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团司令员,相信大家第一反应都会想到,陈赓将军的第四兵团,杨得志将军的第19兵团,王震将军的第一兵团,萧劲光将军的第12兵团,邓华将军的第15兵团,刘亚楼将军的第14兵团,陈锡联的第三兵团。

以上这些兵团司令员,在我军战争史上,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们能够成为被世人熟知的兵团司令,都具备两个重要因素。

第一:会打仗,在解放战争时期,充当各自野战军的先遣部队,或者成为尖刀兵团。

就比如王震将军的第一兵团成功解放了新疆。萧劲光将军的第12兵团充当第四野战军的先遣兵团。陈赓将军的第四兵团征战足迹广。陈锡联的第三兵团是解放西南的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第二:在建国后的任职高,成为国防建设的骨干。

陈锡联是炮兵司令员,之后又当选大军区司令,巅峰时刻执掌三军。王震将军任职铁道兵司令,担任副主席,是80年代,我国的重要领导人。陈赓被誉为我军的第六大名将。萧劲光当了30年的海军司令员。刘亚楼是空军司令员。杨得志是80年代的总参谋长。

俗话说得好:有强就有弱。既然,王震,陈赓,萧劲光,刘亚楼,杨得志等人,都是存在感非常强的兵团司令员。

那么,存在感最低的兵团司令又是谁呢?

想必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任职兵团司令员的将领,在1955年,基本上都是获得了上将军衔,只有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无军衔。

其实,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在建国后,险些错失上将军衔。

共和国的57位开国上将,其中的李聚奎将军与王建安,并不是在1955年,获得的上将军衔。

李聚奎因在1955年没有在军中任职,所以没有被授予军衔,等到1958年,李聚奎将军重返部队,上级特意为他补授上将军衔。

王建安是属于标准的军事主官,还是战略追歼阶段,第三野战军的主力兵团司令员,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江浙地区。

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王建安获得上将军衔的时间,比其他人晚一年,流传着好几种说法,也不知道哪一个是真的?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的知名度,和其他的兵团司令员相比,他的存在感就比较低。

由王建安领导的第七兵团,是隶属第三野战军。而该野战军的另外三位兵团司令员,在军事上都参与指挥了一场经典战役。第八兵团司令陈士榘在淮海战役中,率部增援中年野战军共同消灭黄维兵团。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参与指挥了长津湖战役。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是华野三虎,指挥该兵团解放了福建地区。

虽然,在济南战役中,王建安任职前线副总指挥。但是,现如今只要一提到济南战役,大家都会想到上将许世友,或者将助攻变为主攻的聂凤智,很少有人会提到副总指挥王建安。

与此同时,在新中国成立后,王建安的任职也不是很高,而且还是一直担任副职。就比如与他一起解放济南的许世友,在建国后当了18年的南京军区司令员,包括聂凤智,也曾任职南京军区的第三任司令员。

王建安先是任职沈阳军区的副司令,后又担任济南军区的副司令,还担任过福州军区的副司令。也就是说: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基本上都是担任大军区的副职,并没有成为一级大军区的司令员。

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帅,曾对王建安说: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