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丰富多彩的“年俗”是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中国人的“年”,既神圣而又充满欢乐,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的全面放开,今年春节回家过年和外出旅游的人非常多。同时很多地区也放开了燃放烟花的禁令,久违的年味儿又回来了。
一晃春节过完,转眼到了正月初六。在民间,正月初六有“送穷”的习俗,相信很多地区都会传承这一习俗。
文献记载,自秦汉以来,春节期间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
正月初六为马日,有“马到成功”之意。这一天“送穷”是全国各地流传最广的习俗。民间通过送穷鬼,弃破衣,供煎饼,寄托了人们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苦的美好希冀。
关于正月初六“送穷”的来历,唐代文学家李邕《金谷园记》中记载:
“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着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
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
"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相传穷鬼乃上古时期颛顼之子,他身材赢弱矮小,喜欢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
送穷的习俗由来已久,到了唐朝十分盛行。
大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到:
“(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唐朝诗人姚合也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从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一直延续至今。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
送穷日习俗1:送穷神
古时民间习俗,初一到初五是不能扫除的,只有到了初六才能大扫除。
初六这天,家中妇女要把正月初五之前的垃圾,全部整理起来装入袋中。然后将这些垃圾扔出去。
传说,若是在正月初六,谁家比较脏,穷神就会进入此家,导致破财等现象,因此每年正月初六要进行扔垃圾,送“穷神”。
送穷日习俗2:启市
按照汉族习俗,初六是店铺大开张的日子,开市的时候要放鞭炮,象征生意红红火火、大吉大利。
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
另外,在开市的时候,老板们还要在门板上贴“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这习俗延续至今,很多老板也都喜欢把开市日期定在正月初六。
送穷日习俗3:吃煎饼
按照古时严格意义讲,正月初一到初七,每天的吃食都是有讲究的。
俗话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烙饼初四的饭,初五吃馄饨,初六吃煎饼。
正月初六俗称送穷,祭送穷神,很多地方习俗各有不同。有的地方会在初六日以吃煎饼来“送穷”,有的地方是吃当地较有特色的小吃来送穷,不一而足!
送穷日习俗4:祭清水祖师
相传正月初六为清水祖师诞辰。
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要供奉素饼、水果等。祈求清水祖师来年,能带来风调雨顺。但这一习俗,渐渐失传,只有很少地方有延续。
无论怎么说,正月初六“送穷日”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我们还是要继承和发扬的。虽然各地的送穷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寓意都十分美好。
与此同时,正月初六还有个习俗就是出行。
中国人有“三六九,朝外走”的传统习俗,即农历的初三、初六、初九是外出的吉利日子。
所以每年的正月初六,很多人也将其作为返程的日子,这一天高速路上经常会堵车。在此,文史君祝愿大家初六返程一路顺风,安全抵达。
读者们,关于“正月初六‘送穷日’”,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