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7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战役中,“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派美军4个师,以及韩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部队组成右路军,进占坟山、永平一线,继续向铁原方向发起进攻,展开凶猛的反扑。
铁原是志愿军后方补给基地,一旦被敌人占领,必然让志愿军本就脆弱的后勤雪上加霜。其次,铁原位于三八线附近,是接连朝鲜半岛的交通枢纽,一旦失守,在铁原以南的志愿军三个主力兵团和朝鲜人民军的一个兵团,随时可能被敌军分割包围,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最后,铁原以北一马平川,一旦美军踏过铁原,往北数百公里都是平原,有利于美军机械化部队作战,志愿军不得不后撤,退至中朝边境。
为了确保大部队的安全,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致电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彭总下了死命令:“就是把63军打光了,也要坚守铁原15到20天!”
负责指挥铁原阻击战的,是63军军长傅崇碧。然而在战役打响前,志愿军总部的不少领导都捏了一把汗,担心他无法胜任。为什么呢?因为他长期从事政工工作,直到朝鲜战争打响才由63军副政委改任军长。而且他当时只有35岁,让他承担如此重任,能行吗?
鉴于这两个原因,志司有人建议临阵换将,可彭总相信傅崇碧的指挥才能,坚决让他负责。傅崇碧也没有辜负彭总的厚望,在铁原阻击战中一战成名。
参加红军,屡屡负伤
傅崇碧出生于1916年,四川通江人。他的爷爷是一个教书先生,在村里很有声望,父亲则以打铁为生,经济条件还算过得去。
然而在1924年,傅崇碧的爷爷去世了。不到一年时间,傅崇碧的母亲也因病撒手人寰。为了给傅崇碧的母亲办葬礼,父亲被迫卖掉了家里的田产,家境急转直下。没有办法,傅崇碧只好选择辍学,去了地主家放牛。
一次傅崇碧放牛时,牛跑到地主家的地里吃了一些稻苗。这一幕正好被地主家儿子看见,抽出鞭子狠狠将傅崇碧毒打了一顿。不仅如此,地主还找到傅崇碧的父亲,要求赔偿损失。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时,傅崇碧将军唏嘘地说:“当时我挨了地主的打,又遭了父亲的骂,心里很不是滋味。”
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饱受压迫的傅崇碧毅然参加了红军。他虽然只有16岁,作战却十分英勇,第一次上战场就缴获了两杆长枪、一把大刀,受到了首长的表扬。
傅崇碧年幼参军,立功无数也受伤无数。1933年反“六路围攻”时,傅崇碧任通江县委书记,带领十多个人与100多个反动民团士兵展开激战。由于敌众我寡,傅崇碧的部队败下阵来,大家不愿当俘虏,毅然跳下悬崖。
傅崇碧跳下去后,正好被悬崖边的一棵大树挡住,逃过一劫。但敌人没有善罢甘休,又扔手榴弹又扔石头。傅崇碧的后脑勺被弹片击中,脸上也划开了一道大口子,差点当场牺牲。
1935年3月,傅崇碧任独立团政委,跟随红四方面军踏上长征之路。在一次阻击战中,傅崇碧所部与敌人狭路相逢,相距不过百米。战斗打响后,一枚手榴弹在傅崇碧身边炸响,他感觉双腿一麻,倒在了战场上。后来,傅崇碧被紧急送到后方医院抢救,取出了两块不小的弹片,才堪堪逃过一劫。
类似的负伤经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不断重演。但每一次傅崇碧都涉险过关,到新中国成立前,傅崇碧已经是19兵团64军副政委了。
改任63军军长,参加抗美援朝
革命年代,傅崇碧当过县委书记,在抗大担任过组织工作,后调往晋察冀军区从事政工工作。西北解放后,他率领64军驻扎在陕西,负责修建天宝铁路。
不过部队刚刚放下武器,扛起铁锹,朝鲜战争就打响了。1950年11月,志愿军5个军先一步入朝后,19兵团也接到通知,到山东休整,准备作为第二批入朝部队赴朝参战。
部队开拔前,19兵团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原63军军长郑维山升任兵团司令员,傅崇碧调任63军军长。
相比于19兵团的其他军长,傅崇碧尽管也在一线部队工作,但长期担任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缺少执行军事任务的经验。而且1951年19兵团入朝时,他才年仅35岁,看上去年轻儒雅,被称为“儒将”。他担任军事主官率领63军入朝作战,面对的是号称“世界最强”的美军,能行吗?
傅崇碧没有让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失望。63军抵达朝鲜战场后,在突破临津江战役中立下大功,部队迂回穿插,切断了英军29旅和美军第三师的联系。随后傅崇碧指挥部队围歼英军29旅,不仅全歼敌人一个旅,还俘虏了63个英国大兵。
63军入朝作战两个月,虽然部队有所减员,但还有2.4万将士,算得上兵强马壮。不过此时的傅崇碧还没有多少名气,63军也算不上志愿军主力,需要一个证明的机会。
铁原阻击战,一战成名
1951年4月22日,随着志愿军突破临津江南下,第五次战役打响。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志愿军发动了为期4个星期的强大攻势,攻取汉城,进展十分顺利。然而由于后勤补给跟不上,志愿军停止进攻,于5月21日向北撤退,到三八线附近进行防御。
新上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发现志愿军后勤补给不足的特点,发动“礼拜攻势”,追击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一轮又一轮攻守转换,三八线附近的铁原出现在敌我两军的视野中。
为了拿下铁原,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要求部队兵分三路,向铁原推进。在这三路大军中,左翼敌人最多,但志愿军有12、20、27三个军,而且是山地作战,足以应对敌军;在中路,志愿军有3、9两个兵团,虽然伤亡较大,但也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最大的威胁来自右翼,19兵团的三个军,64军离铁原最远,陷入苦战无力脱身,65军伤亡较大,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能用得上的只有63军了。
63军算不上志愿军主力,傅崇碧也刚上任不久,让63军守铁原,志司的领导们纷纷捏了一把汗,很是担心。志司一度想把梁兴初的38军调过来,可时间来不及。于是,彭总向杨得志下了作战命令:“就算打光一个军,也要坚守铁原至少15天!”杨得志接到命令后,又复述给63军军长傅崇碧。
命令下达后,傅崇碧在杨得志面前保证:“我们打到最后一个人,也绝不让美军前进半步!”
事实证明,傅崇碧与梁兴初一样,也是一位虎将、猛将。63军2万多人,在敌人五万大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毫不退让,死守铁原。战况进行到最激烈时刻,双方阵亡士兵的尸体堆叠在一起,又被炮弹无情炸飞,有的阵地上只剩一个人。
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足足打了14天,亲临一线指挥的傅崇碧也身受重伤,一度昏迷。当志愿军主力在三八线构筑起稳定防线后, 傅崇碧才率部撤出早已一片焦土的铁原。美军死伤1.5万人,宣布战败撤退。
傅崇碧率领63军力挽狂澜,为志愿军主力后撤赢得了宝贵时间。然而63军也伤亡惨重,付出了伤亡2万多人的代价。
战役结束后,傅崇碧见到彭总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引得在场人纷纷落泪。彭总当场拍板,说:“给你兵,我给你补两万!”
55年授少将,晚年任北京军区政委
铁原阻击战,傅崇碧一战成名,入围“志愿军十大虎将之列”。然而到1955年授衔时,这位挽救了整个志愿军的英雄将领,却仅被授予少将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主要是因为傅崇碧参军晚,资历不够,授少将可以了。可傅崇碧不是一般的军长,凭铁原阻击战的贡献,应该在授衔时有所考量,升他为中将。说起来,傅崇碧之所以授少将,恐怕有180师失利的原因。
美军发起“礼拜攻势”后,志愿军60军180师被完全包围。师长郑其贵一边率部突围,一边与右翼的63军进行联系,试图让63军从侧翼进攻敌军,撕开一道口子。可他很快得知,63军竟不战而撤了。结果180师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那为什么63军会匆忙撤离呢?傅崇碧在回忆录中说,他从被俘虏的美军士兵口中得知,美军企图切断志愿军在汉江以南的退路。而且64军已经后撤,63军也面临被敌人合围的危险。这个时候,请示志司已经来不及了,傅崇碧果断决定:“撤,责任我负!”
结果是惨痛的,傅崇碧也应当承担部分责任,才被授予少将军衔。
63军回国后被编入北京军区,傅崇碧也一路晋升,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北京卫戍区司令。1985年百万大裁军,傅崇碧继续被委以重任,任北京军区政委,和秦基伟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