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38 年战火纷飞,全国人民正齐心协力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却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疾首、悲愤不已的事件。八路军平津支队司令员杨靖远,在与反动地主武装的斗争中不幸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和悲惨遭遇,如同一颗璀璨星辰在黑暗的夜空中划过,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敬仰与缅怀。
杨靖远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民族危亡之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1938 年 10 月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杨靖远亲赴盐山县,与当地颇具势力的地主孙仲文进行接触。孙仲文在当地是个颇有名气的人物,他早年读过私塾,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为人狡黠,善于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在混乱的局势下,联合附近几个村子的地主,以抵抗土匪为名,拉起了一支上千人的地方武装,成为当地一霸。
当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了统一战线,收编了各类具有抗日意愿的人员,地方武装成分复杂,孙仲文的队伍也在被关注之列。杨靖远见到孙仲文后,诚挚地劝诫他:“日寇当前,社会各界应携手共渡难关,驱逐日寇,收复山河,希望孙先生能加入我们的队伍。” 孙仲文却态度冷淡,声称自己创建民兵团只是为了保护乡里,与八路军井水不犯河水。尽管如此杨靖远还是希望能争取他共同抗日,双方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口头协约。
可不久之后国民党势力介入,孙仲文在国民党的蛊惑下,摇身一变成为 “正规军” 游击队。自此他的本性暴露无遗,不仅在乡里继续为非作歹,欺男霸女、强买强卖还与土匪勾结,更为恶劣的是他在国民党的指使下,将枪口对准了八路军。他把兵员和火力布置在杨靖远部队的驻地附近,肆意扣押八路军人员截留粮饷,严重干扰了八路军的抗日行动。
面对孙仲文的恶行,杨靖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孙仲文已成为国民党游击队,贸然行动可能影响国共合作大局;另一方面他的所作所为又严重损害了八路军的利益和抗日事业。经过深思熟虑,杨靖远决定冒险 “单刀赴会”,试图再次劝诫孙仲文悬崖勒马。当他见到孙仲文时,依然秉持先礼后兵的原则,义正言辞地要求他停止敌对行为。可此时的孙仲文已极度膨胀根本不听劝告,反而威胁杨靖远。就在他话音刚落,屋后埋伏的人马一拥而上,将杨靖远团团围住。生死关头杨靖远身边的警卫员英勇无畏瞬间出手,反手抓住孙仲文,用驳壳枪顶住他的脑袋,大声喝令敌人后退,杨靖远等人这才得以安全撤离。
但孙仲文并未因此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他竟然丧心病狂地活埋外出工作的八路军干部,还指使手下在背后开冷枪杀害八路军游动岗哨。杨靖远深知若不除掉孙仲文,必将给抗日事业带来更大的危害,于是他毅然下达了剿灭孙仲文的作战指令。
1938 年 12 月 13 日,杨靖远精心策划兵分三路,向孙仲文的民兵团发起进攻。为了出其不意,他特意找来当地向导,准备抄小路突袭。可天不遂人愿,当日凌晨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向导迷失了方向。等部队好不容易赶到孙仲文部时,敌人已经有所准备。战斗打响后,尽管八路军战士英勇奋战,但面对早有防备的敌人,进攻屡屡受挫,部队士气逐渐低落。杨靖远心急如焚他不顾危险,亲自在战场周围观察,试图寻找突破的机会。不幸的是他在观察时被孙仲文部的暗哨发现,腰部中弹受伤。敌人见状蜂拥而上,将受伤的杨靖远拖回指挥部。战士们见司令员被俘,为避免更大的伤亡,只好无奈撤退并迅速向上级报告。
孙仲文妄图劝降杨靖远,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靖远坚贞不屈,他大义凛然地说道:“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要杀要砍随你的便!” 孙仲文见劝降无望,又惧怕杨靖远日后报复,于是在 1938 年 12 月 14 日,下达了残忍的命令。杨靖远就这样被敌人用铡刀铡成三段壮烈牺牲,年仅 39 岁。更令人发指的是,敌人还将他的头颅砍下,悬挂在村口的树枝上,其行径简直惨无人道令人发指。
杨靖远牺牲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冀鲁边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军区司令萧华得知此事又惊又恨,悲愤之情如汹涌的波涛。他深知杨靖远这样的高级干部遇害,不仅是八路军的重大损失,更是对正义和抗日事业的严重挑衅。为了给杨靖远报仇雪恨,为了捍卫抗日的正义,萧华迅速下达作战指令,命令符竹庭、周贯五、崔岳楠率部全力围歼孙仲文。
1939 年 1 月 2 日复仇之战打响,八路军战士怀着满腔怒火,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这一次,他们没有给孙仲文任何机会,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枪炮声渐渐平息,孙仲文部被全歼,孙仲文本人也死于乱枪之下。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烈士的英灵得以慰藉。
战斗结束后当地百姓自发地为杨靖远烈士收殓遗体,举行了庄重的葬礼。不久冀鲁边区党、政、军机关隆重举行了杨靖远烈士的追悼会,会场庄严肃穆,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悼念。民众们哭声震天,许多人悲痛得昏厥过去,他们为失去这样一位英勇的抗日将领而悲痛万分。杨靖远烈士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后来者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他的热血洒在了冀鲁大地上,浇灌出了不屈的抗日之花,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被人们敬仰和缅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