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这位江南才子,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早年的他,甚至被邻居视为“白痴”,直到九岁才开始学会说话。然而,正是这样的起点,塑造了他日后不屈不挠的性格。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坎坷,九次参加科举都未能中举,甚至因字迹丑陋而被考官置为三等。

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然而,他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性格和对书法的热爱,踏上了艰辛的磨砺之路。“诸生皆饮,徵明独临写千文,日以十本为率”,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让他的书法技艺逐步精进,最终成为明代 “书法三大家” 之一,实现了从平凡起步到书法巨匠的华丽转身。

文徵明87岁小楷书离骚九歌卷,上海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徵明一生多次书写《离骚》,不同年龄段风格各异。早期受赵孟頫影响,字体略扁,起笔尖细;而 82 岁的《离骚经》则呈现出融合欧体险峻与魏晋飘逸的独特风貌,反映了他书法技艺的不断演进与对多元书风的融合创新。到了 87岁创作的《离骚经》,虽字径仅 0.5 厘米左右,却依然笔法精到细腻,毫无老态龙钟之感,足见其晚年书法的炉火纯青与深厚功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整体风格来看,《离骚经》端雅整齐,行气自然流贯。其字势修长清俊,总体呈纵势,有着欧体的影子,如 “期”“胡” 中横折钩的书写,展现出险峻挺拔之感;同时又将王羲之书风的飘逸蕴藉融入其中,潇洒自然,在温文尔雅与端庄秀丽之间达到了精妙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笔多露锋,行笔流畅自然,收笔和转折处则多用圆笔,如 “而”“易” 字的转折,婉融遒润,减少了凌厉之感,使字态更加圆融温和。

长撇藏锋起笔,行笔过程如行云流水,收笔含蓄内敛;短撇突出啄势,短促有力,顿笔明显,富有节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捺笔撇敛捺放,近似章草,长捺起轻收重,弧度变化丰富,或直或曲,平捺 “一波三折”,反捺活泼灵动,尽显笔墨韵味。钩的处理淡化弱化,含而不露,似有千钧之力蓄势待发;挑画轻出斜行或顺势峻发,简洁明快。折笔顿笔外拓后下行,方圆结合,轻重有别,筋骨内蕴,展现出强大的笔力控制与高超的书写技巧。

它打破了小楷平正板滞的常规,以横放的梯形为主,左高右低,满篇欹侧,营造出强烈的侧视效果与动态美感。但这种欹侧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在不平衡中巧妙地寻求平衡,以偏得中,以欹复正,险中求稳,斜正相生,展现出文徵明对空间布局与结构平衡的高超驾驭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丙辰春三月之望,有客持宋纸一卷。诣余请书小楷。因得古端研颇奇,试歙令置秋水亭墨,竟书一日至灯下。复补书九歌,书毕漏下三十刻矣。余今八十有七,明后年将及九十。恐老眼日昏,不知赏能作此否?徵明。

从风格取向来看,文徵明的小楷可分为细笔和粗笔两大类,细笔一类与王羲之清劲秀逸的书风一脉相承,如《落花诗》、《后赤壁赋》等均属于此类。粗笔小楷主要取法钟繇、欧阳询,这类作品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也露出高古之意。

在很多人的眼中,四大才子以唐伯虎为首,而文徵明却少有名气,直至晚年才越居榜首,什么叫“大器晚成”在他身上得到了诠释。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