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岁月悠悠,漫步洪山桥的时光印记

文 陈彪

在开福的怀抱中,隐匿着一处名为洪山桥的片区,它不言不语,却以独有的方式诉说着长沙这座古城的历史与变迁。上世纪70年代修建双曲拱桥“洪山庙老桥”,曾是长沙北郊进入市区的主通道,全长225.38米,桥宽12米。记忆里的“洪山庙老桥”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它横跨于缓缓流淌的浏阳河之上,见证了无数行人的来来往往,车水马龙的喧嚣与宁静时光的交替。桥身斑驳,石缝间似乎还藏着往昔的故事,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桥上,金黄色的光辉与古朴的石材交相辉映,仿佛一幅动人的油画,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静静感受这份穿越时空的宁静与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一座形如竖琴的“新洪山大桥”建成,取代这座“洪山庙老桥”的使用功能成为二环线跨浏阳河的主要桥梁。当时双桥辉映在浏阳河上,见证了“洪山桥”的历史变迁。昔日繁华的“洪山庙老桥”可谓命运多舛,2009年遭运砂船撞击,桥下侧拱的位置出现粉碎性破裂,桥梁无法再承重。有关部门出于市民出行安全考虑,2016年3月11日起,洪山庙老桥全面封闭。而后可以常常看见在“洪山庙老桥”南端还有几个摆摊子做小生意的。和北端已经成为一个自发的蔬菜交易集散地。每天清晨就有不少拖三轮车、骑摩托电动的人来这里买卖蔬菜。

历史的时针悄然转到了2021年1月10日这一天,当天晚上11时,陪伴长沙人五十余载的“洪山庙老桥”被爆破拆除,桥体轰然倒下,现场升起浓密的灰尘。岁月悠悠,“洪山庙老桥”,流淌的是不变的乡愁,是长沙这座城市独有的温度与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洪山大桥”是由湖南大学土木系联合国家大型立交桥建设团队设计和建设的。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竖琴式无背索斜塔斜拉桥”,也是世界上唯一高度超百米的混凝土斜塔桥。沿新桥而行,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为这片区域平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春天,樱花盛开,粉嫩的花瓣随风轻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夏日,绿荫如盖,为行人提供了一片凉爽的庇护所;秋风起时,落叶铺满了小径,每一步都踏出了沙沙的声响,那是大自然最质朴的乐章;冬日,则是一幅静谧的水墨画,树枝挂满霜雪,桥下流水潺潺,更添几分清冷与雅致。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洪山桥片区也在悄然变化,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周末时分,不少市民选择来这里散步、骑行或是简单地坐在河边发呆,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放松。这里,是城市与自然的巧妙融合,是现代与过往的温柔交响,每一步都踏着岁月的回响,每一眼都是风景的画卷。

随着夜幕的降临,洪山桥又换上了另一副面貌。灯光柔和地洒在桥面上,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致。此时,桥上的人们或驻足欣赏,或轻声交谈,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在这样一个时刻,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让人忘却了都市的喧嚣,只想沉浸在这份静谧之中,让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

岁月悠悠,洪山桥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也承载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它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漫步在这座桥上,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岁月真的可以如此温柔地留下它的印记,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暖与感动。

“洪山桥”,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静谧与美好,让心灵得到片刻的栖息。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彪:艺名“古乔文艺”,曾获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授予“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2018年度达人”称号、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会员、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沙市开福区文联委员、长沙市开福区作家协会新媒体总监。文艺评论署名文章撰写刊发30万余字,其《童心绘出抗疫春天》、《我与“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这五年的故事》、《湖南评协这六年:深扎在三湘 评论有力量》、《国家公祭日丨美术作品镌刻南京大屠杀历史》、《青年演员挑大梁 “小屏幕”也能“大精彩”》等文艺评论作品在中国文艺评论网刊发,“中国文艺评论网2019年度热门评论文章TOP20盘点”十五篇目《我与“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这五年的故事》入选TOP20盘点,多次受到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颁发的“用稿证书”,其文艺评论文字作品先后刊于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中国文艺志愿新媒体、湖南文艺网、湖南文联新媒体、《湖南日报》、《艺术中国》、《创作》、《长沙晚报》、新湖南、红网等主流刊物和媒体。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文章创作者,不代表“ 大雅开福 ”的观点和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