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曾兴盛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文物保护运动,一经推出就迅速引得众多民间人士,将自己毕生珍藏的文物珍品都免费捐赠给国家。

价值超千万的龙泉窑青瓷,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南宋龙泉窑舟形砚滴”,就是在这一时期被一位来自浙江的农村少女,主动上交给国家的。

今天咱们就要来看看,这位时年17岁的少女是如何得到这个珍贵宝物的,她决定将此物上交给国家又是出于怎样的缘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偶然相遇的“小船”

上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的农户家庭里,只要小孩子能自主行动了,都会被派上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刚过17岁的何招娣,正好是大家眼里的“壮劳力”,每天都要在田里劳累上大半天,帮助家里分担生活的重担。

一日清晨,何招娣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了床,一推开房门她就看见自家的院坝里,还残留着昨夜大雨残留下来的斑驳水迹。便在心里暗暗想着,山里的土在淋过一场大雨后,一定已经被泡得比较松软了,若是现在去挖草药,肯定会比平时更省力。

空山新雨后,山中有一种满载着泥土芬芳的湿润水汽,何招娣感觉周身的疲惫感,都在一呼一吸间被清除干净了。她一个人,扛着锄头背着背篓,在泥泞的路上缓缓地向前探索着,不必多说,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挖黄花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种草药有不错的药用价值,所以在市面的售卖行情也相当好。黄花草多藏身于荒野间的草丛里,采摘较为不便。好在这个女孩干活极其利索又经验十足,迅速瞄准了一大片荒草地,两三下就开出了一条小径,随即全情投入进了对黄花草的搜寻中。

这次出行的运气还不错,何招娣还没有走到草丛的最深处,便已经有了不少的收获。正当她准备再进一步时,锄头却好像突然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本以为是一块碍事的石头,何招娣便准备躬下身将它捡起来扔到路边去。

但是将地表的土刨开以后,一个看起来并不是像是石头的东西显露了出来,它通身都是青绿色的,大致一个小船的模样,但更多的细节还是被厚厚包裹的泥土给掩盖住了。何招娣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当即就把这东西捡了起来,拿到一边的小水沟里去清洗。

经过一番仔细的清洗,这东西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来,它只有一个成人手掌的大小,总体外观是一座造型优美的小船,船上还有着许多写实的细节,有仓棚和艄棚,仓棚船舷两侧有栏杆,还有三个人物。而且无论是船舱里呈交谈状的两个小人儿,还是在舱外状似忙碌的艄公,全部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异常精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这东西摸起来似乎还是瓷质的,这可让何招娣的心狠狠地抓紧了一下。她生长的故乡叫做严儿村,距离宋代六大瓷窑之一的“龙泉窑”并不算远。而龙泉窑则代表着南宋晚期最为鼎盛的青瓷冶炼技术,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追捧。

自古以来,龙泉就是从浙江进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有着“驿马要道,商旅咽喉”的名号,几乎每日都有数不清的车马满载着龙泉窑出产的瓷器,经由此处被运往了世界各地,故而当地也受到商贸活动的影响,留下了丰富的瓷器文化。

本地的百姓受到当地文化影响,或多或少都和瓷器有一些接触,何招娣作为这里土生土长的居民,自然也对瓷器有着独到的见解。将这小船拿在手里端详片刻后,她的脑子里好像有个声音在说,此物一定不一般,说不准还是个宝贝。

于是,何招娣就将这艘小瓷船藏进了背篓里的最深处,又将一些挖好的草药盖在上面,将它藏得严严实实。她打算着等自己忙完手里的农活再将小瓷船拿回家,让家里最见多识广的爷爷给掌掌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