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它起着维持体液平衡,调节体温,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润滑关节和组织,帮助排出废物和毒素,维护皮肤健康,影响情绪和认知能力的作用。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成年人每天应喝1500~1700mL的水[1]。水这么重要,为什么从记事起,爸妈就从来不让咱抱着自来水龙头直接喝呢?他们说里面有细菌,喝了生水肚子会痛。生活饮用水里到底藏着什么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ixabay

1.饮用水中的微生物

饮用水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不乏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大量滋生,会造成饮用水污染。一旦被饮用,就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患上危及生命的介水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和甲肝等[2]。

2.微生物指标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我国2022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明确规定了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标[3]。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这些指标并不代表饮用水中只含有这些细菌,而是指示菌,通过它们体现饮用水的污染水平。

2.1菌落总数:这是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净化效果的指标[4]。简单来说,细菌总数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每克或者每毫升样品中,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菌落总数越多,甚至超标,就可能意味着水质受到污染。在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有规定,每1ml生活饮用水中菌落总数不能超过100CFU/ml[3],这个CFU是菌落形成单位,可以理解为不是一个细菌而是一个细菌群落,是细菌在计数平皿上多次传代而形成的一堆细菌。

2.2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主要来自人、畜的粪便以及受到粪便污染的水,土壤等。当总大肠菌群检出时,表明水体可能存在粪便污染,存在肠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在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有规定,每100ml生活饮用水中不得检出总大肠菌群[3]。

2.3大肠埃希氏菌:又称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状,如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5]。在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同时也规定,每100ml生活饮用水中不得检出大肠埃希氏菌[3]。

2.4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是一种单一细胞原生动物,它们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症状主要是腹泻。主要通过被孢囊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贾第鞭毛虫<1个/10L[3]。

2.5 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也是一种单一细胞原生动物,主要寄生在人及其他宿主胃肠道上皮细胞的刷状缘,是一种重要的能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机会性致病原虫[6]。主要通过被卵囊污染的水源传播,以粪-口、手-口途径为主。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隐孢子虫<1个/10L[3]。

3.微生物指标的检测与控制

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需要对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有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除了检测外,还需要对饮用水进行必要的处理,以杀灭或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消毒、煮沸、紫外线辐射和过滤等。

4.预防措施

为了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水源地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均制定一系列保护饮用水源的措施,如禁止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禽畜养殖场,加强工业废弃物管理,禁止企业乱排污,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等。另外自来水厂也应该提升水质处理工艺,加强供水系统的管理,以保障出厂水的洁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ixabay

在日常生活中饮水时需要注意饮用煮沸的水,因为经过高温作用,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结构被破坏,相应也失去了生物活性和致病力,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在高温加热的过程中也不能生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病毒的方法。但是要避免长时间储存;定期清洁家中的暖水瓶等储水设备;家中的净水设备需要并定期清洗、消毒和更换滤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水源性肠道传染病。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协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Z],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2]赵宇.地震后的常见疾病及预防[J].科学之友, 2008(7):1.DOI:CNKI:SUN:KXZY.0.2008-07-053.

[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s].北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2

[4] 程雅柔,贵阳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及健康风险评价[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5-05-26;11-12

[5].李凡,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02-106,108.

[6]王宇;江山;吴宁,两虫加标回收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14 (04);47-48

供稿单位:重庆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重庆市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德苗主管技师,杜文静副主任技师;重庆市永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邹静波主任技师,陈丽主管技师

审核专家:李涵斌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