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无弱旅”,其实这个评价多少有些片面,第四野战军实力最盛时,下辖19个军,总兵力达到惊人的186万。
但几乎所有的辉煌战绩,都是四野在东北组建的12个主力纵队完成的。
截止到1950年5月,4年多时间里,一共有55人在12个主力纵中,曾经担任过纵队司令(军长)或者政委的职务。
其中六纵和八纵的军事主官,都先后更迭了六次之多。人事调动之频繁,在几大野战军中是绝无仅有的。
出人意料的是,东北野战军组建最早的纵队,是1946年1月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第三纵队。
二纵的前身,是进入东北的八路军山东第六师,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委彭嘉庆。
三纵的前身是山东五师的两个团,司令员胡奇才,政委欧阳文。
当时这两个纵队总兵力还不到1万人,兵力太薄弱了,所以番号只存在了一个多月时间。
1946年3月,这两个纵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兵力2.3万人。司令员吴克华,政委彭嘉庆。
而在四纵成立前的一个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已经组建完成,其中包括山东3师和鲁中三旅共9000多人。以及冀东八路军第21、23旅,全纵队总兵力2.6万人。司令员程世才,政委罗舜初。
从实际意义上来讲,三纵才是12个主力纵队中组建最早的。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正式组建完成,其中包括山东一师,山东二师,以及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
第七纵队的前身是山东滨海军区东北挺进纵队,全纵队3500人,司令员兼政委万毅。
刚组建完成的一纵,总兵力2.3万人,司令员兼政委万毅。
此时四纵的司令员已经换成了胡奇才,原司令员吴克华,调任辽东军区,任军区副司令员。
1946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组建完成。
二纵是由进入东北的新四军三师第八旅、第十旅和独立旅合编而成。全纵队3.1万人,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
10月,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成立,其中包括新四军第七旅,山东七师,以及渤海独立旅。全纵队2.3万人,司令员兼政委陈光。
1946年组建的五个纵队,就是东北野战军中,大名鼎鼎的东野五虎。
而此时第三纵队司令员,已经由曾克林接任,原司令员程世才,调任辽东军区任副司令员。
1947年4月,原属晋察冀军区的冀东军分区,划拨给东北军区。
冀东军分区所辖8万多野战部队,于7月份被正式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第八、第九纵队。
七纵司令员邓华,政委陶铸,全纵队2.1万人。
八纵司令员黄永胜,政委刘道生,全纵队3.5万多人。
九纵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全纵队2.3万多人。
9月份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组建完成,下辖三个师分别来自八路军359旅改编而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长春公安总队,以及东满独立第一师。
十纵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全纵队2.1万人。
此时东北民主联军已经基本完成了整合,由被动防御转入主动进攻,进入战略反攻的快车道。
所以各主力纵队军事主官,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动。
一纵司令员李天佑,原司令员万毅任政委。
二纵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
三纵司令员曾克林,政委罗舜初。
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政委彭嘉庆。原司令员胡奇才,任副司令员。
六纵司令员洪学智,政委赖传珠。原纵队司令员陈光,调任松江军区任司令员。
第七、第八、第九纵队,军事主官没有变化。
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组建第五纵队,这个纵队的三个师,来自于辽东军区的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全纵队2.3万人,司令员万毅,政委刘兴元。
同月第十一纵队组建完成,这个纵队的三个师,来自于冀热辽军区的三个独立师。全纵队3.1万人,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
同月,第12纵队组建完成,这个纵队的三个师,分别是在东北组建的第二、第四、第五独立师。纵队司令钟伟、政委袁升平。纵队总兵力2.2万人。
随着第12纵队成立,东野的12个主力纵队全部组建完毕。
此时东北野战军已经取得了战场主动权,因此部分主力纵队军事主官,有了相当大的调整。
其中一纵和二纵没什么变化。
三纵司令员由韩先楚接任,原司令员曾克林调往七纵,任副司令员。
四纵政委由莫文骅接任,原政委彭嘉庆,调任辽北军区任副政委。
六纵司令员黄永胜,原司令员洪学智调任上干大队任大队长,专门培训东北野战军中的中、高级军事干部。
七纵政委吴善富,原政委陶铸,调回野司工作。
八纵司令员段苏权,前司令员黄永胜,调任六纵司令员。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各纵队改称军。
一纵改称38军,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
二纵改称39军,军长刘震,政委吴法宪。
三纵改称第40军,军长韩先楚,政委罗舜初。
四纵改称第41军,军长吴克华,政委莫文骅。
五纵改称第42军,军长万毅,政委刘兴元。
六纵改成第43军,军长洪学智,政委赖传珠。前司令员黄永胜调回八纵。
七纵改称第44军,军长郑华,政治委员吴富善。
八纵改称第45军,军长黄永胜,政委邱会作。前纵队司令段苏权,改任东北军区作战处处长。
另外,第九、十、十一、十二纵队,分别改称第46、47、48、49军,各军指挥部人员,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平津战役后,四野主力南下,各主力部队的军事主官,也做了相当大的调整。
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原军长李天佑,升任第十三兵团第二副司令员。
第39军军军长刘震,政委吴信泉。原政委吴法宪,改任第十四兵团第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第40军军长罗舜初,政委袁升平。原军长韩先楚,改任第12兵团第二副司令员。
第41军军长吴克华,政委欧阳文,原政委莫文骅。改任第14兵团政委。
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委刘兴元。原军长万毅,改任四野特种兵司令部司令员。
第43军军长李作鹏,政委张池明,原军长洪学智,改任第15兵团第1副司令员。原政委赖传珠,改任第15兵团政委。
第44军军长方强,政委吴富善。原军长邓华,改任第15兵团司令员。
第45军司令员陈伯钧,政委邱会作。原军长黄永胜,改任第14兵团第1副司令员。
第46军军长詹才芳,政委李中权。
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原军长梁兴初,改任第38军军长。
第48军军长贺晋年,政委陈仁麒。
第49军军长钟伟,政委徐斌州。原政委袁升平,改任第40军政委。
广西战役结束后,四野的势力已经达到鼎盛。
12个主力军,每个军的兵力都达到6万左右。
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
第39军军长刘震,政委吴信泉。
第40军军长韩先楚,政委袁升平。原军长罗舜初因病离开野战部队,病愈后改任海军参谋长。
第41军军长吴克华,政委欧阳文。
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委刘兴元。
第43军军长李作鹏,政委张池明。
第44军军长方强,政委吴富善。
第45军军长张天云,政委邱会作。原军长陈伯钧,改任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第46军长詹才芳,政委李中权。
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
第48军军长贺晋年,政委陈仁麒。
第49军军长钟伟,政委刘随春。原政委徐斌洲,因病疗养,后改任第三十九军政委。
海南岛战役后,第38军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刘兴元。原政委梁必业,改任第13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委刘斌洲,原军长刘震,改任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
第40军军长韩先楚,政委袁升平。
第41军军长吴克华,政委欧阳文。
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委周彪,原政委刘兴元,改任第38军政委。
第43军军长龙书金,政委张池明。原军长李作鹏,改任第15兵团参谋长。
第44军军长方强,政委谭甫仁。原政委吴富善,改任广州警备司令部副政委。
第45军军长张天云,政委邱会作。
第46军军长詹才芳,政委李中权。
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
第48军军长刘转连,政委陈仁麒。原军长贺晋年,调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时还兼任东北军区卫戍部队司令员、防空部队司令员、装甲兵部队司令员等职务。
第49军军长钟伟,政委刘随春。
1950年6月,第四野战军奉命组建东北边防军,所部第38 、39 、40 、42军挥师东北,以往的编制被彻底打乱。
东北野战军12个主力纵队,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就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