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付才
责编|王蓉
正文共4196个字,预计阅读需13分钟▼
曾几何时,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是一个出了名的脏乱差渔业村:“撤村建居”后的居民,虽然住进了现代化的楼房,但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有的居民在屋顶和空地上开辟菜地、挑粪施肥,有的居民在阳台上搭猪圈养猪,甚至有的居民在客厅建鱼塘重操旧业养鱼。一时间,社区臭气熏天,居民怨声载道。
2012年,胡明荣担任江欣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发现,村民们迁入新社区,人虽安定下来,心却没有找到安放的地方,家庭矛盾频发,邻里纠纷不断。胡明荣认为,要解决现状,必须要加强法治宣传,助力化解矛盾。因此,她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和群体采用不同形式组织开展一系列普法教育活动,只为强化社区居民法律意识,提高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水平,掌握依法维权的能力。
“我要做点亮群众法治之光的‘点灯人’,把普法当作我一辈子的工作。生命不息,普法不停。”胡明荣说。
借智借力实现“1+1>2”的普法效果
居住在江欣苑社区的李某因噪声问题与楼上居住的钱某某发生争执,在双方拉扯过程中,李某将钱某某推倒在地,导致钱某某轻伤一级。在对李某审查逮捕阶段,承办检察官全面审查案卷,听取双方诉求,认为本案系因邻里纠纷产生的偶发轻伤害案件,双方都有和解意愿。
胡明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认为矛盾纠纷化解既是轻罪治理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起的轻伤害案件,更应当用法治思维、法治智慧推动双方矛盾化解。
因此,胡明荣立即联合在江欣苑社区“阳小驿”户外工作者驿站“坐诊”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资晓露入户进行调解,促使双方最终达成刑事和解,检察机关对李某也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资晓露认为,通过调解,检察机关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基础上,运用赔偿金提存制度,破解轻微刑事案件“和解难”梗阻,既避免了公平正义被“漫天要价”,又不断推动了轻罪治理走向良法善治。
“高质量美丽宜居社区建设,离不开法治力量的守护。”胡明荣告诉记者,出生在农村、工作在社区的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法治宣传工作融入群众的生活之中,增强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为此,法学会建设基层服务站点时,她积极对接在武汉市的“阳小驿”户外工作者驿站申请设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借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专业优势,指导基层法律咨询工作,为辖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与普法服务。
“普法工作既需要专业性又需要实用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具有专业、权威、中立优势,借助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既借智又借力,实现了江欣苑社区普法工作实效‘1+1>2’的效果。”胡明荣说。
矛盾调解过程是普法宣传的最好时机
过去,江欣苑社区的法治基础较差,群众法治意识薄弱,这个短板甚至成了江欣苑社区发展的“绊脚石”。于是,到任后的胡明荣更加专注于普法工作,创新普法方式,引入生动案例,让群众感兴趣、听得懂。
胡明荣发现,过去一些普法宣传,经常是“我说你听”的“填鸭式”灌输,所讲的也多是法律法规相关专业词汇,不但晦涩难懂,群众普遍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如何才能拉近群众和法律的距离,让他们有兴趣参与普法,主动参与普法呢?”胡明荣一直在思考。
一次,社区居民张某找到胡明荣惆怅地说:“前不久我和妻子吵架了,她一气之下跑出去打工了,电话不接、家不回,连孩子也不管,希望胡书记能帮我们调解一下。”
胡明荣联系上张某妻子后,通过做工作,终于使张某的妻子回家了,但双方一见面,又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通过胡明荣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劝解,两人才逐渐释怀,学会了换位思考,并开始检视自己并尝试理解对方。借此机会,胡明荣又组织双方共同学习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有关内容,让张某和他的妻子都通过对照自身境况,加深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和记忆。通过调解与学习,张某夫妇最终冰释前嫌,表示今后一定努力过好日子,学好法律、护好家庭。
胡明荣对此深有感触,她表示,调解矛盾的过程是普法宣传最好的时机,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法律法规讲给村民听,村民在接受调解中更容易学法、懂法。
多年来,胡明荣要求社区工作人员,遇到矛盾纠纷,都要坚持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向纠纷当事人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纠纷排查化解全过程,使普法工作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致力于形成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效果。
正是因为社区居民遇到困难和矛盾,都愿意找胡明荣调解,胡明荣也常常是雨天一脚泥、夏天一身汗,“泡”在居民中倾听、了解、发现问题,解决和调解矛盾,群众都亲切地称她为“抹布书记”。胡明荣表示,她也心甘情愿做一个为群众抹去困难和烦恼的“抹布书记”。
为了让普法宣传“接地气”,让群众听得懂、好理解,胡明荣还常常组织“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民法典宣讲队员、知音调解员等队伍到江欣苑社区开展法治文艺排演、法治书法作品展示等法治文化“浸润”活动。
胡明荣在江欣苑社区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普法宣传教育同步开展,从源头上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今,江欣苑社区文明守纪蔚然成风,没有一例非正常信访,没有一起失盗案件,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立法是普法的良性互动
正是因为胡明荣在江欣苑社区普法宣传不停歇,法治观念在江欣苑社区也逐渐深入人心,因此,撤村建居大型在建社区、人口2万多、“村改居”涅槃蝶变的典型江欣苑社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设在社区的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
“江欣苑社区立法信息联络员陈诗如就职于湖北省残联辅具中心,在《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草案)》征集意见过程中,陈诗如根据自己的行业经验,对草案中提到的‘为残疾人提供标准化、无障碍服务’一句,提出应当加上具体标准,如无障碍环境设施须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等要求,该建议被采纳。以前包括我都认为,立法是神秘又遥远的事情,现在社区居民都可以随时发表立法意见,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立法征询会议,目前,通过江欣苑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已经有69条来自各行各业的立法建议被采纳,基层声音共写入了15部法律法规草案。”胡明荣说。
目前,在江欣苑社区,立法信息联络员涵盖了普通居民、企业职工、新业态就业群体、非遗传承人、环卫工人等社会各类群体。社区的立法信息联络员在固定联系点搜集居民建议,被称为“坐诊”,通过线上渠道、智慧系统等搜集建议,被称为“巡诊”。两年来,江欣苑社区已构建了由5家顾问单位、10位专家人才、88个居民楼栋采集点、10支立法服务志愿宣传队、1768名立法信息联络员的庞大信息采集队伍,全天候倾听,信息采集一网打尽。
“通过立法联系点,百姓对立法工作有了更多了解,我也想让更多的人都参与到立法活动中来,因为,每一次有老百姓参与立法、关注立法都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良性互动。”胡明荣说。
在胡明荣的带领下,江欣苑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示范社区”等100多项荣誉;而扎根在基层近40年的胡明荣,也获得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