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中国的诞生,离不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畏的斗争,更是有了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谱写着一篇篇伟大的创举,他们的无私奉献,带来了我们阳光下的生活。每一位英雄都会有他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故事,又都演绎着同为传奇的人生。
朴素风趣,以身作则
1951年11月,一位将军在回家探亲的路上,途经宜昌,得知消息的宜昌专署专员刘真前来码头迎接。刘真知道自己的老首长即将到来,心中万分的惊喜,那份战友情,那份思念在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那个年代,专署的招待所都是百年老屋,陈旧不堪了,条件异常艰苦。刘专员心想:“老首长到来,一定得把生活的条件安排得好好的。”
所以刘真费尽心思,终于找到桃花岭,这里以前是国民党军官住的一栋小洋楼,条件相当不错,刘真就想请自己的老首长入住这里。
图丨贺炳炎
哪成想,见到老首长,老首长知道了专门为自己安排的这么一个高档的地方,当场就谢绝了:
“打游击的时候滚泥巴睡地铺艰苦不艰苦?招待所再差也比当年强吧?”
被当场批评的刘真没办法,只能照从,安排了招待所。老首长回家探亲,作为地方的父母官总想尽点地主之谊吧。刘真就跟首长说:
“老首长,请您和您的亲属一起吃顿便饭吧,让我也略表心意。”
可是,老首长还是谢绝了。几经下来,刘真总是觉得有些失礼,还是备了薄酒想招待自己的老首长,不料,这位将军直接就不高兴了,绷着脸怪罪道:
“现在还有这么多的老百姓吃不上饱饭,我们一定要节省,早就告诉你们了,不要请客,不要请客,怎么还要置办酒席?
”听到这里,刘真也只能作罢。
将军离开时,刘真又提出想送老首长回家,将军抿嘴一笑,风趣地说:
“这可不行,我回家探亲的,你去做什么?你是这里的父母官,你要去,我还得雇一顶八抬大轿抬着你!”
说完,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故事被收录在了《宜昌党史故事》里,这位将军的高风亮节值得后人的尊重,当然在这位将军身上更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值得我们敬仰!他就是戎马一生的“独臂将军”贺炳炎上将。
图丨《党史故事100讲》
断臂疗伤,铮铮铁骨
1935年的12月22日的“瓦屋塘”战役,贺炳炎所在的五师奉命担任了警戒的任务,掩护总部机关和后勤补给部队的安全。
五师的指挥所就设立在一个小山上,后面是总部机关和后勤部队,前面是十五团的阵地,团指挥所在比五师指挥所前面略矮的一个小山上。这个团是贺炳炎将军一手带出来的,战斗力强,也是五师的一个主力团。但是,十五团进入阵地不久就遭到了敌人的猛烈进攻,战斗很是激烈。随着敌人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十五团渐渐地在往后撤。这时候的总部机关和后勤行军缓慢,大部分的队伍都没有通过五师的警戒范围。顶不住敌人,总部机关首长们的安全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贺炳炎将军焦急万分。
图丨贺炳炎
贺炳炎决定自己亲自去一线,就这样去了十五团指挥所,找到团长说:
“不能再退了!我们的后面就是总部,贺老总他们还没过去,就是拼死,也要给我顶住了。”
他问团长李文清:
“有没有重武器压制住敌人的攻击。”
李文清回答:
“就还有手提的几挺机关枪在团部里。”
贺炳炎急迫的地说:
“快找人去团部都拿来啊,死也要给我顶住!”
自己却从身边的一个小战士手中夺来一把冲锋枪,就往扑上来的敌军中间猛烈地扫射。
图丨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就在一片混乱中,贺炳炎的右臂被打中,倒在了血泊中,战士们把他救起来的时候,发现他的胳膊像树枝折了一样,只有皮在连着,胳膊里的骨头已经碎了。伤势很严重,战士们立刻把贺炳炎送到了总部机关卫生室抢救。
这时卫生部部长贺彪一看伤口,立马向首长报告:
“贺师长伤得太严重了,需要截肢!”
贺龙问道:
“不截肢行不行?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右臂的骨头已经炸得粉碎,流血不止,不截肢恐怕会有生命危险了!”贺彪回答。
“不行.....没有胳膊让我以后怎么打仗!”贺炳炎这时醒来了,
“谁要据我的胳膊,我就找他拼命!”
贺彪也急了,大声地吼着:
“你身上能有多少血?再不手术的话,流干了血,你就完了!”
贺龙摸摸贺炳炎的脑袋心如刀绞啊,可还是安慰地说:
“听贺彪的,要听话,听话。”
手术需要立即进行,可是手术的工具在和敌人遭遇的时候丢掉了,又怎么去做手术?没有医用据就只能用锯木头用的这种,针也是用的普通的针改的,没有羊肠线就用了棉线代替,没有手术台就用门板搭在两个凳子上。没有麻醉药,没有止疼药医生和护士怕贺炳炎疼得受不了,也都没有敢动手的。
图丨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这时候,贺炳炎说:
“我自己都不怕,你们怕什么?大胆的动手!”
他嘴里只咬了一块毛巾,医生也只能硬生生的据下胳膊。
手术一共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手术后贺龙,任弼时等部队首长来看望贺炳炎,贺龙还拿出纱布要了几块骨头说道:
“这是给你保留的骨头,走到哪我就告诉他们,这是贺炳炎的骨头.”
贺炳炎将军的铮铮铁骨,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两个多小时的手术中,将军疼的几经昏厥,没有使用任何止疼药和麻药,嘴里咬的毛巾也被他咬了一个窟窿。医生和护士看了都在心颤,术后会更疼,怕将军忍不了疼,医护人员给他找来大烟让贺炳炎服下,贺炳炎知道了摔出去怒道:
“用不着这个玩意!”
谁也没想到贺炳炎,仅休养了五六天的功夫,又回到了五师去指挥作战了,这时部队已经到达了云南楚雄。自此,贺炳炎成了独臂将军,他带的部队又能打硬仗敢打硬仗,也被人称“一把手”部队。
贺龙元帅说过:
“这支部队是很能打硬仗,敌人听到‘一把手’的部队,都会躲得远远的,有的还会吓得溜了!”
图丨贺炳炎(左)与贺龙(中)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1937年抗战的全面爆发,贺炳炎带着队伍又奔赴了抗日的战场。雁门关,中华第一关,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它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朝,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就在1937年的9月,八路军120师兵进山西,为了增援第二战区友军对日军作战,部队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开赴晋北的前线。到了10月,120师师部到达山西神池县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在这里,120师团以上的指战员正在开会,贺炳炎这时担任120师716团团长。
贺龙师长分析:忻口会战现在正打的胶着,日军每天都从大同,经雁门关往前线不断地输送着弹药补给;这是日军一条很重要的运输线,无知的日军自以为还是自己的大后方,警戒都很放松,很是嚣张;这个是敌人的弱点,再加上我们要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寻找机会给日军来个伏击战。
图丨《雁门关伏击战》教材封面
各级指战员现在都在摩拳擦掌,为国家,为民族,为了千万受害的同胞。
贺炳炎给贺龙师长讲:
“一路上看到敌人残害我同胞,同志们十分的气愤,时刻盼着上战场狠狠的干一场!”
贺龙师长听到,把嘴中的烟斗端在手中笑道:
“非常好,敌人是要收拾的,机会也是有很多的。”
接着又指着地图告诉贺炳炎:
“自古以来这个地方就是必争之地,我打算让你去打这一仗!”
贺炳炎高兴地回答:
“好啊,请首长下达命令。”
贺龙师长抽了一口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说:
“这个隘口雁门关,在这里打他个伏击战。”
领到命令的贺炳炎自然是高兴不已,回到部队命令:
“集结部队,准备行军。”
图丨战士激战中
几天的急行军,开赴到了离雁门关不远的一个小村庄里。
贺炳炎命令侦察员沿公路一带侦察,16号侦察员前来报告:
“日军有300余辆汽车,上面装满了军用物资从大同往忻口方向行驶。”
“太好了,太好了”
贺炳炎高兴地应道。立刻和政委廖汉生在雁门山,勘察地形,决定在雁门关以南的黑石沟公路西侧高地进行设伏。这个地方的公路弯弯曲曲,从雁门关蜿蜒而下,西边是峭壁陡坡,北面悬崖,还有一座桥在雁门关的南面,是隐蔽的绝好地方。
战前贺炳炎挥舞着独臂,激昂地作着战前动员。战士们永远不会忘了,日军在我们中国犯下的罪行,一家八口杀得还剩一个,不满3岁的孩子都被活活的刺死,剩下的一口还被折腾的半死不活。想到这些,战士们无不是个个斗志满满,仇恨的怒火随时将爆发出来。
10月18号,部队早早地就来到了事先预计好的埋伏点,等待着敌人进入我们的伏击圈。贺炳炎把指挥所设在了山头上,很快就看见日军车队缓缓地驶进埋伏圈。
日军进入伏击圈后,贺炳炎高喊一声:
“给我狠狠的打!”
图丨战士们激战画面(老照片)
各种武器形成密集的火力网,有力地打击着敌军,使日军抱头鼠窜。
冲锋号吹响,战士们又奋不顾身地往敌军中扑去,贺炳炎和廖汉生带着警卫员冲在了最前面。贺炳炎端着手枪,冲下山时子弹打完了,随手就捡起敌军丢弃的带刺刀的步枪,刺向了一个日本兵的胸膛。
战斗打响后不久,有一路百余辆汽车的日军部队也赶往黑石沟驶来。贺炳炎命令担任警戒的部队投入战斗,打击这股刚来的车队。战斗也越来越激烈,贺炳炎的警卫战士被打成重伤,自己的胸上也被一颗子弹贯穿,敌人又有几架飞机赶来救援。我军在完成了伏击的效果之后,贺炳炎下令主动地撤出战斗。
两日后,716团再次设下伏击圈,20日上午,日军200多辆汽车缓缓驶来,以前日军嚣张得很,都坐在汽车上从不下车,因为18日被伏击了,所以变得很小心,这次提前下车,改为步兵行军,并有8架飞机侦察,边走边小心的搜索。
为了不在战斗中使我军受到过大的伤亡,21日的早上,我军才又伏击了日军一支一百余辆的车队,突然发起攻击,在一阵猛烈地火力袭击之后,又迅速地撤离了战斗。716团的三营占领了雁门关,还把抗战的红旗插上了隘口。
两次伏击战,击毙敌军500余人,击毁的汽车30余辆,使得日军不能及时地得到补给,忻口会战中日军一度出现了没有补给的被动局面。战后,国民政府也来电嘉奖了716团,更把此战称为“雁门关大捷”,再一次地打败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影片《太行山上》影帝梁家辉饰演了贺炳炎将军,荧屏中我们看到他独臂挥刀,威风凛凛,冲进敌军中左右劈砍,演绎出战将的风采。就连梁家辉本人也说过:
“这就是我们八路军的团长。”
图丨影视《太行山上》选照
洞房花烛尽显侠骨柔情
贺炳炎将军一生征战,16岁就跟着父亲从军,打仗勇猛,每次都冲锋在队伍的最前面,为此身上有着十六道狰狞的伤口,还有他右边的胳膊也失去了。这位驰骋在疆场上的将军,面对自己的洞房之夜却显得万分羞涩。
贺炳炎早年没参军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任妻子兰良秀,二人结婚后不久,妻子便给他生下一女取名庚秀,后来名字改为贺雷珍。由于贺炳炎年少就跟随父亲参军打仗,南征北战无暇照顾到自己的家庭,妻子一人在家带着孩子,艰难的生活着,最后熬不过去了,只好改嫁他人。
第二任妻子姜平,是一位女医护人员,人漂亮,医术也很高明。在瓦屋塘战斗中,贺炳炎胳膊截肢时候认识,就在这个时候深深的被这个铮铮铁骨的男人所征服。
1942年,在多方的见证下,两人在延安结为革命夫妻。然而就在结婚的当晚,贺炳炎却一点也不激动,反而神情不安地在床上坐着,新婚的妻子以为是自己的丈夫累了,也就没在意。可当妻子连着催问下:
“什么时候睡觉啊?”
贺炳炎神情异常紧张,就是没敢说话。作为妻子的姜平就感到无比的委屈,强忍住自己就要掉下来的眼泪,责怪道:
“你是不是没看上我?没看上你还要娶我干什么?”
贺炳炎更是无地自容了,更不敢直视自己的妻子,只是将自己的上衣脱下来,苦笑着说道:
“我哪能看不上你呢!我怕自己会吓到你啊!”
妻子破涕为笑,看到了贺炳炎身上的伤痕。姜平安慰贺炳炎:
“这没有什么好怕的。”
又心疼地抚摸着自己丈夫身上的疤痕说道:
“这些都是你的军功章,我看中的就是你这英雄的气概。”
面对这么好的一位妻子,贺炳炎顿时无言以对了,在婚后的生活中,他也是对妻子呵护有加,夫妻间的这份感情,更让贺炳炎身边的战士们羡慕不已。
贺炳炎常年的在外征战,和妻子总是聚少离多,姜平就把分配到的盐巴积攒起来,等到丈夫归来的时候,全部交给了他。在当时,盐是很短缺的物资,非常的珍贵,然而姜平还是能想尽方法地为丈夫攒上一些,这更能说明了姜平对于自己丈夫的那份深深的爱和牵挂。贺炳炎每次都带上这份深爱出发,平常的时候自己压根就舍不得吃,只有等到打了胜仗,他才会拿出一点和战友们一块分着吃。
贺炳炎与妻子
对自己一直在严格要求
新中国建立以后,贺炳炎时任青海军区,成都军区司令等职,1955年的时候又被评为上将军衔。前有战功赫赫,现有高官厚禄,这些都没有让贺炳炎骄纵自己,相反他又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家人。
贺炳炎的子女都在成都上学,由于平常夫妻两人工作很忙,子女们都寄宿于学校,只有每周六才被接回家。当时贺炳炎的家离子女的学校很远的,贺炳炎的司机就会开车去把他们接回来。
图丨贺龙给贺炳炎颁发勋章
有一次,司机又去接贺炳炎的孩子了,这件事让贺炳炎知道了,很是生气,大声批评司机:
“以后我的车不能去接孩子们,孩子可以坐公交车或者租三轮车回家。这个车是国家给我是让我用来工作的,不属于我的个人私有,孩子们是绝对不可以用的。”
在战争期间,贺炳炎金戈铁马,出生入死,南征北战20多年,多次负伤。解放以后,多种疾病缠身,生命极度危急,可他始终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从不向党和国家要求什么。始终保持着斗争中的那份艰苦朴素,一条被子又破又短,就是在他住院期间,妻子姜平让他找后勤部去换一条,他就是不去换,一件棉衣,破了补,再破再补,直到去世前还在穿着。衣领破了,就把右袖子截下来给补上;左袖破了,就不让右边的袖子改成左边的袖子。医生经常劝:
“您一定要多吃水果,补充你的营养。”
他却说:“水果多贵啊,一斤水果得买好几斤大米了,过去别说水果了,吃上饭就行,现在都吃上饭了,怎么还要去吃水果!”
他对同志无比的关心,都胜过关心自己了。组织上为了照顾她,好好的养病,他却把给他拨的盖房子专款,转批去盖了军官的宿舍了,自己还是住在一所简陋的旧房子里。组织上知道了,那就给他在旧房子里安上供暖,他又把这些供暖的设备送给了医院里。最后在去世的前一个星期,不是因为房子漏雨了,他还是不会搬到军区招待所,最后也是在招待所去世的。
图丨贺炳炎追悼会
一代将星陨落
1960年7月1日,贺炳炎将军病逝,去世前的,贺炳炎将军醒来过一次,他叫来的第一个人竟然是后勤部部长马丕成,要求他尽快地去把工作落实了,还给他说:
“我已经不行了,等我死后,那些牺牲的同志们一定会问到我,革命成功了,你也掌握权力了,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了吗?”
冯丕成听后眼泪湿润眼眶,哽咽着使劲点点头。之后他对战友说:
“我是贺司令生前接见的最后一个人,我是亲眼看见他是苦死累死的……。”
说完眼泪再也无法止住了。
图丨贺炳炎的雕像
贺炳炎将军逝世以后,他的家属都打算将他送到老家安葬,在成都的老战友没一个同意的,他们说还是葬在成都好啊,有我们陪着他,守着他,每年的清明节,我们还可以结伴去祭奠他。在老战友的苦苦哭求下,贺炳炎家属最终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这样贺炳炎将军就葬在了成都。
7月5日,成都军区为贺炳炎将军举行了公祭仪式,出殡的那天下着大雨,出乎意料的是,有20多万军民自发的组织为贺炳炎将军送行。道路两边挤满了人,大家的表情都是很凝重的,心情也是沉重的,泪水也湿润了眼眶。
公祭仪式上,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谭政大将为他撰写挽联:
“身经百战常忘我,一片丹心为人民。”
作为老战友的余秋里和其他一起征战沙场的朋友,无不抱着灵柩痛哭,余秋里说:“老战友,你心里时时刻刻装着党和人民,却唯独没有装上你自己啊!”
作为贺炳炎参军的领路人和老首长,贺龙元帅心情非常沉重,在他眼里贺炳炎现在还是个孩子,不禁掉下眼泪,提笔写道:
“卓越功勋传千秋,革命精神永常传。”
贺炳炎一生都是为了人民,他去世以后,长子贺雷生说:
“他只给家里留下了20多块钱,这也是他一生的积蓄。”
图丨贺炳炎的全家福
结语
一代将星过早的陨落,让我们唏嘘,叹息。贺炳炎是我国最高去世的一位上将,在谭政将军为他写的挽联上,就道尽了他的一生,战友余秋雨说了他一生的做人做事之原则,贺龙元帅更是宣扬了他的精神。
贺炳炎(1913年2月5日-1960年7月1日),湖北省宜昌人,1955年授衔中授予中将军衔,荣获过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