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星堆宛如一颗神秘的星辰,散发着令人着迷的光辉。其出土的各类器物上的纹饰,犹如神秘的密码,吸引着无数考古学家和历史爱好者不断探寻其中的奥秘。其中饕餮(梼杌)纹和蝉纹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似乎在默默诉说着一段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蝉在古人的认知里,绝非平凡的小昆虫。《荀子・大略》中 “饮而不食者,蝉也” 的描述,简单却精准地勾勒出蝉的独特习性。它生于污秽之地,却能超脱于尘世,栖息于高处,吸食纯净的露水,且在阳光之下欢快鸣唱。这般习性使它在古人心中成为高洁、复活与永生的象征。从商周至秦汉,玉蝉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既是达官贵人爱不释手的配饰珍玩,彰显身份与品味;又是丧葬礼仪中的重要礼器,或被逝者亲属系挂于身,或紧握手中甚至含于口中,寄希望于它能为生者驱邪避祸,助死者灵魂复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屈原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的赞叹,进一步体现了古人对蝉高洁品质的推崇。汉代侍中以蝉为冠饰,也是取其居高食露、精洁可贵之意。在古代文化中,蝉纹盛行于殷末周初,常装饰于鼎、爵、斛、盘等器物之上,不仅增添了器物的美感,更象征着饮食的洁净。蝉的一生,从卵到幼虫再到拟蛹,最后羽化为成虫振翅高飞,这一神奇的生命周期被古人视为 “长生不死,羽化登仙” 的象征,是古代帝王君子们梦寐以求的完美操行的体现。《说文解字》中称蝉为蜩,寓意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西游记》里唐僧为金蝉子转世,“金蝉脱壳” 的意象也被赋予了转世和修行的深刻含义。此外蝉又名复育,《论衡・无形篇》中 “复育转而为蝉” 的记载,使得蝉纹中那些无足似蛹的形象,可能代表着复育,象征着死而转生的神秘力量,传达出一种生生不息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颛顼这位在中国上古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传奇帝王身世显赫,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位列五帝之一,号高阳氏,被尊为夏、楚的祖先。其家族谱系中,其子穷蝉更是舜帝的天祖。《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了颛顼死而复生的神奇传说:“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谓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这一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为颛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此前,已有研究论证三星堆可能是颛顼帝 “绝地天通”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且三星堆与东夷文明联系紧密,诸多元素如牛鸟图腾、太阳神树以及太阳崇拜等,都暗示着它与颛顼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颛顼具有水德,又称玄帝,掌控着北方。《淮南子》记载:“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 颛顼与东夷少昊关系密切,从 “高阳氏” 这一称号推测,颛顼族人或许存在太阳崇拜。《山海经・大荒东经》明确记载颛顼曾在东夷少昊部落生活过:“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颛顼于此……” 这些记载都为探究颛顼与三星堆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饕餮(梼杌)纹与蝉纹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重大,且与颛顼有着紧密的联系。《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檮杌。” 梼杌(táowù),作为上古四凶之一,其形象怪异恐怖,服注描述其状似虎,豪长一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且能斗不退。同时该文献还提到舜制服四凶族浑敦、穷奇、檮杌、饕餮,并将他们流放到四夷(边陲),以抵御地域魑魅魍魉等凶顽族群。在三星堆鸟足顶尊神像、商代蝉纹方鼎以及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上,均出现了饕餮(梼杌)纹与蝉纹共存的现象。商代蝉纹方鼎上,两种纹饰共铸一鼎,这显然不是巧合。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上,更是融合了饕餮(梼杌)、蝉、鸟等多种纹样,这些器物上的纹饰组合似乎在暗示着某种深层次的联系。《大戴礼记》中提到黄帝产昌意,昌意产高阳(即帝颛顼),颛顼产穷蝉。由此可见梼杌与穷蝉皆为颛顼帝的儿子,所以青铜器、象牙器上的饕餮(梼杌)纹和蝉纹极有可能皆为颛顼族的图腾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三星堆和金沙出土器物上的神秘图案出发,追溯中原地区的蝉纹,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在三千年前的上古时期,尽管有崇山峻岭的重重阻隔,但古蜀、中原、东夷之间已经展开了密切的交流。这些纹饰不仅仅是上古时期精湛艺术的展现,更是夷夏文化交融、互根同源的有力见证。它们见证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神秘色彩的上古文化体系。或许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关于三星堆的秘密将被揭开,我们也将更加清晰地了解那段遥远而神秘的历史。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