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心中,精忠报国的岳飞是忠臣,陷害他的秦桧是奸臣。

岳飞是主战派,主张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秦桧哪怕是有背锅之嫌,毕竟是主和派,被人们骂为奸臣并不冤枉。然而力劝追封岳飞,又主张对金国强硬的南宋宰相韩侂胄,却被后人说是奸臣,却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800年前,来探寻答案。

韩侂胄出生于1152年,他出生的时候,岳飞已经被奸臣秦桧杀害7年,二人连面都没有见过。

他虽然没有见过岳飞,但是和岳飞是老乡,都是安阳人。小时候,他听说过岳飞的故事,每次听了之后都泪流满面,攥紧拳头说:“岳元帅死的太惨,秦桧太卑鄙了,将来我入朝为官,一定要给岳飞翻案,把这一切颠倒过来。”

孩童时期的韩侂胄为何说话这么大的口气?因为他有一定资本。

他出身高贵,曾祖父是北宋名臣韩琦。这韩琦很了不起,他是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对宋朝的贡献不小。

虽然说宋朝已经实行科举制,门阀制度也早已不复存在,事实上,那个看不见的关系网还在。作为名臣之后,韩侂胄还是会受到一些特殊照顾的。

事实上,韩侂胄的父亲韩诚就得到照顾,担任宝宁军承宣使,韩侂胄的姨妈更是厉害,是宋高宗的吴皇后。韩侂胄有这样的背景,人生肯定是十分顺利,前途不可限量。

有后台有底气的强者,他才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作为官四代,韩侂胄不必十年寒窗,就能走入仕途。在长大之后,担任了汝州防御使手下一名文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小官不入流,是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

直到42岁那年,南宋发生了一件大事,让韩侂胄崭露头角,登上政治舞台,有了实现抱负的机会。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南宋国都临安传来噩耗,太上皇宋孝宗驾崩。奇怪的是,作为他的儿子,宋光宗却不愿意出席他的追悼会。

原因也很简单,父子关系不好。

宋孝宗是主动把皇位传给光宗的,二人关系为何没处好?

宋孝宗是赵匡胤的七世孙,本来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当皇帝的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从那之后,皇权就在太宗一脉延续。

到了宋高宗,他没有生育能力,55岁那年(1162年),便将皇位禅让给太祖的后人赵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昚继承了赵匡胤的基因,上任之后踌躇满志,要收复失地,打败金兵。

登基之后,他首先是给岳飞平反,提拔张浚等主战派,打压主和派,制定了对金国的强硬政策。之后,他增加军费,购置大量武器,把军队动员起来。除此之外,他还带着皇子在练兵场操练。甚至亲自训练军队,以此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为收复失地做准备。

不幸的是,当时的金国蒸蒸日上,也是上升阶段,南宋却是日落西山,军队战斗力根本提不上。历经多年北伐,收效甚微。

在这个背景下,孝宗万念俱灰,再加上年老体弱,他萌生了退意。

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62岁的宋孝宗赵昚,也像高宗那样撂挑子不干,禅位给42岁的皇太子皇太子赵惇,是为宋光宗。

权力太过诱人,封建王朝历史上很多皇帝不到咽气的时候绝不放权。乾隆皇帝虽然名义上禅位了,还搂着权力不丢,让儿子嘉庆成为橡皮图章。孝宗退位之后,却对权力毫不留恋,全都交给了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人意料的是,光宗对老爸却并不领情,也不孝顺,这又是为何?

原来,孝宗的嫡长子是皇后李氏所生的赵愭,21岁立为太子,惜于两年后去世。

本来是轮到了老二魏王赵恺,然而孝宗认为二儿子性格懦弱,不能胜任,就在1171年让老三、24岁的赵惇当太子。

捡来一个皇帝做,老三赵惇应该高兴才对,没想到他心里却不踏实,因为宋孝宗禅位之后,还在太子人选上发表意见,进行干涉。

宋光宗皇后李氏只生了嘉王赵扩一人,被立为太子天经地义。爷爷孝宗却说,嘉王天性懦弱,将来把江山交给他不放心,这孩子不适合当太子。

孝宗说,老二魏王赵恺的儿子、嘉国公赵抦就挺聪明的,应该立为太子。

当初光宗取代了自己的二哥赵恺,成为太子,如今孝宗却宠爱赵恺的儿子,不同意将光宗的儿子嘉王立为储君,这让光宗很不爽。他很自然地产生一个想法,父亲不会是要把我这个皇帝也搞掉吧。

光宗的妻子、皇后李氏见公公不同意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也很生气。为此没少在丈夫面前吐槽诋毁,说你老爸做这事不地道。赵惇身边的宦官们也在一边煽风点火,挑拨离间,说孝宗的坏话。这样赵惇自然而然产生了心理阴影,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宋光宗心中这个疙瘩一直无法解开,在皇后的影响下,他对太上皇冷若冰霜,也不去问安,不关心父亲的冷暖,像躲避瘟神那样。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底,宋孝宗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享年67岁。

在这之后,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发生了,光宗竟然找各种借口,不愿意去主持丧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说父子俩不管平时有什么过节,人已经死了,恩怨应该一笔勾销。再说了,父亲对你赵惇再不好,最终不还是禅位给了你?即使你是一般老百姓,父亲死了不参加葬礼都说不过去,更别说你是皇帝,理应是道德楷模,全国老百姓都在看着你呢。

不得不说,光宗此举太任性,这不像是一个皇帝应该做出来的事。这一来,肯定是满城风雨,大家纷纷数落皇帝的不是。

韩侂胄便找到知枢密院事赵汝愚、殿帅郭杲召开秘密会议,说光宗不配当皇帝,把他换了得了。

韩侂胄之所以敢这样,是因为他是太皇太后的外甥,底气十足。

另外两个合伙人也不是泛泛之辈,知枢密院事赵汝愚是宋太宗的八世孙,江山就是赵家的,人家有发言权。而殿帅郭杲掌握着皇帝的御林军,拿着枪杆子。这几个人一心,搞政变就容易多了。

身为吴太后的外甥,韩侂胄在中间来回传话,对政变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毕竟没有太后的支持,政变就缺少了合法性。

当年七月初的一天早上,光宗像往常一样早上起来,梳洗打扮,在宦官的簇拥下去上朝。半道上遇到了韩侂胄,他板着脸对光宗说:“你回去吧,现在朝堂上已经有了新皇帝。”

光宗一听,当即就瘫软在地。

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光宗的身体也确实不好,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成为药篓子。这样的身体状况,根本就无法处理朝政。当时的国家大事,都是他的皇后李凤娘来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发生政变,那么宋朝就很可能会诞生第二个武则天。所以说,韩侂胄他们的做法还是对头的,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就在光宗瘫倒的同时,吴太后在孝宗灵前垂帘,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宣布光宗退位,由光宗的嫡长子、太子赵扩继位,史称宋宁宗。

自此,大宋进入新时代。作为政变的功臣,韩侂胄当时只升一阶,被授为宜州观察使。

因为另一个功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对太后说,为了不让外人说“外戚干政”,不能对你的外甥提拔过快。

不过韩侂胄并没有灰心,毕竟他还兼任枢密都承旨,负责传达诏旨,这就有机会获得新皇的信任。只要努力钻营,还愁无法升职?

果然,韩侂胄在宋宁宗面前极力表现自己,很快赢得了皇上欢心。在政变发生的第二年,即庆元元年(1195年),韩侂胄就在皇帝面前施加影响,搞掉了宰相赵汝愚。

赵汝愚不但是宰相,还是赵光义八世孙,影响很大。搬掉了这块大石头,去掉了一个最大的对手,再也没有人敢跟韩侂胄作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之后,韩侂胄又把侄孙女韩氏弄到后宫成为皇后。有了这么硬的后台,韩侂胄大权独揽,比当初的秦桧权力大多了。

韩侂胄掌权之后,采取了很多举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张跟金兵开战,收复中原失地。

为了进行北伐,他首先要造势,大崇岳飞、猛贬秦桧。包括追复岳飞原官,加谥号武穆,甚至追封岳飞为鄂王。对奸臣秦桧,韩侂胄大加贬低,剥夺了高宗给他的谥号忠献,还削去他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

这之后,韩侂胄通过皇上,下命令让各地进入战备状态。比如,让吴曦从西蜀出发,让赵淳、皇甫斌准备从唐邓出兵,殿前副都指挥使郭倪渡过淮河北伐。

一时间,举国振奋,形势看似一片大好。谁知道,就在这节骨眼上,宋朝出了内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线军队主帅、抗金名将吴璘的后人吴曦不听皇上调令,和金人狼狈为奸,被对方封为“蜀王”,公开反叛朝廷。后来吴曦虽然被手下安丙所杀,但是军队陷入内乱,失去战斗力。

无独有偶,东线这边也出了问题。军队主帅丘崈也私自跟金人接触,商量议和,不打了。

这一来,北伐功亏一篑,无果而终。

按说韩侂胄跟岳飞一样主张北伐,虽然失败了,但也算是忠臣。可是他却没有像岳飞那样名垂青史,反而被列入《奸臣传》,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韩侂胄大权独揽之后,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策。

还有,他对提倡儒学的朱熹进行打击,让皇帝严禁理学。要知道儒家学说是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禁了理学,就是大逆不道,就是不折不扣的奸臣,引发了读书人的强烈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侂胄的最后下场比较悲惨,他的侄孙女韩皇后去世后,继任的杨皇后派人将他暗杀。最后他的脑袋还被装在木盒,献给了金人。

资料引自《宋史·卷四百七十四·列传第二百三十三·奸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