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和陕西省抗癌协会联合承办的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于2024年11月14日至17日在西安举行。值此盛会之际,医脉通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坚教授解读《直径≤2cm肺结节胸外科合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的形成的背景及其临床影响。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坚 教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普胸外科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美国AATS)委员

  • “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及课题负责人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胸外科分会副主委

  •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食管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肺部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 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

  •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评审专家

  • 浙江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

医脉通:本次在本次会议上,您对《直径≤2cm肺结节胸外科合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进行了解读,能否请您分享一下该共识的形成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坚教授

在我国当前肺结节的诊疗过程中,过度诊疗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科学、合理地认识肺结节,在防范过度诊疗的同时,确保对肺结节的精准诊疗并提高治疗效果,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直径≤2cm肺结节胸外科合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的核心切入点在于,对于胸外科手术技术而言,当肺结节直径≥2cm且需要外科干预时,推荐优先采用微创手术进行切除。所谓“微创手术”,不仅仅是指手术切口小,更重要的是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肺组织的切除量,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

该共识的核心目标是推动肺癌的早期筛查,并规范肺结节的诊疗流程。该共识的发布有望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助于提高肺结节诊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

医脉通:在您看来,该共识为临床实践带来了哪些新的视角和策略?它将如何推动肺结节的规范化诊疗,并对临床工作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坚教授

在该共识的编写过程中,专家组广泛查阅现有文献,在已有的十个相关共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胸外科视角下的诊疗方案。该共识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点:第一,胸外科视角;第二,合理规范诊疗;第三,肺结节的分层管理。

众所周知,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肺结节的主要治疗手段。从胸外科的视角来看,术前的精准诊断至关重要。如果结节被确认为良性,可能终生无需处理。如果是惰性毛玻璃结节,其进展速度通常非常缓慢,甚至在一年、三年、五年或更长时间内都不会有显著变化,但当结节的实性成分达到一定比例时,外科干预可能就变得必要。因此,胸外科视角下动态观察和及时干预是合理诊疗的核心。

所谓“合理诊疗”,意味着既不能忽视肺结节的潜在风险,也不能贸然进行过度干预。部分肺结节可能会发展为侵润性肺癌,而侵润性肺癌一旦进展,可能导致远处转移,尤其是一些实性肿瘤,可能在短短半年内就会发生转移。因此,我们提出的原则是诊断“不错过”、治疗“不过度”。此外,肺结节的干预不仅仅取决于其大小的变化,还应综合考虑密度的变化、血管影像的介入以及结节所在的解剖部位。某些部位是外科手术的“优势部位”,即切除范围较小,患者恢复较快。通过日间手术(Day Surgery)或周末手术(Weekend Surgery)模式,可以实现创伤最小化和获益最大化。

在肺结节的分层管理中,共识将肺结节分为三个层级:<6mm、6-10mm、10-20mm。不同层级的肺结节分别对应不同的规范化诊疗策略,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诊疗。

此外,共识还强调了多学科诊疗的重要性。通过多学科诊疗平台,胸外科、内科、影像科、病理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最终为患者提供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医脉通:随着肺部HRCT的广泛应用及筛查的逐渐推广,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发现,对于多发肺结节规范化诊疗目前面临哪些挑战?共识是如何推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坚教授

胡坚教授: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肺结节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数字化X射线摄影(DR)。随着近十年来体检筛查的普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包括低剂量螺旋CT(LDCT)、高分辨率CT(HRCT)、PET-CT以及能谱CT等先进技术。CT不仅能够精确测量肺结节的CT值和密度,还可以评估其大小、形态、血管生长情况等多维度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综合分析,CT大大提升了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在肺结节的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发结节的诊疗相对比较复杂。其特点在于,部分结节可能是良性的,部分则可能是癌前病变,甚至隐藏着高恶性度的病灶。因此,多发结节的患者是一类特殊的诊疗群体,需给予特别关注和个体化的管理。

在处理多发结节时,首先需要明确是否存在主病灶。如果存在主病灶,需进一步确定其位置及是否需要手术切除。主病灶的切除不仅有助于确诊其性质(良性或恶性),还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非主病灶的变化也需密切关注。在诊疗过程中,仔细评估原有结节是否发生变化,或是否有新发结节。如果某些结节从癌前病变逐步发展为原位癌、微侵润癌或侵袭性肺癌,则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在治疗策略上,首次手术应力求精准,第二次手术应更加慎重,而第三次手术则应尽量避免。在治疗手段方面,现有的选择包括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经自然腔道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等。随着磁导航技术和支气管镜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能够通过自然腔道到达肺部的各个区域,进行“定点清除”,实现全肺的精准诊疗。目前,肺结节的治疗途径主要包括三种:自然腔道、经皮通道和经胸腔镜手术切口通道。这三种通道“里应外合,内外夹攻”,使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对肺部结节进行全面诊断和治疗。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多学科协作的加强,多发结节的治疗已不再令人望而生畏。通过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患者的预后有望得到显著改善。

未来,随着多种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肺结节的诊疗将进入全新阶段。我们期待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的进一步突破,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快速进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颗药物就能解决所有肺结节问题。因此,当前我们需要基础研究者、临床医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将肺结节的诊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诊断“不错过”、治疗“不过度”。

编辑:Squid

审校:胡坚教授

排版:Squid

执行:Faline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