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谍影重重。一场神妙莫测的谍战风云即将上演。
宋夏之战爆发后,种世衡出任鄜州(今陕西延安市富县)判官。他向主管西北军务的范仲淹献策:延州东北二百里,有唐代故城宽州。可依据其被废弃的城垒筑城,作为抵御西夏敌寇锋锐的前沿堡垒。占据此处战略要地,便可做到进退自如。右可拱卫重镇延州,左可致河东的粟米,向北可图取银州、夏州的旧地。范仲淹素来主张以守为攻,在论证了项目可行性之后,便上报朝廷,计划在宋夏边境构筑一座城——青涧城(今陕西清涧县北)。
青涧城防完工,是宋军积极防御西夏的重要一步。足智多谋的种世衡开始谋划“用间”,在李元昊身边安插“伪装者”。
△影视剧中的李元昊。图片来源:电视剧《大宋少年志》
在驻守青涧城的过程中,种世衡手下有一员番将,犯了一个小过错。种世衡一反爱兵如子的常态,对他施以杖刑。同僚们为他求情,均未被采纳。事后,番将投奔西夏朝廷。李元昊见他伤痕累累,又对种世衡恨之入骨,便收他到帐下,并将其发展为亲信,准许他自由出入西夏的枢密院。
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出纳密命,以佐邦治。一年之后,这名番将出人意料地回到青涧城,并给种世衡带回大量西夏的军事机密。种世衡以“苦肉计”,换来诸多有价值的谍报信息。
李元昊的第一任皇后野利氏,背靠一个根基深厚、支脉庞杂的强大家族。她的两个哥哥——野利旺荣、野利遇乞,堪称西夏军队的中流砥柱。尤其是野利遇乞,多权谋、善用兵,所率士兵善战,让宋军十分头疼。北宋宝元元年(1038),野利遇乞被授为监军,与兄野利旺荣分统左、右厢军,号大王。其家族成员野利仁荣,多学识、谙典故,创制了西夏文字,是李元昊的股肱之臣。
横山本地的军队是西夏军队的压舱石,也是决定宋夏军事强弱的平衡器。处于两国对峙的最前线,可耕可牧的横山地区生活着数量众多的党项部落。范仲淹经分析后认为:西夏的横山兵,远比本部的河外兵更为善战凶悍。西夏倚仗当地部落,宋朝也可招揽地方部落。如果宋军拿下横山,就相当于斩断了西夏的臂膀。
按照范仲淹的战略思路,种世衡在青涧城谋划,决定从雄踞横山的这对“天都王”兄弟下手。
庆历二年(1042),鄜延经略使庞籍两次给保安军(治在今陕西延安市志丹县)太守刘拯写信,命其贿赂破丑氏族,以便把书信送给野利兄弟。而泾原路王沿、葛怀敏也派人持书及金银财宝赠予野利遇乞。
恰逢野利旺荣命令浪埋、赏乞、媚娘等三人拜见种世衡,请求降服——名为降服,实为刺探宋军情报。种世衡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于是将计就计,“与其杀掉他们,不如因之作为离间”。他留下浪埋等西夏奸细,委以重要职位,让他们监管商税,大加宠信。野利旺荣实施诈降计,种世衡随之布局反间计、离间计、计中计。
△种世衡画像。图片来源:“悦鉴西安”微信公众号
为了离间李元昊与野利兄弟,种世衡精心物色了一个独特人选。有一种间谍,叫“僧谍”。这次,种世衡选中了一名和尚,出家法号为法菘,俗家名字是王光信。他骁勇善骑射,熟悉横山地区的山川道路,经常作为种世衡出兵的军事向导。种世衡上奏朝廷,让他担任三班借职(宋朝武臣的最低职级),改名王嵩。
种世衡亲自部署每一个细节,然后亲笔写了一封书信,用蜡封好。王嵩秘密潜入西夏境内,将信送给了野利旺荣。书信的大意是,浪埋等人已到,宋朝廷知道大王有向汉之心,特命为夏州节度使,俸禄每月一万缗,希望你择机率军起事。在信上,种世衡特地画了一棵枣树和一只乌龟,谐音“早”“归”。
野利旺荣看到书信,非常害怕,这明显是宋朝边将在挑拨他与李元昊之间的信任关系。野利旺荣知道李元昊性情多疑,便不敢隐匿此事,连忙在自己的治所内擒拿王嵩,一并把书信、奸细押送到李元昊跟前,以自证清白。
李元昊拥有多重人格,既雄毅、多略,又暴虐、多疑。他在腥风血雨中崛起,为人老谋深算。他看了书信,反而疑窦丛生,便不准野利旺荣返回军营,同时将王嵩囚禁在井中。为了求证真伪、辨明是非,李元昊心生一计,派出手下心腹、教练使李文贵假扮野利旺荣的密使,前往青涧城与种世衡暗中接洽。
李文贵潜入青涧城,见到了种世衡,说不明白书信的具体意思,如果通和,希望种世衡给予明确的说法。种世衡一眼识破“密使”的真实来意,便在盛情款待后,顺势祭出反间计,利用李文贵释放虚假情报。席间,种世衡称赞野利旺荣弃暗投明归顺大宋的义举,要求李文贵回去之后让野利旺荣迅速行动,以免李元昊察觉属下的投诚之意。
李文贵返回兴庆府(西夏国都,今宁夏银川市),据实禀报。李元昊勃然大怒,诛杀了野利旺荣,关押了野利遇乞。听闻野利旺荣被杀,种世衡又上演了一出戏,戏名叫作“为文越境祭之”,即书写祭文越境祭吊。他在宋夏边境设立祭坛,举办了一场追悼野利旺荣的活动,并写下一篇祭文,大力颂扬野利兄弟弃暗投明的正义之举,如哭如泣,如怨如诉。
突然,不远处冲出一队人马,正是西夏军队。宋兵见状,赶忙点燃纸钱与祭文,然后仓皇撤离。种世衡一行紧急撤离,西夏兵士拾起残存的祭文,送到李元昊手中。就这样,野利遇乞也被赐死,西夏军队痛失中坚力量。
“无间道”仍在继续。宋朝因不承认西夏建国、李元昊称帝的合法性,遂与西夏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大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西夏因连年战争,对外贸易与国内经济遭受巨大破坏,“虽屡得胜,然丧和市之利,民甚愁困”。宋夏双方的议和意愿变得强烈。
宋仁宗下密诏给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庞籍,计划招纳李元昊。于是,庞籍召见被扣押在青涧城的西夏间谍李文贵,让他传递议和信息。间谍瞬间变身为议和信使。从走背运到交好运的人,不仅有李文贵,还有僧谍王嵩。李元昊得到宋朝愿议和的情报,迅速做出响应:下令释放种世衡派来的王嵩,加以重赏。这两名间谍被赋予了全新的角色,成为第一批和平使者。
庆历四年(1044)正月,李元昊向宋称臣。西北狼烟消散,“西北谍战之王”种世衡的筑城固守方略被范仲淹推广至西北各城,从而扭转了宋夏之间的攻防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