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好的教育浇灌出山花烂漫

不久前,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为原型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热播,广受好评。这部电视剧还原了张校长筹建云南华坪女中,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真实经历。观众被剧中张校长燃灯般的无私奉献深深打动。截至目前,某影视评价平台上有15万人参与该剧评分,给出了9.6的高分,电视剧9月底收官至今仍让许多人难以忘怀,让人毫不吝啬地盛赞其为“最好看的主旋律电视剧”。

对于张桂梅校长,我们并不陌生。从新闻报道、纪录片到电影作品,近年来围绕张校长的故事经由互联网的传播,已让大家耳熟能详。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同样的故事经由一部电视剧再次赢得观众盛赞?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一部主旋律电视剧能吸引这么高的关注,成为反映乡村教育题材的现象级作品?

这是对张校长精神信仰的回响。信仰是支撑张校长前行的力量。本剧没有刻意歌颂信仰,也避免套路化地呈现“苦情”,而是将宏大的叙事通过平实又生活化的语言铺展开来,一点点牵动观众的心绪。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老师,用爱和温暖治愈着学生。在张校长身上,为教育献身的精神有了更为极致的诠释。她坚韧自强,面对困难二话不说往前冲,不计付出地托举着大山女孩们前行;她又聪慧可爱,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化缘”给企业家塞锦旗,对没办成事的教育局长气冲冲地撂电话,但谁要是说能解决女高的困难,她立马就笑着说“这事儿可以聊”。但同时,她也有脆弱的一面,却往往只是独自消化。张校长身上极强的精神力量感染了剧中的角色,也触动了屏幕前的我们。饰演张校长的演员宋佳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拍摄念入党誓词那场戏时不知道为什么哭了,她后来发现,那是信仰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力量。

这是对大山女孩用教育改变命运的共情。如果说家庭环境决定了一个孩子的起点,那么教育决定的就是他们的前路与方向。剧中人物谷雨是女校报名的第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张校长的坚持,她在14岁就会嫁人。“没有人重视这些女孩”,越是走进每一个家庭,张校长就越发现问题的根源。只有让女孩们接受教育,培育健全独立的人格,才能解除枷锁,改变命运。剧中的孩子们有过人的毅力,深知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对严格的教学管理从不喊苦喊累。对学生群像的刻画,同样激励着屏幕前的观众。近些年来随着乡村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阻断代际贫困被无数次印证,知识改变命运成为无数农村家庭的内心期盼。《山花烂漫时》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让人们更加坚定教育的力量和价值。在电视剧结尾,女高学生一个不落地考上大学,观众不由得流下热泪。而现实中的张校长更是帮助上千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改变命运。

有人说,张校长只有一个,但是等待改变命运的女孩还有很多。的确,华坪女中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在人生关键节点有“燃灯者”引路,通过奋斗拼搏拥有了精彩人生。剧中的故事背景已经过去很多年,当前乡村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已经迈上一个新台阶,农村孩子们上学不再是什么难事,但仍然不能忽略的是,在教育发展方面,乡村相比城市仍有短板,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孩子,对于优质师资力量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让大山里的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可能是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支点。

教育的本质是爱和榜样。张校长“燃烧”自己,付出的爱与心血照亮了乡村孩子的路。为了让更多乡村孩子拥有光明的未来,需要更多的“燃灯者”投身到乡村教育,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必须要看到的是,光谈情怀和付出是不够的,要下大力气解决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出台实质性的保障措施,从工资水平、住房保障等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这一群体的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建立支持乡村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让乡村教师获得提升自我的发展机会,反哺到乡村教育中来。只有让乡村教师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对乡村产生认同感,才能安下心来扎根乡村,促进乡村教育更高质量地发展。

《山花烂漫时》早已收官,但是张校长的精神力量还在鼓舞着我们。期待有更多镜头对准乡村教师,书写他们鲜活动人的故事,让那些“花儿”们不只烂漫在山野里,还能传递破屏而出的生命力。(刘诗麟)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