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相贝经》的作者

《相贝经》成书于西汉初期,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中关于软体动物的第一本专著。原著早佚,今仅存三百余字。此书是对先秦海洋贝类知识的总结,涉及十五种贝类,主要依据贝壳的颜色和纹理对海贝进行了分类,也提出了一些药用价值。由于描述过于简单和笼统,很难辨别是什么物种。

我们先来看一下《相贝经》的作者。涉及三个人,都不是凡人,前两个还是神仙,西汉刘向的《列仙传》均有记载,属于资深神仙了。

琴高,战国赵国人,善鼓琴。高人雅士,古琴为伴,仙风道骨,可见一斑。在宋国任宋康王的舍人。舍人是官职名,掌管宫中粮食谷物的分配。琴高,行涓彭之术。

涓指涓子,齐国人,行道家服药导气之术,在齐国若隐若现三百年。后来在菏泽钓鱼,鱼腹中获得符箓(神仙的工作证)。此后隐居安徽砀山,能够呼风唤雨。

彭指彭祖,原名篯铿,颛顼帝玄孙,殷朝大夫,善服气导引之术。相传他经历了夏殷八百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养生家和大寿星。

琴高,师承涓彭一脉,精通养生之道。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一说是安徽砀山一带)游戏人间。一天,他告知众弟子:我要去涿水中抓条龙子,你们在岸边洁身斋戒等我。弟子们在岸边设立了祠庙。几日后,琴高果然乘着一条红色的大鲤鱼从水中钻了出来。直接坐进祠中。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看。琴高在祠中逗留了一个多月,又入涿水,不知去向了。

朱仲,汉初会稽人,常在当地的市集上贩卖珍珠。汉高后,就是吕后,下书求募三寸大小的珍珠。朱仲带着宝珠来到朝廷献珠,所献珍珠“珠好过度”,过分的好,太好了。吕后高兴之余,赏赐了五百两黄金。鲁元公主(刘邦和吕雉的长女,汉惠帝的姐姐和丈母娘,历史中是个悲剧人物)听说后,私下找到他,以黄金七百两的价格求购更好的珍珠。朱仲献上直径四寸的珍珠,放在宫殿门口就离开了。后来皇帝下书到会稽征聘朱仲,了无音讯。直到汉景帝时,朱仲来到朝廷又献上几十枚三寸的珍珠,之后就云深不知处了。

严助,西汉武帝时会稽太守,辞赋家、散文家。本姓庄,东汉时为了避明帝刘庄的讳,这时严助早已死了,别人改其姓为严。可见,大人物虽死犹生,人已死,或诗文不死,或功绩流芳,后世总会牵挂,连名字都帮着改了。

《相贝经》的作者,一般注为朱仲著,但也有少数版本注了严助著。究竟为何?《艺文类聚》卷八十四有过一段记载:“《相贝经》,朱仲受之于琴高。琴高乘鱼,浮于河海,水产必究。仲学仙于高,而得其法。又献珠于汉武,去不知所之。严助为会稽太守。仲又出,遗助以径尺之贝,并致此文与助。”有一点有趣之处,西汉的《列仙传》记述朱仲献珠与汉景帝,而唐《艺文类聚》则成献珠与汉武帝,自此以后的典籍记载几乎全为献珠汉武帝,有传讹之嫌。

总体来说,《相贝经》这本书深究起来是琴高和朱仲二人合著,是二人研究的结晶。朱仲要走了,要当神仙去了,特意找到太守严助,传于此书,还给了一个大宝贝“径尺之贝”,权当在人间留个纪念。这有点像他们的祖师老子,骑青牛至函谷关,留《道德经》于关令尹喜。

当然,我个人觉得《相贝经》的作者很大可能是严助。他是知识分子、学界大家,具有学术底蕴,但又是朝廷重臣。他出于自己的喜好,写了《相贝经》,不好意思对外宣称,毕竟是旁门小道,思来想去,把署名权让给逍遥洒脱、不走寻常路的神仙吧。

02《相贝经》原文

黄帝唐尧夏禹三代之贞瑞,灵奇之秘宝,其有次此者。贝盈尺,状如赤电黑云,谓之紫贝。素质红黑谓之朱贝,青地绿文谓之绶贝,黑文黄盖谓之霞贝。紫愈疾,朱明目,绶清气障,霞伏蛆虫。虽不能延龄增寿,其御害一也。

复又下此者,鹰喙蝉脊,以逐温去水,无奇功。

贝大者如轮,文王得大秦贝,径半寻。穆王得其壳,悬于观。秦穆公以遗燕黾,可以明目远察,宜玉宜金。

南海贝:如珠砾,或白驳,其性寒,其味甘,止水毒。

浮贝:使人寡无以近妇人,黑白各半是也。

濯贝:使人善惊无以亲童子,黄唇点齿有赤驳是也。

虽贝:使病疟,黑鼻,无皮是也。

爵贝:使胎消,勿以示孕妇,赤带通脊是也。

慧贝:使人善忘,勿以近人,赤炽内壳赤络是也。

醟贝:使童子愚女人淫,有青唇赤鼻是也。

碧贝:使童子盗,脊上有缕句唇是也,雨则重,霁则轻。

委贝:使人志强,夜行伏迷鬼狼豹百兽,赤中圆是也。雨则轻,霁则重。

以上三百六十余字就是现存《相贝经》的全貌。原书不存,这些文字主要是从古代类书资料中,辑佚而成的。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部类书。

唐欧阳询编著的《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宝玉部下。《艺文类聚》是唐文学家、书法家欧阳询等十余人,奉唐高祖李渊之命,编撰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大型类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保存了中国唐代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全书共一百卷,一百余万字,征引古籍一千四百多种,自汉代至隋代的很多亡佚的古籍多赖该书得以保存流传。

宋《太平御览》卷八百零七·珍宝部六。该书是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宋四大部书之一。全书一千卷,分五十五部,保存了很多先秦、汉唐经史典籍。书中记载《相贝经》原文与《艺文类聚》同。

明代陶宗仪所著大型类书《说郛》九十七卷上。该书选录汉魏至宋元的各种笔记汇集而成。书名取自扬雄的“天地为之万物郭,五经为之众说郛”。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就像万物的城郭一样包容万物,五经就像城郛一样统领囊括了其他学说。《说郛》取这个名字,意思就是一部囊括了五经众说的书。此书对《相贝经》有一段评价:“《纬略》云师旷有《禽经》、浮丘公有《鹤经》,虽相畜亦有《牛经》《马经》《狗经》,下至虫鱼,有《龟经》《鱼经》。唯朱仲所传贝经,怪奇甚。朱仲受经于琴高。”

历代典籍书目中引用《相贝经》的不胜枚举。史类典籍方面,正史中《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均有记载,但无原文。《通志》亦有记载,同样没有原文。地方志中《广东通志》引述“南海贝”条目;《浙江通志》中记述“《相贝经》是朱仲上之严助。仲曾受经于琴高。助为会稽守。仲遗以径寸之贝并致贝经。其文甚奇”;《陕西通志》引述“紫贝”条目。成书于清初的《绎史》转引《相贝经》原文,与《艺文类聚》同。成书于元代的《文献通考》记载了《相贝经》,无原文,无作者。

子类典籍中,明杨慎所著的考据类著作《丹铅余录》记述了《相贝经》原文,作者为严助。清《山海经广注》记载了《相贝经》,无原文。《管城硕记》是清人徐文靖所著的一部考订古书讹误的学术笔记,其中引述《相贝经》“南海贝”条目,并重申《相贝经》作者是朱仲,非严助。明科学家、文学家方以智所著《通雅》,解释“贝”时,引用部分《相贝经》原文,将《尔雅》所列之贝与《相贝经》做了比较。明《山堂肆考》中记述“共人献玄贝”与周成王时,引用《相贝经》部分原文。明《广博物志》记载《相贝经》,作者为严助,相较《艺文类聚》版本多出一句“尧悬贝壳于坞宫”。明《格致镜原》卷三十三珍宝类“贝”条目下转引了《相贝经》,同样有“尧悬贝壳于坞宫”一句。宋《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一鳞介部中引载《相贝经》较其他版本多出数句:“珪延得大贝於昌阳弱泉,为五帝瑶器也;得拘吝何贝,大如轮,为文王寿;穆王得大紫贝,悬其壳於昭阳观,以消恶雾。”明《本草纲目》四十六卷介部中介绍“贝子”条目时,亦引用《相贝经》,称“古有《相贝经》甚详”。

集类典籍中,梁《昭明文选》引述“朱贝”条目;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说部卷一百五十六引载《相贝经》全文,文末作者特写一句“《爱月斋丛抄》以不见此经为恨,故记其数端”。《爱月斋丛抄》为宋人叶釐所编著,大概是作者并未见到《相贝经》原文。明杨慎《杨升庵集》中引述了《相贝经》。唐《六臣注文选》中引述“紫贝”“朱贝”条目。清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有一段评价涉及《相贝经》:“又如《汉志》以后,杂出春秋战国时书,若师旷《禽经》,伯乐《相马》之经,其类亦繁,不过好事之徒,因其人而附合,或略知其法者,托古人以鸣高,亦犹儒者之传梅氏《尚书》,与子夏之《诗大序》也。他若陆氏《茶经》,张氏《棋经》,酒则有《甘露经》,货则有《相贝经》,是乃以文为谐戏,本无当于著录之指。譬犹毛颖可以为传,蟹之可以为志,琴之可以为史,荔枝牡丹之可以为谱耳。此皆若有若无,不足议也。”这一观点是典型的古代读书人的重文史、轻其他一切的看法。现在我们看来,同样不足议也。

下期介绍《相贝经》中的贝类,敬请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刘勇

动物学博士 研究馆员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就职于山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