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之争,关乎国共双方对华北的主动权,若是国民党获得上党地区,则我军将面临华北门户打开的糟糕局面;而上党若回到我军掌握中,则我军东可联合山东,西可控制同蒲,北上出击华北,南下威胁郑州。

上党作为必争之地,面对阎锡山近两万人已经占据长治等6座城池的局面,想要重新夺回上党地区,刘伯承元帅面临三个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帅隔千里,散兵未整合

阎锡山入侵我上党地区时,刘邓及主要的指战员“三陈”,此时都在延安刚刚参加完七大,还没有来得及返回晋冀鲁豫野战军前线,眼见战争即将开始,这些军事指战员不在前线,依靠李达一个人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大军事指挥。兵贵神速,毛主席决定兵行险招,于8月25日用飞机将一众解放军的高级指战员运动到前线,解决了将帅分离的情况。

刘伯承元帅与邓小平到达晋冀鲁豫野战军后,27日就召开了晋冀鲁豫领导人的会议,决定对入侵上党的敌人进行打击,但此时军队尚没有集中。我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实行游击战,军队分散,各个部队的实力也差异很大,虽然129师在抗日战争发展到30万余人,其中留在晋冀鲁豫军区的也有十几万人,可大多数都是地方武装,战斗力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从过去的游击战转变为运动战,就需要集中兵力,对部队进行整编,而完成这样的工作,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从军委8月23日发布全军整编,到现在才仅仅几天时间,军队距离完全整合差距甚大,时不我待,现在留给刘邓只有不到十天的时间,根本来不及等军队完全整编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帅一方面加快整合集中战斗力强的主力部队,8月25日他到达晋冀鲁豫的时候,一下飞机他就对“三陈”说道,目前就看谁最先集中分散的部队,谁最先集中部队,形成有效的拳头,就是胜利。三陈接到命令后,立即到各自的部队中,以最强的部队组建了太行、太岳和冀南纵队,主力部队约3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刘帅连续熬了几个夜晚,于9月5日完成编写了《关于上党战役中某些战术问题的指示》,这对战役发起后,解放军进攻城池,运动战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其次,在战斗力磨炼军队,对军事指战员,进行详细的指导和引导,指导指战员运用围三缺一、钳形攻势等战术,使他们很快掌握和熟悉运动战。

枪炮不足,弹药奇缺

军队组建完成,但当时武器弹药奇缺,全军只有大炮山炮6门,一半的团只有迫击炮两到四门,重机枪三四挺,很多新参军的士兵,只有大刀长矛。战斗开始之后,刘帅到一个阵地上视察,听到子弹声很稀松,他就问陈锡联,“为什么战斗声这么稀松?”,陈锡联告诉他说“战士的子弹太少,一个人只有三四发,打完了就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当时的武器弹药奇缺,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帅一方面苦口婆心叮嘱部队:“千万节约弹药,不得丝毫浪费,同时要拾缴弹药壳,不得散失。”并将这一点作为检验指战员政治责任的指标。

另外一方面从敌人手中抢夺子弹,太行纵队实行的是抓俘虏的办法,因为每一个晋绥军身上都带有两三百发子弹,相比解放军阔绰很多。但是更多的则是完全消灭敌人,尤其是消灭救援的彭毓斌以后,子弹也有了,大炮也有了,为后来晋冀鲁豫野战军决战平汉线赢得了资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有狼,后有虎,还有一个踹屁股

阎锡山入侵上党正值日本投降,此时忙着抢占地盘的还有国民党中央军,国民党的部队北上进入华北主要有五条主要交通线,及平汉铁路、同蒲铁路、津浦铁路、正太铁路和平绥铁路,而这五条铁路中,只有平绥铁路不在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范围,其它所有铁路都和晋冀鲁豫相关。

日本宣布投降之后,伴随阎锡山抢占上党地区的同时,国民党胡宗南正带着三个军的部队沿同蒲路北上,大有切断晋冀鲁豫和延安的联系的意图;而更为严重的是国民党孙联仲部,他正在河南郑州、新乡一带集结了7个军,势要打通平汉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汉路和同蒲路同为防御南方的门户,任何一条线失手,对我军掌控华北都是极为灾难性的事件,正所谓前有狼,后有虎,而这时阎锡山偷袭上党又是在我军屁股上踹了一脚。若国民党三路大军形成,则我军无论是防御同蒲路,还是平汉路,都会面临两面夹击的局面,到那时即使回头打上党,那我军必然顾此失彼。

面对三股来势汹汹的敌人,刘伯承经过认真的分析,首先认为最主要的是控制平汉路和同蒲路,其次才是上党之敌,但是经过计算,刘帅认为国民党孙联仲的部队,目前在鄂西,集结完成北上,最少有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只要能把握一个月的时间,全歼上党之敌,则完全有机会重新来防守平汉线和同蒲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上述分析,刘帅迅速做出先打上党,一个月歼敌的作战方针(若一个月未能完成歼敌,则主力回防平汉路),并与8月29日,电报中央“阎锡山以16000余人,深入我上党地区,非集结重兵予以消灭不可”,中央军委回电表示同意。

由此上党战役开始,这场战斗中,刘帅又是如何展现其高超的战术,我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