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一首流传很广泛的寻根歌,它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最大一次人口迁徙活动。据说,从大槐树出发迁徙的人后代脚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最小的脚趾甲都是两瓣。中国人安土重迁,在古代更是如此,歌谣向人们诉说了在六百年前的明朝发生了一件悲惨的故事。
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的记载,明朝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姓氏多达812个。如此多的姓氏参与了移民,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了整个中国,甚至走出了国门。大家都知道中原地区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政治经济中心,但元末明初的连年战乱,以及黄河的多次烦乱,这里早已民不聊生,有的地方甚至到了人烟欲绝的境地。
《明史》里这样记载了当时中原情况,“今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鉴于这样的情况,朱元璋听从了户部郎中刘九皋的建议:实行移民。朱元璋让户部着手办此事,户部官员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了将山西南部的洪洞县,与中原地区的“人烟欲绝”相比,这里人口稠密,于是成为了移民的最佳地点。
为了让洪洞大移民能有序进行,户部在山西设立的移民机构就设置在洪洞县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广济寺,被选中的人员都会收到户部发放的“凭照川资”。这次大移民主要有“遣返、军屯、商屯、民屯”等几种形式,绝大部分都是以“民屯”为主。被选中的人,在离开洪洞县时,都会在大槐树下集合,为了让孩子能记住自己是洪洞人,就指着大槐树说道:
“孩子,不要忘了,以后若是能回到故乡,假如记不住咱们的村庄,就先找到这个老槐树。这就是我们的根啊!”资料显示,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短短五十年年间先后共有八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据说,李自成从陕西一路打到北京,一路烧杀抢掠,对洪洞县却秋毫未犯,原来起义的士兵绝大多少都是“大槐树下人”。
六百多年过去了,“大槐树”早已成为了移民后人的精神象征,大家可以看下自己的小脚趾,如果是两片指甲就说明是“大槐树”的后人。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