让孩子怀疑你是否诚心诚意;批评孩子,动辄定性,说他“没出息”,这种定性的表扬或批评,都属于缘木求鱼。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中国历史超好看(6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3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