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任务是把中国哲学科学化,中国思想深刻化。
思想就是(无形的)规定性。思想分为主观思想和客观思想。客观思想是永恒无限的规定性,是无形有,即无形的客观存在。主观思想是依赖生命存在的有限的规定性,是无形有,即无形的主观存在。客观思想是关于事物本质的真理,主观思想与客观思想一致同一就是真理;不一致就是纯粹主观性。观念是物质现象反映在人心头脑中的图像。图像可以构成序列图像,形成图像流或观念流。有原始图像即印象,有(有形)抽象图像,有统觉的组合图像(关于某个事物的各种感官感觉统一体),有想象的组合图像(现实中不存在的或思维主体未见过的)。观念本身不是思想,但观念是思想的直观载体,用于清晰明白地领悟和表达思想——交流时人们借助绑定观念的语言,——这就是思想观念化,即本质直观。即,通过观念直观本质。这是我们就称之为思想观念或观念化思想。观念虽然不是思想,但是我们也宽泛地把它称做思想,即观念性思想。
政制理性及其方法理性乃是基于人性的考量而设计制度和采取方法,以确保权利平等个普遍公正能够实现。人性是善恶同体,既有道德高尚的一面,也有偏私作恶的一面。人类社会总体上也是善恶同体,有道德高尚的人群,也有倾向偏私作恶的人群。道德高尚对于政治而言是难以乞求的事情,倘若有之,人们必然乐见其成而任由之。政制的设计当然不是以道德高尚作为出发点,而是以克服人性偏私和道德软弱与防止作恶为出发点和目的的。也就是说,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不需要考虑人性善和仁的一面,而是要考虑人性恶而伪的一面。所以单纯地谈论空洞的仁政和德治没有多大意义。在大体上,一般人也想不出比这些制度诸如三权分立、民主选举、任期共和、地方自治,有限的自由执政等等更好的东西了。具体采取的设计方案和执行手段可以因地制宜和细化。人性的偏私和道德软弱单凭道德自律是难以克服的,所以,无论是软性自制的道德,还是外力强制的国家、政府和法制及其法律都是为了帮助人类自身克服凭借自律难以克服的人性偏私和道德软弱而创造性发现的。
儒家是宗教,即宗法教化。用宗教对译西方的神教,不是很恰当。神教是神的教化,华夏天教也是神教。因为华夏文明发现的唯一至上神被拟天化而冠名,所以也叫天教,即上天教化。人的理智天生是空白的,没有任何知识,自出生以后就要接受外在理智的教育。外在理智有二,分别是以现象语言为话语的唯一神圣理智;以人的言行为话语的复数公众理智。后者其实是前者的间接理智,归根结底属于神圣理智。这个神圣的外在理智,华夏族称之为上帝或天。神教或天教以教育人是必然的。儒家搞的宗法教育是僭越神或上天教化,意图取代全部的上天教育。儒家宗法教化教人以亲亲尊尊,像猴群狮群那样,是背离神或上帝教人学以成人的邪教,即邪恶教育。它反对人从前人类动物进化为人,反对人学神以成人,反对人类扬弃和超越动物伦理,从实然爱己活成应然的爱人如己,要把人退化成禽兽,变成人兽,人人弱肉强食,争当率兽食人者,让人类活成亲亲尊尊的禽兽世界或动物世界。谁最喜欢这样的宗教?专制帝王和幻想成为专制帝王家奴或家犬的儒生。兼爱和爱人如己就是要尊重别人的平等权利包括财产权,你不尊重别人的权利,亲亲相隐以为直,尊尊相利以为贤,如何能天下为公?信人间神和信自然神(自己如此的存在,无需他者得以存在)是两码事。
孔子“博学”,博学于礼,对(无限)抽象事物缺乏深入反思。所以他的学生于他“未闻性与天道”。这跟他的身世有关。孔子系野合而生,不合礼制,遭到家族鄙视和抛弃,从小没有接受良好教育,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文化水平最低。他没有自己的作品,学生或学生的学生将他的只言片语收集起来,加以润色形成《论语》。在他之前,有老子的五千言的散文式哲学著作《道德经》;在他之后,墨子开创了论说文和演讲录文论传统。基本可以肯定,孔子早期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各种高大上的典籍,诸如诗经、尚书、百家春秋、易经等等,晚年可能接触到一些,但已过了启蒙和接受教育的关键年龄期,对一些抽象内容难以理解,故而把一些抽象内容统统从他的教学大纲中删除。导致后代儒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维训练,从而形成儒家的一元世界观和非理性主义传统和现象思维方式。“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迫于生计,孔子从十五岁开始跟丧葬师学习丧葬礼仪,从事丧葬司仪活动,开办丧葬公司,每日祈祷多死人,故而街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三十而立”,大概到了三十岁,孔子开始独立从事丧葬司仪活动,并且有了自己的丧葬公司。别小看丧葬公司,至今都是如此,活人钱不好挣,死人钱却是大把大把地赚。仁者爱人,其实是爱死人多于活人,这从孔子如此重视丧礼,强调厚葬久丧、五服祭祀、慎终追远可见一般;对于活人则是讲究“亲亲尊尊”、“推恩”、“推己及人”。以死人之利争夺活人之利,以孝为名,这就是取之有道。有证在此,《论语 子罕》:“子闻之,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最初也就学了一些丧礼,对那些司祭礼仪等大礼完全是门外汉,根本没有学习的机会。有《孔子家语 问礼第六》为证:“……孔子对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礼也。’”因此可见,丧礼是孔子最精通的文化知识。由丧礼切入,通过各种路径的勤学好问和偷学偷窥(孔子经常想窜入贵族宗庙、祠堂和门庭偷学礼仪被被拒之门外),孔子也渐渐旁通一些其它礼仪,为了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礼仪从而被贵族相中任用为司仪,孔子经常组织学生操练各种礼仪,可谓勤学苦练。这就是所谓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吧!对于孔子的勤学苦练,弟子们的印象深刻,所以在编撰论语是,第一节就是讲“学”和“习”(我们千万不可理解为现在学习科学知识。“学”是求教礼仪,“习”是操练礼仪):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由此可见,孔子珍惜每一次求教礼仪知识的机会,不仅问礼于老子,每一次有朋友来,都不厌其烦地求教礼仪。对于那些不了解他博学礼仪的人,也不生气。慢慢来,等名声出去了,名气大了,自然就生意兴隆了。想得到贵族重用,就不能得罪贵族,所以孔子教育学生第一条就是孝忠,像孝顺父亲一样孝忠贵族或当权者。所以论语第二条记载了弟子有子对老师教导的铭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是,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瞧!哪个专制统治者不喜欢如此孝忠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儒家的“本”和“道”是个什么东西?“本”和“道”都是人为的经验之道,没有灵魂原理的礼制之道,形式之道。既非宇宙的大本大源,也非宇宙万物的本源和科学原理。总之,孔子的一生,是儒家无产文人励志的一生,追求贵族生活和人上人的一生。尽为后儒榜样,万世师表。墨家是清庙之守,属于家国神社宗庙最高司仪,专门负责祭祀。由于这个原因,墨子属于贵族中的贵族,能够接触到华夏所有重要典籍,各种版本的诗经、尚书和百家春秋。所以,墨子有闲暇读书学习,思考宇宙万物之然,止攻寝兵,客串百家杂技之长,深得宇宙大本大源,万物之理。例如《贵义》记载:“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子墨子曰:‘……今翟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读书)?’”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子哲学成就最高,议论文水平最高,思维缜密,思想深刻,思想高度无人能望其项背。发现了拟实法(定义法)和方不障法(无限抽象法)与七大律,提出了系统性的逻辑体系,包括自然逻辑体系和自由逻辑体系或人文逻辑体系或道德逻辑体系。墨子的“效”式演绎推理,不局限于什么三段,四段,关键在于指出演绎推理的精华-集合论思想。效者是大类别集合概念,所效者是从属于大类别集合概念的小类别集合概念,二者是种属关系。在同一时期,《墨子》一书里面的哲学和科学工作量和思维价值也只有古希腊三贤能与之媲美。在轴心时代,单从哲学成就来看,亚里士多德可以媲美墨子,若从思想高度来看,亚氏无法企及墨子,兼爱理念已经达到人类精神的巅峰,后人已不可能超越。
墨家的文字要深入哲理,就越读越有味。现在见到的文本顺序有点乱或有所佚失。原有竹简能完整发现乃是后世学人的梦想。诸子百家,儒家的思想是最肤浅的,读不出哲学味,越读越乏味。哲学的特点是越读越意味深长,越读越意境深远,包括老子哲学,墨子哲学和西方哲学。所有学识言论,到儒家那里,立马就变成了道德刑名,局限于眼前伦理,除了君臣父子好像这世界就没有什么能引起他们兴趣。儒家眼前伦理经验不过就是庸众的民粹道德,还没有脱离前人类动物伦理阶段,缺少反思精神和灵魂原理,人世间没有比之还垃圾的了。只要学校教学儒学,中国人的思维就必然处于低维阶段,永远不可能成为科技引领者。胡塞尔是现象学理论的首创者,该理论属于先验认识论范畴,目的在于使哲学更加科学化,能更加清晰明白的理解事物本质。现象学在儒生那里受到冷漠,反倒海德格尔现象主义在儒生那里十分流行。原因在于海德格尔的学说的思维方式乃是儒学的思维方式,非理性主义的一元世界公设。哲学包含的科学和真理这些东西不在于哪家学说发现、主张和命名,只要遵从哲学及其方法论,科技就必然发达。虽然他它们不叫墨学,但真理是同一的。比如,你叫勾股定理,古希腊叫毕达哥拉斯定理,虽然名称不同,但真理是同一的。墨家发现的同一律和古希腊发现的同一律都是一模一样的真理,只不过语言和描述不同而已,但不能否定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东西。儒生视野是很狭隘的,自己的一个小土包以为是人类高山。记得上次有个基督徒儒生号称孟子人性善可以弥补基督教的人性恶。其实基督教略晚于奥古斯丁的贝拉基主义就主张人性善,反对原罪和人性恶。基督教难道需要舍近求远要到孟子那里找人性善理论吗?就像我们也不需要到古希腊那里寻找哲学基础方法论一样,墨学自有定义法(拟实法)和抽象法(方不障)和七大律。儒家号称心性儒学多了不起,我们既没有看到它于“心”有什么理论,也没有看到它于“性”有什么理论。关键在于心和性还分不清,还没有明确界定。儒书多得火车填海,却没有任何一点哲学知识和方法论。你不搞儒术独尊倒也无烦,一门心思搞独尊绝异,还要有特权。实在不得人心。
心性之学?既然针对儒家提出了心性之学,我倒想知道儒家真有什么心与性的学,科学或学问!先秦肯定没有,秦汉至明清没有,民国以后也算不得有,就凭“良知坎陷”这种歪理邪说一系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心与性的科学。心,必然涉及主观存在、心理存在、意识存在、精神存在;涉及到精神科学及其精神现象发生和发展原理;涉及各种心理学,包括物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等等;涉及认识论,包括经验认识论和先验认识论。性,涉及事物的超越性本质及其本质属性(本性),也涉及事物的偶然属性(偶性)。当然,二者也包括心之性(不是心和性)。我并没有从儒家哪里看到什么科学的系统的什么心与性的论述只有三言两语的关于心性的片言碎语。诸如“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语)、“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语)、“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语),等等。而且,这个孟某连本性与偶性都还没有能力区分,怎么就有了心性之学?没有对它(心性之学)的批判?不是因为墨家没有能力批判,而是因为儒家根本就没有形成系统的心性之学。批判的对象都不存在,批判什么呢?弓箭在手,却没有目标或靶的!关键在于,儒家根本就没有超验思维,不过是非理性主义的,一元世界观的现象思维。儒家独尊复辟,儒毒贻害不穷,仍然是现实面临的急切问题,倒不是儒学真有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东西。
如果真有什么“心性之学”,也不见得需要批判。一个人专注于内圣修心,不管它怎么俢,修成什么果,于他人于他物无害,为什么要批判它呢?怕就怕在外王,儒家或儒生要把自己主张强加于社会和他人,要化作制度来管理国家,管制人和社会。儒学等级秩序乃是人为的压制人性自由必然性的东西。其依据权力大小来强制划分权利大小以作为等级秩序和人与人之间不平等与不自由的“正当”理由或根据。这是对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的蔑视,是对社会创造力和发展的阻抑。不反对是对不起自己人之为人的尊严和生命;不反对是精神分裂症,既承认自己是人,又不愿为自己成人去奋斗;不反对使违反自然法及其道德律和人性的自由之自然必然性;不反对是违反人之为人的道德性和理想性,是让自己活成禽兽,回归前人类的动物和动物伦理。
自由平等民主博爱这些现代价值的普遍化首先是基于国家和民族主义,在某种意义上作为工具而普遍化的。所以自由平等民主博爱这些价值一开始就是有边界的,一开始只在本民族范围内实行,至于能不能突破边界,在多大范围内突破边界还要看人类的共同良知意识和博弈。正是因为少数思想先进、文明开化的民族首先意识到这些现代价值的重要性,对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以及人类的生命尊严和价值有重大意义,才有一大批有识之士有意论证,提倡,逐步推行和实践这些价值。哪个民族率先实现这些价值,哪怕不能完全实现,只要能比其他落后的国家和民族率先部分实现,就能领先于世界,比其他国家和民族富强,比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个人活得有尊严。你不能指望别的国家和民族提倡,推行,实践了这些具有普适意义的价值,马上就能普世化,而且就要不合常理地在全球取消竞争,甚至幻想能够避免在某些坏人主权下由和平竞争发展成暴力战争。关键在于,某些国家和民族的当权派,为了自己的统治利益,他们愿不愿意接受现代文明和这些普适价值?哪怕让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落后,衰败,诸如大清王朝、塔利班的阿富汗。其实,对于当权派而言,整个国家和民族相对落后衰败,也会于己毫无尊严,也会自取灭亡,诸如奥斯曼帝国,印度诸小国,等等。对于专制主权者,没有竞争和战争的压力威胁到他们的尊严和利益,他们是不会被逼改革的,诸如,俄罗斯彼得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大清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等等。姑且不论自然竞争,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文明世界就没有野蛮文化掺杂其中,一旦文明世界的野蛮势力掌权,野蛮势力就有可能利用文明成果,竞争,也不完全是竞争因素诸如种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等等,就有可能从和平方式演变为暴力战争。有一点是明确的,力量相差悬殊不大,或陷入长期状态下,战争总是相对文明的一方最终取得胜利。毕竟人类是有理性和道德的动物。不管别人向不向你喊话普适价值,也不管别人在国际上宣不宣称它们,即便有人能阻遏战争,也没有人哪怕上帝能取消竞争。不管别人宣称它们的目的是什么,或为了作为侵夺打压的工具,或为了国际交往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或为了合乎规则的公平竞争,或为了人类的普遍的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或为了其他各种各样的私利与坏意图,我们都不能否认某些关乎人之为人的普遍性的东西。否则“人”这个概念就无法成立,岂不是要么白人非人,要么黄人非人?既然普适价值一开始就是基于国家和民族主义而作为工具兴起的,——现实只能如此——并不是一开始作为人类的责任而在全球各地并行推行和实践的,你就不要幻想普适价值的运用和推广一开始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边界。至于这种边界是不是应该要冲破,是不是应该要扩大,这是人人都毋庸置疑的。边界的冲破和扩大不是某一方的任务和责任例如率先实行它们国家和民族,而是先进和落后的国家与民族的共同任务和责任,是所有人的责任。因此不要混淆两对概念:历史实事诸如文明中充斥着暴力和战争,与普适价值的意义及其实践结果的意义显现;来自于某些文明及其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好,不等于某些文明地域及其国家和民族的人都是高尚的好人。即便那些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思想家也并非都像墨子和康德那样,一开始提倡这些普适思想就是从天下和全人类的视野来考虑,而不仅仅是从本国家和民族的个体和集体利益出发的。
美国宪法规定造物主赋予人类以平等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把重要的与维持幸福密切相关的财产权给忽略了,替代了。为什么?因为美国白人知道他们的土地财产是通过不正当手段从印第安人的手里非法(自然法)抢来的。如果再提财产权似乎有点滑稽和暗讽了。
俄毛在儒家意识形态的手里不费一枪一炮搞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当然会为儒家说好话,不说好也说不过去啊。鹅毛是希望儒家复兴的。复兴以后又可以捞好处。俄毛就希望儒家意识形态下的中国专制社会永久存在,它可以通过控制和要挟这个专制社会的专制帝王来掠夺中国的土地和资源。弱华势力都在暗暗资助儒家在中国复兴,当年钱穆在香港办的新亚书院,就接受了西方的重要资金资助。谁都知道,复兴儒家意识形态是弱华的精妙渠道,既可以打着恢复传统文化的名号,又可以人不知鬼不觉地削弱中国在其他思想主导下的强大。这些年在中国国内外,四类儒生特别多:国内各种目的和多种研究经费与赞助资金来源的儒生特别多;打着复兴儒家口号的国际儒生特别多;帮助中国大陆复兴儒家的洋“儒生”特别多;潜入大陆复兴儒家的台湾儒生特别多,这些儒生背景复杂,研究和赞助资金来源复杂,是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情。为什么复兴儒家可以弱化中国:因为儒家意识形态禁锢人的思想和想象空间;儒学非理性主义的一元世界的现象思维肤浅鄙陋,无法产生哲学、科学和创造性的思想发现;儒学是独断论,没有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儒学以道德的名义反对爱人若己的道德;儒生表面上主张什么不重要,关键在于儒学思维隐秘地否定哲学和科学、法制和法治、兼爱和平等、自由和民主、工商业和市场经济等等一切现代性。对儒学的批判不能像新文化运动那样仅仅停留在其学说的主张、观念、观点等层面,而要深入到儒学肤浅的思维方式和动物伦理层面。肤浅的思维与动物伦理主张乃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它保持了前人类的动物思维,所以才从思维上坚持动物伦理,无法扬弃和超越它。反之,正因为主张和坚持动物伦理,又阻碍它的思维升华超越动物思维,跨入理性思维的世界,从而也就没有哲学、科学、宗教、兼爱与平等、逻辑等等非动物所能有的一切理性的东西。
我们既没有必要妄自尊大,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平等思想及其由权利平等衍生而来的非攻自由可能只有唯一的东方起源。不是没有这方面证据,而是证据需要理性发现。亚历山大东征以后,基督教和斯多亚学派平等思想突然兴起。再者,基督博爱,爱人若己跟墨子兼爱,爱人若己如出一辙。再者,墨子是木匠,耶稣也是木匠。再者,希腊艺术能东传形成健陀罗艺术,为什么墨子思想不能西传。再者,秦始皇陵有白人尸骨,说明有白人出现在秦国宫廷,而且秦国有众多墨者聚集。再者,柏拉图著作中诸如理想国四等级(相当于婆罗门教四种姓)、灵魂轮回说、地狱说与古印度思想多有契合,说明有东方思想西传实事。再者,丝绸之路,有大量商人、冒险家、旅人来往只要有一个人把兼爱和爱人如己平等理念带回去,就可能马上兴起。历史实事证明,平等思想产生极不容易,很可能人类平等思想只有一个起源。这是猜想?这些都是实事,只不过需要联系起来看,形成尽可能多的证据链,可能指向某个结论,从而产生大概率的或然性判断。哪有那么多偶合?当然这是概率知识,说明有这种可能性,而且可能性还比较大。请问,谁有第一手文献证明健陀罗佛教艺术受希腊文化影响?不也是根据雕塑的衣服皱褶来做概率判断吗?
孔子晚年好《易》。易经科学吗?不科学!易经及其思维方式——现象思维或象思维或观念思维——不但不科学,而且还阻碍了中国的科学发展。这种思维方式被儒家继承和发扬光大,随着儒术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主导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导致中国连先秦开始的科学萌芽都被泯灭了。自儒术独尊以来直至大清覆灭,除了一些形成于重演历史的作为操作程序的经验技术外,中国几乎没有任何科学和基于科学原理的科学技术。易经只有事物的形式分类(形类,即形式相同或量数相同之同类,诸如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触感等偶然属性或偶性相同,属于感性范畴),没有本质分类(质类,即本质及其本质属性或本性相同,诸如人性、牛性、犬性等,属于理性范畴)。将宇宙万物划分为阴阳两类:雄性生物、凸起的、主动的、向阳的、火热的等等不同本质的事物都属于同一类,阳类;相反,雌性生物、凹陷的、被动的、背阳的、冰冷的等等都属于另一类,即阴类。这种划分事物的大小类别之间没有内含关系,没有种属关系。无发根据事物的本质清晰明白地界定事物,定义事物。使人无法把握事物的深刻本质,也无法根据清新明白的概念进行有效推理。科学是关于宇宙之大本大源,万物之本和源的学问,去本和源则必然流于肤浅的形式。所以,易经思维不仅不能产生科学,而且还有可能抑制科学思维,抑制科学方法论,阻碍科学依据它自己的原则发生,发展;阻碍科学本己的精神内涵推动我们沿着科学本己的康庄大道前进。什么是科学本己的精神内涵?就是科学本于它自己的理性的态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什么是科学本己的康庄大道?就是科学本于它己的理性的态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由此可以看出,本己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不管它们以什么形式出现。科学出于它自己本身的精神内涵和生发道路就是它自己本身所必然具备的主客观思想的一致同一的真理。真理这个概念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主观概-人与天合一(人与上帝合一)所掌握的真理,也是客观概念-天志(上帝自身的真理)。真理是支撑一切本质属性(本性)和偶然属性(偶性)的最底层的作为原始本体的实体。所为属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这些性质属于实体,是实体自身的显现,即秀于外者。真理本身只是规定性原理,并不具有任何外在的直观的形式或形象,它被赋予直观形象,只是人为了方便自己具体地清晰明白地理解和借助绑定直观形象的语言予以表达。科学本己的精神内涵和生发道路依赖自己作为唯一存在的条件而存在,无需自己以外的任何外在条件。所以它是客观的永恒绝对必然性的思想。作为现象思维的儒式思维或易经思维,没有超越感性,超越感官,超越经验(超验)能力,只能停止在此岸的,非理性的,一元世界论的的原始思维阶段,不可能产生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科学宗教和理性信仰。他们——这样的思维者——不可能相信有一个掌握绝对必然性原则和真理的外在理智。这个外在理智具有创造、维持、赏罚三种意志合一的神圣意志,这是唯一至上神的神格性并而不是什么人格性,人格只是对神格的有限摹本,不完全分有和模仿。
易经玩到最后就陷入神秘主义。易经的形类永远摆脱不了那个宇宙“模式”,那个世界“观”,它的尽头就是“模式”和“观念”。与科学永远无缘,科学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永恒精神,时空对科学没有价值。科学不受“模式”和“观念”限制,科学也不受任何时代精神的相对性限制。神秘主义就是缺乏必然性的联系,至少是缺乏经验必然性的联系,即缺乏满足有限的充分条件的必然性联系。缺乏基于因果必然性的可预测性和确定性,既不能经验实证,也无法逻辑实证。如何确立两个现象之间的因果必然性关系。例如,自然现象比附人事现象你不觉得神秘吗?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你不觉得这里面似乎有某种“神秘力量”吗?神秘主义继而必将产生怀疑主义。经验主义的观念论无法承认内在的因果必然性,所以休谟陷入主观的怀疑主义。确信无疑的是,一切经验的知识、观念的知识都是历史知识,重演历史知识,唯有科学的思想才是超越时空限度的真理,即真实的理念。理念区别于观念,理念是无形的悟或思悟,观念是有形的直观,图像直观。理念需要借助纯粹现象和绑定语言的观念来领悟和表达;观念一方面是感性直观和反思的感性直观或知性直观;另一方面则是理性直观及其理念的(本质)直观,范畴直观或举例直观。科学思想或原理本质上是理念,但在它需要的时候,可以清晰明白地观念化,我们将这种思想观念称之为观念化思想。这跟那些号称的观念“思想”有本质区别。儒学讲究感性审美判断力,而哲学是纯粹理性判断力。文彩是文学家的事,语言具有意象的模糊性,能够审美,符合审美就行;哲学家依赖纯粹理性,语言图像要清晰明白,要有助于能够清晰明白地领悟和表达含义。所以,儒学讲究文彩,并不强调语言意象清晰明白;相反,哲学并不一定需要文彩,但需要语言图像清晰明白。
现在国家生活的日常经验,不能发现儒毒贻害,不是不了解儒学,就是遇事不察,实在悲哀。尤其是儒学现象主义思维方式,更是对国人毒害极大。小学生尚没有形成科学思维,进行儒学教化实在是害人。通过目前的儒生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中儒毒不浅。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思维方式的浅陋和原始状态,确实可悲,可怜。他们只在表面上的知道仁义礼智信这几个字的“善”和“好”,——现代意义上的好——却根本不知道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恶与坏,乃是奠基于动物伦理诸如猴群狮群之亲亲尊尊原则之上的所谓的仁义礼智信。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迷信的是一套动物伦理,跟人之为人和学以成人的道德伦理无关。他们不知道孔孟教化是要让他们活成禽兽世界,动物世界。他们根本不知道人高于禽兽动物,葆有人之为人的尊严就是有超越动物伦理的道德理想:兼爱之爱人若己。他们只从动物角度,人兽角度,任由动物性兽性的偏私情感和心理左右自己的观念和言行,认为难以凭借自己的道德能力来克服偏私从而做到爱人若己就贬低兼爱理想之爱人的完满性。他们不知道这就是仁者爱人的仁之至善。他们不知道人类通过道德理性与国家理性、政府理性和法制理性来帮助人类自己来克服这种动物性兽性偏私。他们不知道这就是人类凭借理性创造性地发现道德、国家、政府和法律的认识论起源和意义。他们不知道爱己是一切动物的实然,爱人如己乃是人类独有的道德应然和生命价值与意义。他们不知道学以成人就是要超越和扬弃动物伦理,勇于从实然的动物性兽性的自然王国跨入应然的人性的自然王国,即反思的自由王国(反思自由乃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必然性)。先外王而内圣,后内圣而外王,他们不知道兼爱乃是有限生命在执行上帝诫命的个人生活中,通过把上帝诫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不断接近的方式而在原则上和现实中均可实现的目标的理念。他们不知道作为一种道德理想,兼爱同时被区分为理论、价值和实践的理想:伦理理论和价值的完满性不等于实践的完满性;反之,实践上的不完满既不能取消它的理论和价值上的完满,也不能取消它的实践意义。作为目标,它是可以不断接近的;作为实践理想,它也是可以越来越趋近完满的。他们的现象思维的眼光总是不能看穿自己那庸众的民粹经验,一切理想都被他们用庸俗的经验来歪曲,污蔑,诋毁。他们不知道从那些庸俗的经验中分离提取出脱离动物意识的内中有超越性意义的经验,通过无限抽象深入经验,发现完满性的理想、真理、道德伦理原理。并把它们作为超越主观性和相对性的实证经验:经验实证和逻辑实证(逻辑实证的前提来自于对经验的抽象归纳)。有一点务必注意:兼爱底线非攻——不侵犯他者正当权利——是人人都能起码做到的。倘使还有什么是一个人或所有人无法做到兼爱和爱人若己,到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它是道德理想和它的道德价值。他们不知道一切科学知识包括伦理知识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哲学的基础知识之上。他们不知道有识之士为什么非儒,斥儒,反儒,竟信口开河为了非儒而非儒,其实非儒乃是因为儒学自身的粗浅鄙陋和动物伦理。可悲的儒生,没有科学哲学思维,太可怜了,把毕生的精力耗在易经上。科学思想和道德伦理的理论理性不会屈从于庸众的生活经验和民粹的实践动机,也不会任由理性以外的动物性和兽性的自然必然性来肆意主导和支配。儒家这种经验思维和观念“思想”确实是对哲学和科学思维的压制,是对科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思想的创造性发现的抑制。科学救赎——救赎人性善恶倾向和人性行为的善恶迁行与伦理责任——伸展到道德伦理理想的责任不允许我们任由儒学和儒式思维在社会上横行霸道。
儒学是非科学。儒家确实是感性的,情感的,例如中庸之道只适合情感,对于纯粹理性的真理没有中庸路径。真理只有是与非。庸,常也。中,不偏不倚,无过不及。都属于经验意识。中庸即以中为常,伦理的庸众之道。儒学确实一开始就具有情本体特征。
儒式真理,这叫限定词矛盾或形容词矛盾。真理没有限定词,或限定形容词。真理是无限的,不可限定的;真理就是上帝,上帝是无限的,不可限定的。所以,儒式真理、“俄罗斯真理”(杜金语)等等说法都是流氓的胡说八道。“当而不可易者”(墨子语)是真理,即正确且不随时间空间变易而变易的东西。“当”是指正确的知识,包括历史和真理。唯独真理,正确且不受时空限度限定而变易的知识。真理既是客观概念(存在),又是主观概念(知识);真理作为知识乃是超验的主客观一致同一者,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或绝对必然的思想存在或本质存在和知识。除了客观思想,绝对时空也是真理,弯曲时空也只有在绝对时空中才能存在。相对论是不是真理?不是真理!无论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在若干条件下其理论才能成立。否则也就不是相对论了。严格说来,它们就是重演历史的经验知识、经验规则,经验规律,或者宽泛一点可称之为经验科学的知识。几何是不是真理?不是真理!几何图形必须依赖空间成立,受空间限度或经验限度限定。但规定几何图形的思想及其被代表的公式是真理。例如,勾股定理。任何想象的或现实的直角三角形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出现或消失,都不会引发勾股定理的改变和出现与消失。真理的存在不依赖自身以外的任何外在条件,是无(外在)条件的。真理只以自己为自己存在的唯一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真理是重言式:存在,则存在;A,则A。所以,真理是自因的自在之物,是自在自为的,是因己存在的,而不是因他存在的,不是他在他为的。难道,上帝不就是真理吗?难道上帝不存在吗?哲学和科学的最终目的是真理,我们的哲学和科学才刚刚有它始于它自身的开端,离真理还很遥远。也许人类永远也达不到这个终点。哲学和科学在中国的开端和萌芽在先秦甫一开始就被泯灭了。至今,在儒学的思维方式和儒毒的影响下,国人绝大多数尚不知道哲学和科学究竟是什么?
道德一词来源于老子,道是法则,德是行动,道德即遵道而行。但是人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万物灵长,既然是万物灵长,就应该有万物灵长的特殊尊严。道德对于人就有了特殊含义,道包含了道德律,道德即遵从道德律而行。扬弃和超越动物伦理,从实然世界跨入应然世界,是人独有的道德伦理。爱己是实然,爱人若己是应然。再进一步解释:道是形而上的思想存在,包括道德原理在内的一切原理。德就是形而下的行为。遵从德性法则而行,成就道德行为即德行。德性法则是利人法则,德行就是爱人若己。所以道德就是兼爱和爱人若己。爱己是实然,爱人若己是应然。道德就是扬弃和超越动物伦理,从实然世界跨入应然世界,生活于道德伦理世界。注意区别:动物的爱是纯粹基于生命本能和情感的爱(这是儒家的层次),不是基于理性反思得来的理性之爱。爱人若己只能奠基于纯粹理性,既是来自于上帝的诫命,也是反思自由-心身安宁-内心外行处于放松无拘束的状态的必然意识和选择。非心身安宁不为安生立命(人生安宁或安定或安适,立定时命或史命或身命)。仁者爱人,仁之至善岂不是爱人如己和兼爱。至善要求儒家要摆脱基于血缘限度、生命本能和情感的经验之爱,升华为基于反思理性的理性之爱。理性之爱是普遍公正的爱,是因为人之为人的同一性,而必须尊重每个人的平等权利不受侵犯。关于兼爱的翻译:universal and impartial love 普遍公正的爱 ,普适的爱——或者发明一个新词:universimpartial love 或universimpartialove ——这个组合翻译比较接近兼爱。“兼以易别”说明兼爱基于人之为人的同一性反对基于外在经验条件的差异而被区别对待。本质上还是强调人之为人的权利平等。虽然当时还没有权利或人权这些概念名词,但这些概念意识和精神还是有的。人是上帝的特选造器,既然如此,作为被赋德性的人,上帝也要赋予道德法则与你以为万物灵长的尊严。你不能把自己当做动物,蔑视和贬低上帝赋性理性的道德潜能。即便做不到,也不能否定道德价值和理想的存在和意义。人执行上帝的命令,执行到什么程度那是个人修养的事情:有的不到位,有的到位,还有的违背上帝命令。墨家很明显,义自天出,一切包括道德(法则)都起源于上帝,来自于这个外在理智。儒家仁义道德起源在哪里?生命本能,或血缘关系,或单纯情感?道德本性不受外在条件限制,它从它自身分析出来,也不承认任何外来因素的综合。综合是对它的威胁。所以道德是无(外在)条件的。
道德本质是利人(墨家的利不仅是物质的利例如财物,也是精神的利例如良道),反思自由是其本性。意志自由乃是自我决定和自主选择的自由,问题在于,你有没有自我决定和自主选择的自由空间或可选择空间?没有作为目的的反思自由,即来自外界、社会和他人的非攻(不侵犯权利),如何才能有作为过程的意志自由?对自由的界定或定义必须依据它自身,而不是依赖外在条件或环境。即,要从它自身的概念分析出自由。即,对自由的界定或定义应该是分析判断,而不是综合判断。一旦“自由”依赖外界条件或环境比如选择,——主体做什么选择依赖外在条件或环境的限制,即受可选择空间的限制——那么也就否定了它比如选择乃是自由。自由从它自身分析出其定义,自由乃是基于反思意识的权利平等或对等一致。任何定义必然是分析判断。也就是说,任何概念的内涵必然在它自身中。自由的定义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自由本身的概念内涵为标准来判断一个行为,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等等是不是自由的。如果是综合判断来界定自由,自由依赖它自身以外的条件而存在或成立,那么它就不是自由定义。比如,一个开放的社会给个人以越来越多的选择空间,自由就得以成立或成其为自由,个人就得以越来越自由。或者说,自由就是有选择的机会。这不应该是自由的定义。因为自由在这里的定义受制于外在条件和环境,即可选择空间。即自由的界定必须综合或结合它自身以外的他者-可选择空间。
有儒生认为中庸乃是形容真理“大中至正”。然而,真理并不适合“中正”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只有是与非,即存在与非存在。真理本身就是无限的,不可能有限定词或形容词,诸如什么“大中至正”。这些词汇只是适合经验事物。由此推出,真理就是上帝,上帝就是真理。上帝本身就是无限的。儒家这个非理性的现象思维还没有深入到这个层面。这就是儒家必须接受批判和从理性领域被废黜的根本原因。上帝或真理是没有限定词或限定形容词的。否则出现逻辑上的形容词矛盾或限定词矛盾。我们用某些词汇比如永恒,伟大等来描述上帝,是为了颂扬祂,荣耀祂,不是因为祂本身有这些定语,或者祂的本质中具有这些本质属性(本性)。所以,上帝存在。这个命题诞生了。儒学为什么这么多年不能创造性地发现科学和民主,是有它思维上的根本原因和局限的。尽管儒生不承认这一点。我们不会去说,某某真理“大中至正”,或“不偏不倚”,还比如,好或坏。我们只会说是或非、存在或不存在。宽泛一点,对或错。这里的“对”或“错”其实就是指是与非。上帝是我们祖先的理性发现,跟基督教没有关系。否定上帝存在就是否定华夏传统文化,否定华夏民族信仰。道是真理,上帝是真理,都是一回事。只不过侧重表达的方面或本质属性不同而已;道和上帝两个名词都是那个“指”,意指,象征符号罢了。记住:一切语言都是那个“手指”,那个“指”。按照我们语言习惯,道侧重自然法或自然规律意涵;上帝侧重强调神圣意志,尤其是赏罚意志。我们说的“道”和“理”,都是从形而下的经验概念或直观概念诸如“道路”、“玉石纹理”上升为形而上的超验概念或无限抽象概念,从而有了意指形而上的道和理的那个意向之指,意指那个超感官的属于理性范畴的道和理。这也是符合人的思维方式由经验思维或现象思维或象思维经由有限抽象思维升华为无限抽象思维即超验思维的思维发展规律。
“中正”不适合真理本身,但作为一种求真理心态,采取价值中立的态度,同时避免情绪化和过或不及的偏向情感是可以说得通的。但这其实就是墨子的“揣曲直”和“去六辟”,毕竟纯粹理性以它自身为出发点和目的,为原则,为态度,为意识,为精神;以纯粹理性的思维为思维,以纯粹理性的方法为方法。这就是科学的目的,原则,态度,意识,精神,思维和方法。道从本质上规定事物,人之为人,物之为物,道首先就有了规定性或决定性的客观意志或自然意志。道先于经验事物,规定经验事物之始,道其次就有了创造意志或创生意志。道维持经验事物的本性不变,保持其确定性和可预测性,道再次就有了维护意志。违反道或自然法则,会遭受其惩罚的,道最后就有了赏罚意志。科学是其自身的产物,是科学精神、思维和方法的产物,“坎陷”是胡说八道。现象是相对事物,是为他存在,是他在他为者,没有绝对必然性。客观性来自于外在理智,外在理智有二:独一上帝意志和复数公众理智的公共理智。任何个别理智都不能可靠,虽然偶尔具有客观性,或主客观一致。所以,义出天心。义出自心是很危险的。真有二:历史之真;理之真或道理之真。历史之真是认识道理之真的认识根据。道理之真是历史演进的根据和原始本体。真理既是历史的所以然者,也是客观的真实理念。墨子对真和真理有定义:当就是真,真实的,正确的;“当者”是真者,是真实的正确的东西。其中,“当而不可易者”就是真理,即正确的而且超越时空限度,或不受时空限定而变化的东西。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孔子是过了不自由的一生。直到七十,行将就木之时才体验到那么一点“自由”。关键在于这个“矩”有多大:是浩如烟海广大无垠的宇宙?还是一个礼制的铁笼子?孔子以铁笼子里的“自由”为自由,确实可悲,可怜!没有独一上帝理智和复数公众理智作客观性保证,闭门造车,盲目内圣外王和推己及人确实很危险。“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主观主义及其阳明心学之祸也。心学属于主观唯心论,义出自心,缺乏客观性和上天敬畏,有自夸、自大和自以为是的狂妄心理,纯粹主观性严重,要说有影响乃是祸害最大。从哲学上看,没有创新,不过是抄袭模仿由唯识论分化而来的禅宗,又缺乏哲学功力,还脱不了儒学的思维方式:现象主义,非理性主义和一元世界观。他缺乏反思精神,只站在皇家立场看起义,不明察和反思农民为什么起义。儒家的孝忠皇权思想和道德利己主义或伪善不允许他在皇家和老百姓之间作中立判断,只能偏向皇家把起义农民当做逆贼反匪来绝情诛杀。一个善于哲学的人,绝不会不善于反思,包括反思朝廷制度和政策与官吏行为,靠杀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要多久大明王朝就灭亡了,那些作威作福的杀人者及其后裔最后都被各路人马反杀个了尽。
那般人虽然治《老子》,本质上却是儒生。儒生德性就是一删,二抄,三改,四仿,五毁,六污蔑。恶劣至极。在哲学科学上从来没有创新性发现。我们来看看未被篡改的《老子》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恍唯忽。忽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这里,“以顺众父”就好理解了。众父就是万物之父,就是天,天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道,天象,道象返回自身同一性,道象合一乃是三。这就有了三位一体思想根源了。“中有请呵”,“请”不是“精”,请表示能动性、意愿、意志、能力、动力。《墨子》中多处有“请”字,就是表示主体能动性、意愿、意志、能力、动力。这是说明,道有一种内在动力和意志。这也跟后面“其中有信”和“众父”名称相符合了,信也是一种意愿,能动,意志,意念,能力。道是讲信用的,创造,规定,支持,利益万物始终不会改变。“惟道是从”就是“以顺众父”。大德气象者,只遵从道。道之为物,无形无象。无形无象,包罗万象。无形无象,却是有物。幽隐冥冥,显示意志。意志甚真,道行有信。自今及古,道的名声从未离开过人,人们顺从万物之父。我怎么知道万物之父是怎样的呢?以此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