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师父只知道她姓李,是四川的

也不知道她是李子柒……”

近日

知名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

带着新作品回归

引发全网广泛关注

11月13日,她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

自己曾经在江苏南通

拜师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传人王振兴

今天

记者前往通州二甲镇

了解李子柒与蓝印花布的情缘

李子柒曾两次来南通

学习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走进二甲镇解放街83号一个家庭式的蓝印花布染坊内,精致美观的蓝白图案映入眼帘,这就是王振兴老人早年和他的家人所创办的正兴染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也不知道她这么有名,她第一次来是几年前。”谈到李子柒,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传人王振兴印象十分深刻,“她当时看了我们的产品后说,你的产品这么好,我跟你学学。我们当时生产比较忙,她就看了看,自己尝试做了一下。”

李子柒第一次来南通是在2018年。据了解,她是从网上看到了王振兴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慕名而来。她像一个普通的学习者,非常仔细地了解了蓝印花布制作的整个流程,并自己上手体验了相关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振兴的徒弟 邵彭彬:我师父只知道她姓李,是四川的,也不知道她是李子柒。我师父跟我说,每年逢年过节,一个四川的人会给他寄礼物,有手工红糖、手工蜂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振兴老人收到的礼物

今年3月23日,李子柒又来到正兴染坊,拜访王振兴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王振兴

她看到我们很客气,马上和我拥抱了一下,还买了礼品,饭也是吃好来的,弄得我们都很不好意思。我给她介绍了我们整个的工艺流程,她也体验了一下。她非常聪明,做出来的东西很好,所以我对她印象深刻。

王振兴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愿意学蓝印花布技艺的,只要有来学的,他会毫无保留地教他们,希望能多一些像李子柒一样的年轻人来传承这门手艺。

一家染坊:九名员工,三代人

1939年出生的王振兴是二甲蓝印花布第六代传人。18岁时,王振兴成为二甲印染厂的一名学徒工,从此便与蓝印花布结下了不解之缘。1995年,王振兴创办正兴染坊。几十年来,王振兴始终坚持用“大青叶”和“小青缸”做“真正的蓝印花布”,以天然植物蓝草为染料,使人们对传统“土靛”的回忆呈现为现实,这在全国都极为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保留住这种“真正的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正兴染坊里有九名“员工”都是自家人——两位老人和三个儿子、三个儿媳、一个孙女,一家都从事蓝印花布印染工作。

大儿子王建烽负责业务接洽、图案设计、花版制作;二儿子王建勇主要从事生产,负责染色、配置浆料、刮花等工序;小儿子王建炜掌握靛缸配料,现在保养“小青缸”是由他来完成的。三个儿媳也在家里工作,她们将染好的蓝印花布缝制成服装、帽子、台布、提包等多种工艺品。

王振兴一家人配合默契,他们的作品屡获工艺大奖。2011年,王振兴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振兴的大儿子 王建烽:我主要是刻板,刻的时候稍微有一点差错,我父亲就会在旁边敲我的头。他说你这个必须认认真真去做,每一项工作都要有匠心精神,我们要完完整整地把这门手艺传承好、保存好。

与时代接轨,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李子柒在采访中提到,两次来南通,她感受到可喜的变化,社会对传统文化正越来越重视和喜爱,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李子柒两次来南通,学这门技艺→

李子柒:王爷爷特别开心地拉着我的手,去看他新染的布和新做的一些产品,它们特别的时尚且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这都是他的孙女帮他做的设计。

对于非遗技艺来说,寻找传人尤为重要。为了让传统融入时代生活,王振兴的孙女已经打算成为正式的接班人,目前,她正在跟着长辈们潜心学习。“我孙女今年23岁,是孙辈里最小的一个,其他孙子孙女都长大了,有的已经在外地定居工作了。她回到了家乡二甲,愿意全身心投入到这项技艺中。”王振兴欣慰地说。

2006年,染坊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展示基地”。此后,这里每年会接待多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王振兴:全国各地来的学生我们都会接待,从刮板、染色到成品,我们都会仔细教他们,我们希望蓝印花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已经85岁的王振兴,还坚持在染坊一线工作,他希望能更多地推广这门技艺。

来源:城市日历、新华社电视、现代快报

记者:李严、曹张悦

编辑:王巧晴

责编:李可芹

审核:曹晨

本信息图文及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