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迢迢,为了去认识你,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没法抗拒的……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这是三毛写给王洛宾的第一封信,

世人都听过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却极少有人知道,在远离撒哈拉沙漠的中国西域,隐藏着三毛一生中最后的爱恋。对于这个比自己大30岁的老男人,她向他毫无保留地倾诉爱意,而这时的他们不过才见了两次面而已。

她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他已是风烛残年,时光迟暮,他不能害了她,“感性”与“理性”的相爱,总有着受不尽的苦。一生穿过3次军装、5次囚服的王洛宾,太知道人世多艰,人言可畏。他不愿三毛跟着自己受苦。

“乐队“这个词儿,王洛宾刚学会走路时就听说了。

父亲是挺喜欢音乐的,觉得一个人吹拉弹唱不够劲儿,拉着王洛宾和他姐姐三人组了一支乐队,从《木兰从军》到《梅花三弄》,歌声远远传到胡同口去。

王洛宾确实有音乐天赋,18岁考上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后,老师给他指了条明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有作为的音乐家,那你一定要去巴黎,因为那里有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中国,甚至还没有现代音乐。王洛宾心里有了方向:去巴黎,我要去巴黎!

家里几代人都走南闯北,母亲也早早地做了思想准备,“你长大了,还不知道要跑多远呢。”

结果巴黎没去成,他去了中国的大西北。

01

当时“七七事变”突然爆发,就此炸毁了王洛宾的巴黎梦。

母亲丢下全家人离开,王洛宾披着孝服东躲西藏,借着要给母亲上坟的机会骗过了守在城门口的日本宪兵队,逃出北平。

当时王洛宾的女友是个名叫杜明远的女孩。

他后来写《阿拉木汗》,其中有一句“身材不肥也不瘦”,灵感就是源于这个笑起来亮晶晶的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情来得很快,两个人甜甜蜜蜜结了婚,还没来得及好好过日子就被一场战争打到天各一方。

王洛宾被迫从北京流亡出来,几经辗转跑到大西北做了音乐老师。日子过得很苦,可心底那个遥远的巴黎梦他始终没忘。

炮火纷飞的岁月里,好几次,他带着学生在教室唱歌,炸弹落在隔壁老奶奶家的院子里,王洛宾抱着孩子们一起跑。

当时他唯一的爱好就是游泳,没事就约着一群“泳伴”聚集在桥头,萧军就是其中一个。

几个年轻人靠在白石桥上,听萧军读他的新书《八月的乡村》,当王洛宾听到那句“我要恋爱,也要自由”时,心中大动,回到家便拿起笔为它谱曲。

他误打误撞,成了中国第一个为小说写插曲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整一年,战争把大家打到这边又打去那边。王洛宾下了决定:加入抗战,去兰州!

他和萧军、丁玲几个人一同乘卡车经西安前往兰州准备去大后方宣传抗战。人坐在货物顶上,吹着大西北的风。

当车子开到六盘山脚下时,一场暴雨拦住了他们的路。没办法,只能等雨停了再走。

或许是因为赶路太累,王洛宾竟靠在茅屋边睡着了。不知从哪里来的歌声断断续续传进耳朵,他吃力地睁开眼睛先要分辨声音从哪个方向过来。

这歌声太特别,像是来自远古,又分明近在眼前。他细细听完一曲,愣在原地,赶忙掏出本子开始抄录。下笔时,出国的船票还静静地躺在行李箱底。

“巴黎?管它什么巴黎……最美的音乐就在我们这片土地上!”

歌声来自客栈一位50多岁的妇人五朵梅,这首名叫《眼泪的花儿飘满了》的歌,改变了王洛宾往后在西北40年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秋天,王洛宾和几个朋友一起加入了甘肃抗战剧团。有一次剧团接到任务,为一支运送苏联援华抗战物资的新疆车队,举办欢迎会。

一位戴着花帽的维吾尔族青年上台献唱一曲,结果台下人一句也没听懂。等他下台来,王洛宾凑上去问他唱的什么歌。

因为语言不通,小伙子只能吐出几个短句。

王洛宾连夜填词改曲,几易其稿,完成了他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的改编 《达坂城的姑娘》,传遍大街小巷。

歌里第一句唱的是:“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呀……”他哪里知道,达坂城根本不产西瓜。

从未到过新疆的王洛宾却改编了一首当地民歌,这多少有点命中注定的味道。

02

遇到17岁的卓玛姑娘时,是王洛宾离新疆最近的一次。

1939年7月,导演郑君里邀请王洛宾到青海省三角城拍摄中国第一部纪录片《民族万岁》。

导演找到一位当地大户人家的小女儿卓玛,扮演牧羊女。卓玛是漂亮的,头发梳成几十根小辫子披在身后,笑声清脆无比。

赶羊群的过程中,王洛宾嫌羊群走得慢,无意间用马鞭抽了一下卓玛的坐骑,马一个起跳,吓坏了她。

卓玛回过头狠狠盯他一眼,不吭声。等到拍摄结束,她悄悄骑着马绕到王洛宾身后,拿鞭子往他背上轻轻一抽,含羞的拍马而去。

这一鞭,把王洛宾的心打得好远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