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3条简讯 | 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
01
AI制药第一股,破发!
2024年11月18日,港股上市的晶泰科技,股价大跌14.49%,收盘价格为4.58港元/股,已经远低于其上市时的发行价5.28元/股。
作为一度炙手可热的“AI制药第一股”,终于也走到了破发的境地。
公开资料显示,晶泰科技已为全球300多家制药企业或者机构提供服务,其中不乏全球顶尖的生物技术与制药巨头。
但是,从公司的收入上来看,“AI CRO”的客单价一点都不高,营收规模也不大。
2021至2023年,晶泰科技分别实现年度收入6280万元、1.33亿元、1.74亿元。
这个收入体量,即使放在A股的CRO公司中来看,也是属于“小不点”的类型。
但是公司的亏损体量,相比于收入体量,明显要大很多。
2021年至2023年,晶泰科技经营亏损分别为2.99亿元、5.25亿元和7.22亿元。
三年时间,亏损金额超过15亿。
2024年上半年,晶泰科技收入为1.03亿,亏损达到了惊人的12.38亿元。
这也是当下AI制药赛道的尴尬写照:概念火热,运营成本极高,但是其实质性的产出,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曾经的预期。
以晶泰科技为例,成立10年以来,其估值从2015年Pre-A轮融资前的830万元,飙升至2021年D轮融资后的19.68亿美元(折合约140.34亿元人民币),6年间上涨了160倍。
支撑这种惊人涨幅的核心因素,是行业对于AI制药过于美好的想象和期待。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AI制药”仍然只是作为一个性感的概念存在,仍然缺乏可以拿得出手的硬核成果。
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AI制药”的概念已经火热多年,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AI设计的药物正式上市,甚至进入临床III期的AI设计药物都如凤毛麟角。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02
迈瑞医疗史上最弱三季报
迈瑞医疗披露了一份有史以来最“孱弱”的三季报。
今年第三季度中,迈瑞医疗营收仅同比增长1.43%,净利润更是破天荒地下跌了9.31%。受三季度影响,迈瑞医疗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仅同比增长8.16%,如此看其很难继续保持过去20%以上的业绩增长趋势。
整个三季度中,几乎所有的医疗器械公司的业绩表现均不如人意,并非只有迈瑞医疗一家。受医疗领域整顿因素影响,很多医院采购推迟,同时医院建设资金紧张和非刚性医疗需求低迷,直接导致医疗器械企业国内业绩陷入低谷。
无论是迈瑞医疗,还是其他医疗器械巨头,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这并非企业基本面恶化造成的,而是因为需求端的短期波动。基于此,迈瑞医疗虽然业绩不及预期,可市场依然认为其核心竞争力是足够强劲的。
公司业绩失速的同时,迈瑞管理层豪放地在三季度进行大手笔分红:每10股派16.5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迈瑞医疗今年第二次大手笔分红,在今年中报的时候,迈瑞就进行了每10股派40.6元的分红方案。仅三个季度,迈瑞医疗就已经累计派发69.07亿元的现金红利,占公司归属净利润的64.9%。
自上市以来,迈瑞医疗分红力度持续增加,分红额由2018年的12.16亿元,飙升至2023年的70.5亿元,分红占当年利润的比率由32.7%一路增长至64.9%。持续高增长之下,迈瑞医疗的股息率已经达到2.63%,在如今银行存款利率已经普遍跌破2%的情况下,迈瑞医疗的分红率已经十分诱人。
迈瑞股价没有进一步下跌的最主要原因,正在于其长期以来不断提高的分红额。尽管很多投资者依然将迈瑞医疗当成是一只成长股,但它同时也已经具备了成熟公司高分红的特质,这才是市场为何对其业绩失速如此包容的核心关键。
(来源:医曜)
03
制药巨头抢购PD-(L)1双抗
2024年9月,康方生物在2024世界肺癌大会上发布依沃西单药(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对比默沙东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PD-L1 TPS≥1%)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注册性Ⅲ期临床研究(HARMONi-2/AK112-303)的重磅研究数据。
两个月后,默沙东也买了一款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LM-299。
除了默沙东,还有多家大药企都已押注PD-(L)1双抗。该领域近两年交易不断,其中中国Biotech是主要的转让方。
PD-1和VEGF常在实体瘤中表达上调和共表达,抗VEGF药物在促肿瘤血管正常化和刺激免疫激活方面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具备协同作用。
康方生物在HARMONi-2研究的大获成功,证明了PD-(L)1/VEGF双抗有迭代PD-1单抗的潜力。
目前,依沃西单抗已在国内获批上市,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用于治疗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依沃西用于PD-L1阳性(TPS≥1%)NSCLC患者一线治疗也已提交上市申请。
其他处于临床阶段的PD-(L)1/VEGF管线也几乎都来自中国,因此引发了国产PD-(L)1/VEGF药物授权出海热潮。
但PD-1单抗仍然面临低响应率、安全性和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开发新一代免疫疗法深受市场期待。目前来看,PD-1/VEGF双抗率先拿下一局,期待该领域的更多惊喜。
(来源:药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