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1975年10月下旬,周总理先后已经做了十三次手术。
但是他的身体依旧没有好转,就连说话都变得越发艰难,声音微弱到需要伏在身上才能听到。
可在身体的弥留之际,意识稍有苏醒的周总理却在医生的耳边,用只有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微弱地问出一句“主席,主席的身体怎么样了?”
毛主席与周总理
“没有太大的变化”。
听完这一句,周总理的双眼才阖上。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这则消息让人闻者落泪,但是在追悼会的前一天,毛主席却在周总理的悼词上添上了三个字。
毛周的深厚情谊
曹操有句名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句话,毛主席借用过。
在1949年12月2日写给柳亚子的信中,毛主席就用一句“周公确有吐握之劳”肯定了周总理的理政之德。
众人皆知毛主席与周总理志趣相投,是相得益彰的默契伙伴,但是这一切却都和他们在风雨革命路上的共同经历有关。
1933年工农红军在中央苏区与敌军40万兵力对峙,拉开第四次反“围剿”的大幕。
在严峻的不利形势之下,是朱德和周总理坚决执行了毛主席的军事战略思想,最终扭转战局,获得重大胜利。
1935年1月15日的遵义会议上,是周总理对博古说“主席懂中国,我们应该共同辅佐他”。
因为这样,遵义会议成为了我党从死到生的攸关转折点,而周总理的这份坚信,也是因为毛主席值得。
五四运动时期,留法勤工俭学成为了时代热潮。
杨昌济一直青睐于毛主席,于是在蔡元培准备筹建“勤工俭学会”的时候,第一时间将毛主席等人叫到了北京。
湖南的学生们高兴极了,以最快的速度动身前往北京,为了筹集生活费,毛主席甚至还在李大钊的手下担任图书馆的管理员,一月拿8块钱的工资。
好不容易钱攒够了,但是毛主席却在心中决定不去了。
“对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若是我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本国的国情之上,对国家的发展可能会更有利”。
本着“立足国情,才能有更好发展”的决心,毛主席留在了国内。
也正是因为扎根在这片的红色土壤之上,毛主席对中国的认识是远超常人的。
了解是发言的前提,因此即便自己有着“留洋”的镀金身份,但是周总理却始终以毛主席为主,予以坚定不移的拥护和支持。
面对固执己见的蒋介石,是毛主席提出“统一战线”的策略,是周总理的努力让战线政策尽快落实,最终一盆冷水浇在敌人的蓬勃野心之上,最终在1945年的9月2日,将中国还给了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主席与周总理的默契更是再度上线。
毛主席致力国家发展,划分土地,发展经济,周总理常年奔走,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亮起中国的名牌。
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在这片土地落地开花,“不可小觑”成了世界诸多国家对中国的一致看法,而为新中国发展殚精竭虑的两人,头顶也生出了白发。
可这不影响天安门广场集会时,周总理加入人群之中,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也不影响周总理与万千接棒的年轻人一同,高唱红色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
在新中国从迷雾走出的过程中,毛主席和周总理就是那掌舵人,但是在1972年的时候,毛主席却突然病倒了。
因为陈毅。1971年1月16日,陈毅突然腹痛不止,送往医院之后被确诊了肠癌。
无情的病魔在1972年1月6日的时候带走了陈毅的生命,并肩作战的同志去世,毛主席也亲自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
他与陈毅的遗孀和四个孩子分别握手,他亲切地说“要努力奋斗,好好生活”。
诵念悼词的是周总理,不足六百字的悼词,他却两度哽咽,而等追悼会的仪式结束之后,心痛甚深的毛主席更是直接病倒,一度进入休克状态。
在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之下,毛主席渐渐苏醒,周总理悬着的那颗心才终于收回。
要知道,得知毛主席病重进入休克状态之后,周总理当即就坐车从西花厅赶至游泳池。
司机将车开得飞快,但是周总理却觉得车子跟没动一样,因为他的心绪和精神早就飞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游泳池终于到了,但是原本焦急不已的周总理却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只是脸上有些“异样”的红。
去给周总理打个电话
“警卫员,麻烦过来扶我一把吧,我没有力气了”。
为了站起来,周总理憋红了脸,但是内心的焦急还是抽空了他身上的所有力气。
他很害怕。
他怕自己的老朋友真的就此倒下,他也不知如何在人民群众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们一个交代。
幸运的是,毛主席抢救了回来,不过,新一轮的威胁却降临在了周总理自己的身上。
因为他开始出现便血的情况。
知道这是不详的预兆,周总理却依旧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更加卖命的工作。
日月的交替在周总理面前成了摆设,几十个小时不合眼的疯狂行为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但人心都是肉做的,身子也不是铁打的,周总理的身体迅速消瘦。
医生多次劝周总理做一个全身检查,但是怕自己的“小秘密”瞒不住,周总理却多次恳求“不要着急,先让我忙过这一段时间,多处理几件事情,这样主席就能歇一歇”。
医生没有接受,而在5月18日京津沪三地著名专家的会诊之后,周总理的病情也终于有了最终的定夺:膀胱癌。
面对这样的大事,医生迅速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沉默了。
他多想佯装无事地开口对周总理说一句“无碍”,但是癌症却让他轻松不起来。
平常一向松弛的眉毛紧紧蹙起,毛主席一边对周总理说“安心养病,身子要紧”,一边亲自指示叶剑英、邓颖超、汪东兴和张春桥负责领导医疗小组的工作。
“一旦有任何的问题,立刻告知于我”。
说出这样的吩咐之后,毛主席也在组织中提出,让小平同志出面主持日常工作,以此来减轻周总理的负担。
自周总理生病之后,“给周总理打个电话”也成了毛主席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毛主席多想竭尽自己的所能遏制癌症恶化的步伐,但是等到1974年2月,周总理的病情却再度恶化,身形也是更加的消瘦。
得此消息的毛主席很是伤感,但他却忽视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也甚是不佳。
毛主席因为周总理疏忽了自己,但周总理心中的牵挂却始终是毛主席。
得知毛主席的视力急剧下降,周总理便将一副自己使用多年的眼镜送给了毛主席。
送人东西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二手的?
这个问题在周总理写给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信中有了答案。
“这副眼睛伴我多年,是戴起来最舒服的一个,如果主席觉得不好,请告诉我,我即刻拿去重配”。
而在外交频繁的情况之下,即便自己身子不太爽利,周总理也将记者拍摄毛主席会见外宾的时间严格控制在了三分钟。
时间一到,周总理就会立马把灯关上。
这样走心的关心,在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交往之中,始终是相互的。
因为白内障,毛主席一度不能看东西,了解外界也只能是让工作人员给他阅读。
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毛主席却能准确记住周总理失血的次数以及动过了多少次手术。
1975年8月,医生决定给毛主席做白内障切除手术,所有人都对周总理说这是一场小手术,劝谏周总理不用在病房外等着,安心在家修养身体。
“主席躺在手术台上,我在家躺着怎么可能会心安,谁都别再劝我,我是一定要去的”。
就这样,在自己病情已然十分严重的情况之下,为了不打扰毛主席的手术,周总理与几位领导人在大厅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手术完成,看着毛主席完好无损的出来,才放心的离去。
而周总理的最后一次手术也在两个月之后到来。
悼词上再加三字
为了延长寿命,医生在1975年的10月下旬给周总理又做了一次手术。
这是第十三次,也是最后一次。
彼时的周总理已经完全不能进食,只能靠输液来维持生命。
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他也没有“放过”自己,而是要求卫士和秘书每天轮流给他读国内外简报,让他了解时事。
来势汹汹的病魔并未停止在周总理身体内的作祟,在一天的时间里,周总理大多都是睡着的,可是醒来的时候,他却常问一句“主席的身体情况怎么样?”
医生成了毛主席与周总理传递关心的声筒,北海西岸的305医院和中南海西边的游泳池也被关心打通。
但是至1976年的1月8日,毛主席的关心却再也没有了回应,因为周总理去世了。
周总理离开的那个晚上,毛主席一夜未眠,整个晚上都在看文件,但他的心却是沉沉的。
等到张耀次跑来说出那句“主席,总理去世了”,那种沉沉的感觉才彻底消散。
“知道了,你下去吧”。
毛主席的“云淡风轻”让张耀祠有些不解,但是当所有人员都被毛主席唤出去,屋里只剩下毛主席一个的时候,他对着医院所在的方向,喃喃的一直重复“总理,你去了,总理,你怎么就这么去了”。
中央很快拟好了总理追悼会的规格,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原因,中央并没有安排他参观周总理逝世的一切活动。
但是在1月14日,也就是追悼会前一夜的时候,毛主席却将张玉凤叫了过来。
“张玉凤同志,你将总理的悼词给我读一遍”。
在下午的时候,工作人员将中央送审过的悼词稿给毛主席送了过来。
张玉凤随即拿起,深吸了一口气。
“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毛主席的战友…”。
还没有读完,但毛主席却摆手让张玉凤停了下来。
“拿笔,我要加几个字”。
“主席,你要加什么,我帮您写”。
“在战友前面加上最亲密”。
落笔的时候,张玉凤整个手都是颤抖的,而毛主席也再也不能控制自己,失声痛哭。
毛主席的心中真是很痛,他多想去送自己最亲密战友最后一程,但是他的身体却无力支撑,于是他只能送去一个花圈,以这种方式与这位并肩战斗多年的战友告别。
人们常说,知音难觅,但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在整个的革命过程中,却始终是亲密无间。
他们是彼此最坚定的后背,也永远是开口说出的第一声支持。
他们一个眼神都可以懂彼此在想什么,而他们的默契配合,造福的却是全中国。
为了让新中国从黑暗中走出,毛主席与周总理实在是付出太多太多。
他们是新时代的伟人,亦是中国人民的英雄和底气。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与周总理,也就不会有社会的一片祥和安然之态。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