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所住怡红院,最开始的题词为“红香绿玉”,后来被贾元春改成了“怡红快绿”。
作者对这一段情节,进行了着重的描写。元春让宝玉为“怡红快绿”题诗,宝玉诗中有一句“绿玉春犹卷”,这里是用“绿玉”来形容芭蕉树的叶子。
可薛宝钗看到这句诗的时候,赶忙在一旁提醒贾宝玉道:
“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
所以,在薛宝钗的提示之下,贾宝玉将“绿玉春犹卷”改成了“绿蜡春犹卷”。
那么,贾元春为什么不喜欢“红香绿玉”四个字呢?
其实,薛宝钗说她不喜欢“红香绿玉”这四个字,还是有所隐藏的。贾元春真正不喜欢的应该是“香玉”这两个字,因为“怡红快绿”只是改掉了“香玉”二字而已。
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其实有正、反两层意思。
从表面上来看,“香玉”二字比较俗,而且比较浓艳,不符合贾元春的个人喜好,所以他才不喜欢这两个字。
然而从反面来看,作者这样写是大有深意,因为小说中“香玉”这两个字并不止一次的出现过。
第十九回,贾宝玉给林黛玉讲了个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最后小耗子说道:
“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从这个故事可知,小说中的林黛玉就是“香玉”。
那么,贾元春不喜欢“香玉”,是否是在暗示,贾元春不喜欢林黛玉呢?
事情似乎并非这么简单。
因为在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中,所隐藏的信息并不止一个“香玉”而已。
老耗子让小耗子们去偷果品,果品总共是五样,除了香芋以外,还有四样分别是:红枣、栗子、花生、菱角。
红枣和栗子谐音是“早立子”,红枣和花生寓意是“早生贵子”,菱角在小说中代表的是香菱。
作者在这个故事当中,所暗示的这些要素,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事实上,“香玉”二字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九回,薛蟠有两个相好的小学生,绰号分别叫作香怜、玉爱,作者在文中对他们合称为“香、玉二人”。
如果把“香怜、玉爱”四个字的顺序打乱,然后再重新排列,就能得到“怜爱香玉”四个字,这才是作者对待“香玉”最真实的态度。
小说中“香玉”是林黛玉的别称,作者对她又是怜爱,又是希望“早生贵子”,显然贾元春不喜欢“香玉”二字,并不是在暗示她不喜欢林黛玉。
相反,小说中的“香玉”恰恰是作者现实生活中最喜欢的一个女子。
而作者对这个女子的感情,就体现在小说中的林黛玉身上,除了林黛玉,还有前面提到的香菱。
因为香菱和秦可卿隐射的是同一个人,而秦可卿表字兼美,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结合体。
所以,小说中的林黛玉、香菱、秦可卿,背后隐射的人物都是“香玉”。
那么,贾元春背后的人物,和曹雪芹生活中最喜欢的“香玉”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不喜欢“香玉”呢?
以前的文章我们分析过,小说中的薛蟠隐射的是雍正皇帝,薛蟠打死冯渊、强买香菱的故事,隐射的就是雍正强纳“香玉”入宫的故事。
而小说中的贾元春,按照历史几年来分析,就应该是雍正的妃子,所以贾元春背后所隐射的人物同样也是“香玉”。
贾元春不喜欢“香玉”,不可能是指自己不喜欢自己。
其实,这里的不喜欢,只是不喜欢别人使用“香玉”二字而已。
因为“香玉”二字,是贾元春人物原型的真实名诲,贾元春作为皇妃,别人对她的名字自然要避讳。
所以,小说中宝玉用了“香玉”二字,相当于犯了贾元春的忌讳,她这才把“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
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之所以不止一次的暗示“香玉”这个名字,就是为了告诉我们,金陵十二钗背后隐藏的真实人物原型正是“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