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嫘祖塑像

她是二十四史中首位出现的女性,其所代表的意义非凡。

《史记》中的记载只有寥寥几笔: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通过史记的描述,可以知道嫘祖为黄帝正妃 。她所生的两个儿子分别是玄嚣和昌意,玄嚣是帝喾的祖父,昌意是颛顼的父亲。

提到嫘祖,她除了是黄帝的正妃,颛顼的奶奶,帝喾的祖奶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蚕神!

最早,嫘祖并没有跟蚕神有交集,古文字学家,史学家丁山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对此进行过一番认真的考证:“不知是何根据 , 北齐时忽以太牢祠先黄帝轩辕氏 , 北周也以一太牢祭奠先蚕西陵氏。自是之后 , 蚕神乃为西陵氏的专利品。”自此以后,嫘祖成了蚕农之家祭祀的大神 , 螺祖的传说也就流播全国了。

其实最早最完整的蚕神故事描述的是马头娘,这个故事出自东晋干宝《搜神记》中的《女化蚕》,据称引自三国时期的《太古蚕马记》。

故事的情节为:

在古时,有一对父女相依为命,父亲出门远征, 家中只剩下女儿一人,她与马相伴。

过了一段时间,女孩思念父亲,便对马许愿道:“若你能迎父还家,便嫁你为妻。”

不久,马果将其父迎归。父亲知道缘由后,认为此事辱没家门,将马射杀并剥皮暴晒。

有一次女儿跟邻居家的女孩玩耍时,奚落马皮,不料马皮突然卷起女儿飞走,当大家找到她时,她已经化为蚕,后世称之为马头娘。

养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骨文“桑、蚕、丝、帛”

殷代甲骨文中已出现“蚕”“桑”“丝”“帛”等字,甲骨文中的“桑”字以桑树为形,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商代已普遍栽植桑树,养蚕缫丝成为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还在一片甲骨上,还发现了于八月“用三头牛祭蚕神”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蚕丝业的重视和对蚕神的崇拜‌。

蚕丝是熟蚕结茧时分泌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若干个蚕丝捻在一起形成纱,纱通过经纬编织形成布,布再进行着色如染色、印色及刺绣等,形成不同用途的纺织品。

绫、罗、绸、缎、锦、绢等,主要用于制作衣物。

帛,特别用于书画,如古代圣旨。

章楷所著《蚕桑史话》中记载:192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 时代(距今约一万年至四千年前)遗址中发现过一个被刀子切过的蚕茧,它成为中国蚕丝起源的最早最有力的实物佐证。直到现在,关于这个蚕茧仍有很多未解之谜。

对这个古老蚕茧的推断中外考古学家直到现在仍未停止争论,有学者认为是野蚕,也有学者认为是家蚕。

这半颗蚕茧作为中国远古丝绸文化的见证,被珍藏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里。

从周代开始, 就形成了“皇帝亲耕”,“皇后亲蚕”以及皇后率内外命妇祭先蚕的仪式,汉代以后相沿成习,在人们的观念中,应该由一位具有后妃身份的女神来主蚕桑,再加上“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的传说,黄帝的元妃嫘很自然地登上了“先蚕”的宝座。

她不仅是蚕神,‌还被誉为“人文女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