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一幅草书非常难,他考验的是作者如何将笔法与情感融合为一,既保证酣畅尽兴,又不离规矩法度。这两者稍有偏差,作品中就会出现瑕疵。情感过于丰富,压过了笔墨,就会陷入乖张狂怪,甚至是“印刷体”的地步。而情感不能畅通,用笔自然会拘谨板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书法史,将草书笔画、结字质量发挥到极致,又能“悲喜双遣”者,非怀素莫属。如果说行草书以王羲之最为称道,那么狂草则在怀素这里完全成熟。用笔之千变万化、笔走龙蛇,怀素胜过了王羲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素常与张旭并列,被称为“颠张狂素二‘草圣’”,但诸多名家都认为:“怀素得法于张长史,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前张后黄,皆当让素师独步。”不论是他的前辈“二王”、张旭,还是后世黄庭坚、祝允明等,都逊色于他,称得上草书界的“独孤求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素传世作品极少,尤其是晚年技法纯熟、风格稳定时期的狂草,更是凤毛麟角了。学界公认的怀素晚年作品,只有一件《王献之王洽王珣书评》,由于用笔潇洒俊逸,也被美称为《风流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作见于墨缘堂藏真刻本,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蔡世松集,钱祝三摹刻。这也是《风流帖》传世版本中最接近原作,内容最完整的一件。由于太过珍贵,至今只公开展出过一次。此作内容为王献之、王洽、王珣三人的传记和书评,通篇洋洋洒洒、率性而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流帖》纵28厘米、横460厘米,共63行、330余字,单字大小不一,约5厘米。怀素的草书受邬彤、颜真卿、张旭、二王、张芝、索靖等名家影响,融合魏晋隋唐用笔,又从惊蛇入草、飞鸟出林等自然事物中汲取灵感,因此笔笔脱俗但又不狂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孟頫认为,怀素的字妙在“虽率意颠逸,终不离魏晋法度”,《风流帖》就体现得淋漓尽致。起笔或顺或逆,行笔纯以中锋,篆籀处理丰富,笔速疾徐、点画粗细、轻重、断连、收放千变万化,牵丝引带,连绵不绝,线条起伏有节奏感,转折处绞转如“折钗股”,张力、韧性、变化与气韵,无一处不妥帖,书坛无人敢不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卷用笔细腻精到,法度严谨丰富,气韵雄健开张,是我们学习草书,领悟正统草法的绝佳范本,值得毕生临摹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这部怀素《风流帖》原拓本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逐行释文一一对应,以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