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伦敦的查令十字路号称书店街,曾有几十家书店云集于此,其业之盛,颇有气象。时至今日,限于租金上涨及布局调整,二手书店数量骤减,声势渐消。唯有路旁一条古旧书店小巷始终人来人往,索书者与寻访者络绎不绝,成为游人访问伦敦的打卡圣地。用作家兼访书家钟芳玲的话来说:远道专程来访的爱书人或许会对风华不再的查灵歌斯路(即查令十字路)颇为怅惘,但只要拐进一旁的西索弄堂,心情肯定大好。
西索弄堂,就是塞西尔小巷(Cecil Court),街道以第一代索尔兹伯里伯爵罗伯特·塞西尔的名字命名。从国家美术馆的正门走出,沿查令十字路向北行一百米,路的右手边就是这条街巷。虽名为小巷,却不幽深,它几近百米,历史则可追溯到17世纪末。早期的伦敦城市地图中,已标明其存在。不过,彼时的街巷并没有什么特色,留存的一些资料中,也仅是记载了街上一家风化场所的老板娘曾因过失引起一场火灾,令整个小巷陷于火海。
小巷开端的墙壁上,嵌有一面绿色圆形徽章,上有当地贸易商会对街道的介绍:"1897—1915年间,小巷成为英国早期电影工业的中心,并获得‘闪烁胡同’的昵称,诸多电影人和公司都在此选址办公。"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公司逐渐搬离,一个二手图书市场慢慢形成。特别是"二战"后,塞西尔小巷发展成为体量可与查令十字路抗衡的伦敦第二书店街。今天,这里驻扎了二十余家特色书店、初版本书店、儿童书店、早期印刷品店、稀有地图店、古董店、神秘主义书店,以及当代艺术画廊、集邮及钱币收藏店,堪称伦敦中心门类最为齐全的图书文化区。你对伦敦文学风情的所有想象,几乎都能在此地觅得踪迹,逢着那些令人激赏的珍本书籍,自会升腾出浓重的喜悦与满足。
小巷保留了老式的煤气街灯,所有商户均统一装饰了门脸,墨绿色的墙漆和混油乳白色的木质门框,带给人踏实厚重之感。每家书店都有专营的范畴,如彼得·埃利斯书店,只出售现代经典文学作品的初版本。其书籍的摆放如董桥在《伦敦书坊记事》所说,饱满而又整齐,皮革烫金的书脊经灯光一照,尽显清贵的沧桑。狭小的店面内,挑书的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小气场中,互不干扰。书商会在每本书的封底贴上标签,上用铅笔标明价格。如果不是出自狄更斯或奥斯汀那种知名作家之手,那么一本上百年历史的文学著作有个三四十镑就完全可以购入。甚至,门外还有特价书摊位,每本低到几镑。或许这是店主给路人预留的彩蛋,让他们在不经意间与中意的读物相遇,进而享受到淘书的惊喜。
最有趣的莫过于"Marchpane"书店,中文含义是小杏仁饼(据店主说来源于莎翁食谱里面提到的一种甜食)。书店原址是一家电影公司,发行过第一部改编自《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电影。店内专门售卖首版及珍稀版儿童书籍,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主打,有超过两百种不同插图的版本,可谓是这本书的专属博物馆。我蹑手蹑脚地推开店门,左手边是书架,里面堆着各种古老的机器人、飞艇、太空怪物玩具,多以铁皮制成,弥散着浓郁的怀旧气息。右手边立着一个似乎是教堂里用的讲经台,应该放置经文的位置被一幅"二战"士兵的图画所取代。绕过这个讲经台,才会看到一位朋克风打扮的女店员。她或许会在高高的收款台上冲你打招呼,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那位红桃皇后,蜷缩在自己的宝座里。
每个书架几乎都是某一类儿童绘本的版本陈列柜,各处贴着"请双手取书"的标签。《小熊维尼》《彼得兔》《狮子、女巫与魔衣橱》《哈利·波特》诸类故事的各种版本,应有尽有。我尚未读过《爱丽丝梦游仙境》,翻阅图书,也很难认清每一个单词。可是瞬时的感觉仍会很奇妙,一样的文字,通过不同的设计、配图,装帧成为版本各异的图书,仿佛同一个灵魂在不同身体里穿梭起舞。其精神内质相通,形式却婀娜多姿。曾看过一则采访书店主人的报道,说这些老书用的都是棉浆纸,对光不那么敏感,不像今天的酸性纸那样易于褪色,因而方可历久弥新,正是好味都在年华中。
我在这家店驻留许久,发现每部绘本几乎都在百镑以上,甚至珍稀版几近千镑。此外,我还留意到入店的客人往往都是成年人,甚至还有爷爷奶奶。儿童书店的童话故事,读者却都是成年人,他们有如彼得·潘一般,始终留恋着美好的童年时光。从历史而观,英国绘本文化已有近三百年发展,它们原是为儿童设计,但后来也诞生了诸多面向成人的读物。比如,这家店的老板就曾收集了但丁《神曲》的一个特别版本,内附大量的木刻插图,显然是为成人而作。优秀的故事与唯美的图片,无论是对儿童还是大人,都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
塞西尔短街上还有两家值得推荐的小店,一是名为斯托里的老印刷品店,另一家是沙利文家族古董店。前者的老印刷品多为地图和插画,价格根据年代和纸张幅面各有不同。一幅1825年的拜伦肖像画,十镑就能拿下,而1750年左右的教堂插画,也不过三十五镑。如果是大一些的地图,价格往往就过百了。不过,和小杏仁饼书店的绝版书比起来,这价格还是能接受的。第二家店的特色在于这里曾是莫扎特的故居,他在1764年巡游欧洲时曾在此居住了四个月。商店专售各种古董,大到大理石雕像,雕花桌椅,小到放大镜、掏耳勺、口哨,俨然一座小物件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店主和他的沙皮狗。店主本人不苟言笑,拥有马克思式的胡子,一身复古的织绒西装三件套,睹之闷热。他的狗对客人傲慢至极,常会不太友好地嚎叫,但对主人却极尽逢迎之能事,不断做出或蹲或跪的动作向主人搔首弄姿,令人可乐,仿佛一个披了狗皮的小孩儿,为这条古朴凝重的街道添加了快乐悠然的气息。
作者:卢桢
文:卢桢 图:卢桢 编辑:谢娟 责任编辑:舒 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