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的野地里,有很多野生植物。过去,大家对这种野生植物都没太在意,觉得它们没啥用,反正到处都是。但现在,随着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的发展,很多以前不被重视的野生植物变得珍贵起来。
野菜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以前,野菜只是穷人在吃不饱的时候才会去摘的东西。但现在不一样了,很多野菜因为味道好、营养高,变成了市场上的特色蔬菜。它们一上市,不仅价格贵,而且供不应求。
在我国北方,有一种山野菜这几年特别受欢迎,很多人一到它生长的季节就会满山找。所以,如果你家乡也有这种野菜,一定要重视起来,现在它很值钱,能卖10元/斤呢。
很多朋友可能纳闷,这到底是啥野菜呀?其实这种野菜好多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它,它叫“山苜楂”。
山苜楂的学名叫“长蕊石头花”,属于石竹科石头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民间,除了叫它“山苜楂”,大家还管它叫“山麦楂”或者“蚂蚱菜”。
这山苜楂能吃的部分主要是它的幼苗,也就是每年 2、3 月份刚长出来的幼苗和嫩叶。采摘的时间很短,所以每年到了采摘的季节,好多农民朋友就会去山里到处找,抢着摘,因为一旦过了季,就得等上一年啦。
以前,山苜楂就是山区老百姓用来应对饥荒的救荒野菜。可近些年,山苜楂变成了城里畅销的绿色无公害山野菜。特别是刚上市的时候,很多野菜都成了市民争抢的东西,每公斤能卖几十元。就算过了刚上市的那阵儿,价格也能维持在一斤 10 元左右。
山苜楂之所以受大家喜欢,主要是因为它有山野菜特有的味道和气味,吃了让人感觉清爽,味道也特别棒。另外,现代研究还发现,山苜楂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富含粗纤维、维生素 C 以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还有调节内分泌、帮助消化这些食疗功效。
前几年,山苜楂被炒了一阵儿,有人说它是“山野珍蔬”,还说是因为山苜楂对生存环境要求特别高,只能在高山上长,只在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带有,还只能在高山上那些落叶小乔木里才有。
其实这都是瞎扯,山苜楂在咱们国家分布挺广的,北方大部分地方都有,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河南这些地方比较常见。它多长在海拔 2000 米以下的山坡草地、灌丛、沙滩乱石中间或者海滨沙地上,岩石缝里也能长。
当然啦,要说山苜楂是山野珍蔬也没啥不对,因为跟荠菜、蒲公英、马兰头这些野菜比起来,它的产量确实少,采摘期也短得很。
采摘山苜楂最好的时候是在第二场春雨过后,这时候的山苜楂刚好从土里长出来一大截,特别鲜嫩,也是最好吃的。等到了清明节前后,虽然还能吃,但味道就没那么好了,会有一点点苦味。再往后就老了,不能吃了。
吃山苜楂最好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焯水后直接凉拌,能保留它的天然香味。另一种是做馅包饺子,在北方一些靠海的地方,人们用山苜楂做馅包饺子的时候,还会加点当地特产的蛤蜊、虾尾、海蛎子啥的,那味道真是美妙得让人忘不了。
很快又要到山苜楂采摘的季节啦,这种野菜如果你家乡也有,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它现在挺值钱的。要是没去山里摘,而是去市场买的话,最少要 10 元一斤,那就太亏啦。
各位朋友,你们吃过山苜楂吗?觉得好吃不?欢迎留言聊聊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