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7日讯 为深入挖掘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意义,推动荀学研究在全球化与多元化并行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新的飞跃,11月16日—17日,第十届泰山文明论坛“新荀学与多元文化融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届研讨会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主办,《国际儒学论丛》编辑部协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济南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委党校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讨。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许多创新性观点,如“明分使群”“隆礼重法”“天人相分”“强国富民”等,极大地丰富了儒学的内涵,也为后世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新荀学不仅继承了荀子的核心思想,更积极与现代社会治理、道德建设以及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相融合,展现出独特的学术魅力与实践价值。本次论坛以“新荀学与多元文化融合”为主题,共设置1场主旨发言及7场主题研讨,与会专家学者紧密围绕会议主题,以各自的学术背景为依托,发表学术观点。

主旨发言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路德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楷,围绕自身在荀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及观点进行了分享。梁涛教授从先王“制礼义”与“礼有三本”的角度对荀子论礼之起源及对礼法的融合进行了阐述。他指出,荀子融合礼法,其对礼的理解偏重于纵向等级秩序,而弱化了横向平等秩序。未来儒家政治哲学要用普遍的法则确立起横向秩序,用横向秩序维护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交往,儒家的礼法学要经历现代转化;路德斌研究员对荀学“辨义论”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这是儒家道德动力学的另一条进路;王楷教授基于以荀解荀的方法论自觉,在荀子本人“共名与别名”的逻辑架构之下,揭示了荀子人性理论的多层次性,进而在道德主体的理论层面探讨了荀子人性观念的语境、意义及其哲学重构的可能性。

7场主题研讨涉及荀子思想与政治哲学、伦理道德建设、儒家道统的关联,荀子思想的国际传播,荀学的价值重构和意义转换等多个维度。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研究员石永之认为,荀子可以被称为政治哲学第一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陈晨捷副教授认为当代社会亟需建构一个中国的“对话伦理学”以指导各方开展有效、正当的对话,对此荀子有关辩说(或“辨说”)的主张是极为值得关注的一个理论资源;曲阜师范大学荀子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传照以刘念亲、胡睿为中心,着重探讨了民国时期“性朴”与“性恶”的较量。

研讨会现场,专家学者热烈发言、深入探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本次会议还设立“艺术、哲学与生活”专题研讨,邀请画家、书法家、古琴演奏家、艺术评论家与哲学学者进行对话交流,品味艺术之美,感悟生活智慧。

据了解,泰山文明论坛自2014年创办,目前已经举办了十届,始终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包容、互鉴的国内、国际儒学交流平台。本次论坛试图在荀学领域内,寻找儒学研究与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有效契合点与着力点,推动儒学在全球化语境下焕发新的光彩。

闪电新闻记者 刘桂秋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