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因为王明的“左倾”路线影响,红军遭遇很多挫折,第五次反“围剿”也以失败告终,主力红军被迫踏上了长征之路。长征初期,红军的处境依然十分艰难,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后,红军才逐渐转危为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安排了一个名叫罗明的干部留在贵州开展工作,策应主力部队长征。不过,罗明在贵州却三次入狱,后来更是与组织失去联系,导致建国后多次受到批斗。那么,罗明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又过得如何呢?

罗明出生于1901年,广东大埔县客家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读完小学之后,罗明半工半读,并且自学不辍。后来,他听说福建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可以免费读书,学校也给学生提供伙食费,于是罗明就离开家乡,前往集美师范学校入读。

在集美师范学校读书期间,罗明广泛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杂志,受新式思想影响很深,他的内心也逐渐接受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渴望探索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1924年,罗明加入了共青团,不久后,他转为正式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党之后,罗明往返福建与广州等地,尤其是在福建期间,他在同学中广泛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引导同学们走向进步与光明,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分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罗明担任了闽南特委书记,次年,福建临时省委迁到厦门后,罗明担任了省委书记一职。

1928年8月,福建省委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罗明改任省委宣传部长。在这之后,因为省委遭到敌人破坏等一系列原因,罗明一共五次担任了福建省委书记(含临时省委书记),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他为领导福建省委持续与敌人进行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担任福建省委书记期间,罗明一直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然而,他的此举却受到博古等人的排挤,并被指责为“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在这种背景下,1933年,罗明被撤去福建省委书记一职,调任中央党校教务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10月,罗明跟随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参加了长征,遵义会议之后,“左倾”错误得到纠正,受到不公正对待的罗明重新被委以重任,担任了红三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不过,不久后,中央要求罗明留在贵州开展工作,策应主力部队长征。

在贵州期间,罗明曾三度入狱,因为没有与当地的组织取得联系,他的生活难以为继,并与组织失去了联系。1936年冬天,罗明回到家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工作,为抗战做了大量有益工作,即便后续他移居海外,依然为祖国捐款捐物、撰文宣传祖国的抗日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罗明担任了南方大学副校长等职务,“三反”期间,罗明受到批斗,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浩劫时期,罗明也因为过去的入狱经历以及与组织失去联系等众多原因多次受到批斗,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不过,虽然身处逆境,但罗明始终坚贞不屈,与造反派进行坚决斗争,并顶住压力,力所能及地保护其他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经过中央批准,罗明的党籍得以恢复,入党时间自1925年开始计算。晚年的罗明主要生活在广州,期间,他撰写了大量回忆文章,为我们研究革命时期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参考资料。1987年,罗明因病去世,享年86岁。值得一提的是,罗明在担任红三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时,他的秘书是耀邦同志,官至正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