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海清:从足迹踏遍半个中国的普通战士,到共和国开国将领,谁又能想到他竟有如此传奇?
小时候,咱们很多人都背诵过《七律·长征》这首诗。
诗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短短几句,将一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描绘得酣畅淋漓。
而滕海清,就是这首诗背后无数革命先烈中的一员。
他没有辜负前辈的期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革命理想高于天"。
纵观滕海清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和生死考验,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
他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军事将领,是我党我军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
足迹跨越大半个中国,信念始终不改初心
1909年,滕海清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家境的贫寒,让他从小就要帮家里干农活。
但内心向往进步的他,在15岁那年就只身一人去县城闯荡谋生。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让滕海清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1929年,怀揣着对革命的憧憬,20岁的滕海清加入了工农红军,成为一名普通战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为红军战士的滕海清,在革命的道路上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从此,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倪志亮赏识,从连长到排长是重用非贬黜
1932年,仅仅参军两年的滕海清,就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升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五连连长,成为一名基层军官。
这一年,滕海清所在部队取得一场大捷,缴获大批武器和两匹骏马。
年轻气盛的滕海清,心生私心,想留下战马自己驯养。
谁知,他牵着战马准备出去溜溜时,正好撞见师长倪志亮视察。
倪师长见状,询问滕海清的身份,又问他牵马做什么。
滕海清急中生智,说是要把战马送到师部。
倪志亮看出端倪,却没有戳穿,只是笑着对身边的政委说:"此人聪明伶俐,颇有大将之风啊。"
几天后,滕海清被调至师部当通信排长。
他还以为是师长记恨他私藏战马,要惩罚他呢。
然而,滕海清没想到,看似被"贬黜"的通信排长,实际上是一个重要职位,手下全是营连级别的干部。
这分明是倪志亮在重用提拔他啊!倪志亮此举,充分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慧眼识才、知人善任的高风亮节。
身负重伤,仍誓与革命事业共存亡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平汉线激战。
战斗异常惨烈,滕海清所率领的通信排冲锋在前,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就在这时,一颗炮弹在身边炸开,滕海清左眼几乎失明,右臂被炸伤。
按照规定,滕海清这样的重伤员,本应被安置在老百姓家里休养。
但滕海清心里明白,他是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使命。
部队还在浴血奋战,他怎能在此时退出?
于是,滕海清拄着拐杖,忍着剧痛,一步步追赶大部队。
当终于找到野战医院时,他失声痛哭:"我不能放弃革命!没有革命成功,我绝不回家!"
滕海清的坚定信念,感动了倪志亮。
他叮嘱医院一定要给予滕海清最好的治疗:"通信排长是管营连干部的,按营级以上伤员对待。"
历经一个月治疗,滕海清虽失去左眼,但终于康复。
出院后,他义无反顾重返通信排,继续投入到革命洪流中。
这一次重伤,让滕海清与革命事业结下了更深的情缘。
巧用计谋,游击队由2人发展到300多
1933年初,倪志亮让滕海清去四川扩建游击队。
当时游击队只有2人,滕海清没有退缩,而是放开手脚大展拳脚。
他白天扮作商人,打入县城散布革命火种;晚上则身披斗笠,手持火把,深入农村开展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一个月时间,他就发展壮大游击队到300多人。
为了巩固根据地,滕海清又施展妙计。
他命令战士们在山林里挖战壕,修工事。
同时,再伪装成樵夫猎户,悄悄运出木材,修缮房屋。
如此一来,根据地犹如一个小村落,藏在群山之中不易察觉。
一旦敌人来犯,战士们就会隐蔽在暗堡里,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滕海清的谋略,让游击根据地牢牢扎根。
不久,这支游击队改编为正规军,成为一支坚强的抗日力量。
而滕海清,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
彭雪枫提拔,滕海清成为虎将显英姿
1938年,已是八路军高级将领的滕海清,被调往河南,协助彭雪枫开展游击战。
初见滕海清,彭雪枫就对这个年轻有为的军官赞赏有加。
"我交给你二大队,你要把它带好,当作革命的根本去建设。
"彭雪枫亲自为滕海清佩戴大队长袖章,语重心长地说。
在彭雪枫的提携下,滕海清如虎添翼,屡立战功。
1940年11月,日军集结5000余人,在坦克飞机掩护下,对我军阵地发起猛攻。
滕海清沉着应战,指挥部队伏于山林,构筑多道防线,巧妙地利用地形消耗日军。
鏖战多日后,滕海清见时机成熟,一声令下,四面八方的将士高呼着"冲啊"扑向敌阵。
我军越战越勇,最终击溃日军,击落飞机一架,毙俘1200余人。
板桥集战斗大捷,彰显了滕海清的指挥才能,也印证了彭雪枫慧眼识才的远见卓识。
在随后几年里,彭滕二人合作无间,共同撰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
挽留彭雪枫,殊不知是与挚友最后一别
1944年9月,在一次战前会议上,滕海清隐约觉得有什么不祥的预感。
望着彭雪枫,他禁不住劝阻道:"政委,这次就别上前线了吧。"
"我是司令员,怎能躲在后方?"彭雪枫轻描淡写地说。
第二天,滕海清亲自将彭雪枫送上前线。
尘土飞扬中,他目送着彭雪枫远去的身影,怎料这竟是生死诀别。
9月11日,彭雪枫在八里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7岁。
噩耗传来,滕海清悲痛欲绝。
他紧紧抱着彭雪枫的遗体,泪如雨下:"政委,你怎能就这样走了呢......"天地苍茫,只余他一人伏在挚友身旁,泣不成声。
劝陈毅回后方,护佑主帅安康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滕海清迎来了第三位伯乐陈毅。
1945年,滕海清所率第九旅,在山东陶庄与日军浴血奋战。
就在攻坚时刻,陈毅竟突然现身前线督战。
陈毅与彭雪枫,都是滕海清尊敬爱戴的长官。
他担心重蹈覆辙,生怕失去这位可敬可亲的首长。
于是,滕海清找到陈毅,语气恳切地说:"今天,轮到你听我指挥了。
请你一定要回到后方,若有什么闪失,我滕海清无法交代啊。"
望着滕海清焦灼的眼神,陈毅会心一笑。
带着滕海清的殷殷嘱托,他离开了战场。
滕海清这才放下心来,全身心投入战斗。
在随后的枣庄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中,滕海清多次率部力克强敌,赢得陈毅的高度赞许,也为自己赢得"猛将"的美誉。
荣膺开国将领,功成名就仍本色
新中国成立后,滕海清先后出任21军军长,并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开国将领。
位高权重,滕海清依旧不改本色,不搞特殊化,处处以普通一兵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期间,国家为高级将领专门配备了汽车。
然而滕海清执意不坐,依然骑自行车走街串巷,与百姓打成一片。
那时,经常能在大街小巷看到他朴素的身影。
"一日为兵,终生为兵。
"直到1987年,78岁高龄的滕海清才正式退休。
晚年的滕海清身患多种疾病,每日靠药物维持。
但只要稍有好转,他就会拄着拐杖,去部队看望战士,给年轻人讲述革命历史。
1997年10月,滕海清溘然长逝,享年88岁。
告别这个世界时,他虽然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而宁静的微笑。
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用自己的热血、青春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英雄赞歌。
70多年的革命生涯,滕海清南征北战,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始终对党忠诚,对人民赤胆。
他的一生,几多风霜,几多传奇,铸就了一个永不褪色的丰碑。
今天重温滕海清将军的故事,我们依然能从中汲取信念的力量,初心的滋养。
他坚守信仰、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他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的奉献品格,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景仰。
让我们告别这位以身许党许国的革命先辈,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愿精神长存,愿梦想不灭,一代又一代人继续前行,传承信仰的火炬,托起民族复兴的梦想。
资料来源:
1.《解放军将领传》
2.《滕海清将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