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城市虽然没有被日军占领过,但却遭遇了惨绝人寰的大轰炸。

一个是战时陪都重庆,另一个鲜为人知,是陕西的省会西安。有人问为何党中央能在陕西安然无恙几乎不受影响,是日军想不到要进军陕西吗?不,他们只是打不过。

陕西位于大西北、西南和中原地区的交汇处,从春秋时起,政府就会在这里设置郡、关、行省等,统管甘肃、青海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

日军对于它曾经也是志在必得,毕竟向西可以冲击我国大西北,向南还可以深入云贵川等我国内陆地区,这样下去,3个月灭亡中国不久指日可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他们如此不待见陕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首先是延安是中共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核心,而西安又是国共联合抗日达成的地方,相当于陕西就是一个红色区域,是全国抗日民众心中的风向标,如果日军能够拿下陕西,既是自身实力的一次展示,也能够对我军民的抗日信心打击沉重。

当时陕西有中共的八路军主力部队驻守在晋西北前线,关中地区还有杨虎城将军的部队驻扎在山西、河北交界处的前线。

另外,陕北留守了1万多人的队伍,要防守300多公里的黄河;还有关中的6000人,要防守100多公里。另外,陕西还有一道天然的防线,那就是黄河。

当然,在日军大败之前,他们是不知道陕西有多强的。

日军最开始的战略目标也简单,水、陆、空一齐推进,不愁打不过缺少先进武器的中国军队。

然而他们进攻的步伐在黄河东岸停滞不前。日本境内最长的河不过300公里,也就是陕北军队防守的黄河其中一段而已,在咆哮奔腾的黄河面前,日本人被震住了,再加上黄河的水势湍急,不是经验丰富的船手,根本不敢在黄河水域中行船。

而根据这之后被俘虏的日军主动描述:黄河里的每一个浪都像一座山一样高,每经过一浪,他的脸就要白一次,日军士兵们被吓得脸全白、全身冒虚汗,站都站不稳,战斗力直线削弱。

当然,日本人诡异的执着让他们对于陕西也没那么快死心。

从1938年开始,尤其是1939年,日军总共发动了不下20次渡河战斗。

在全力支持绥靖政策的汪精卫的帮助下,日军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先用飞机炸毁西安和黄河的渡口,然后就能顺利强渡黄河,只要能过河,能把坦克大炮等运过去,这样就能所向披靡了。

为了早日冲破防线,日军也舍得下血本,在面对陕北宋家川大渡口时,一天至少4次轰炸,飞机打头阵,大炮紧随其后,有时候步兵500人,最多的时候15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在炮火中顽强地阻击了敌人的进攻,把敌船打得落荒而逃,而往回逃的船反而将后方往前冲的日军部队受到冲击,这些兵来不及原路撤回,只能往太原方向逃窜。

在其他关口的日军,每次出兵也都是5000以上的兵力。然而都被我军以黄河为屏障,阻击在河对岸。

即使有一些日军企图绕路到榆林偷袭,府谷和大庆关还曾被日军短暂占领,但很快又重新回到我军的掌握中,后来八路军建立了根据地,而日军受其他战线的影响,再也无力组织兵力继续攻打陕西。

但其实,日军对于陕西的破坏,尤其是对于西安的伤害,可一点都不小。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7年中,西安城共受到145次轰炸,尤其是在1942年之前,日本空军出入西安上空,想什么来就什么时候来,想怎么炸就怎么炸。

西安是一座历史古城,城里很多寺庙都是历史的痕迹,但都在战火中遭到了严重的损坏。铁路、车站、民房等等,被炸毁的不计其数,每轰炸一次,就有无辜的平民惨死在炮火中。

在文献中,对于西安大轰炸是这样说的:西安城墙边的树都被鲜血染红,上面还挂着人肉残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陕西保卫战中,还有一场十分惨烈的战役。1941年春,日军在对太行山进行了一番大扫荡之后,又开始向国民政府控制下的中条山发起进攻,日军的目的,是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

而这道防线,目的也是为了守卫陕西。日军的指挥官是多田骏,总共率领约63个大队,约7个师团,10万的兵力;另外还有若干伪军。

国军则有第四集团军孙蔚如的31军团、第五集团军曾万钟部、第九军裴昌会、第17军高桂滋、第43军赵世玲和第12军、第4军、第93军部分兵力。

这一战也有一决雌雄的意味,日本军方下达的命令是,不顾安危的下降。正面强攻,两侧包抄,以期将目标全部歼灭。

而国军这时候的宗旨就是保存实力,守地为要,一定要拖得越久越好,同时尽可能多的争取外援。

当时国军第一战区司令是卫立煌,他是坚决抗战而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和共产党内耗的国军将领,这和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集团意见相左,蒋介石找了个机会把他带离晋南战场,软禁在四川峨眉山;而卫立煌引以为豪的26万大军,被蒋介石抽调了将近10万去反共,而抽调的兵力,反而就是卫立煌认为战斗力最强的第四集团军。

而当时何应钦已经从敌人的总总动向中判断出日军是想针对我中条山的据点各个击破,最后全歼我黄河北岸的兵力;

然后再进军西安。因此他布置了一部分兵力破坏主阵地道路,主阵地部队一定要坚守阵地,第二战区和第五战区随时准备接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主要作战方针是对的,但战场上没有主帅,军队很容易因为群龙无首而变成一盘散沙,在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和瞬息万变的战机时,因为应变不足而被动挨打。

面对这种局势,再加上战前日军奸细曾因国军阵地前的粮食烟土贩卖而混进去打探消息,如此守军,也难怪日军会豪言壮语说只要一个小时就能切断整个中条山的指挥系统。

这一仗国军伤亡惨重,在日方的统计数据中,国军约3.5万人被俘,遗弃的士兵尸体都有4.2万人,总伤亡超过10万。

而在国民政府公布的数据中,国军伤亡、失踪共13751人。日军战死673人,22多人负伤;但在国军政府的统计中,共歼敌9900名。

陕西不好打,福建也不好打。

如果说陕西号称兵家必争之地,福建则完全是相反的,被称为“兵家必不争”之地。

这又是怎么个说法呢?

福建山地多,古来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平原地区只有10%。因此,福建的福州、厦门等城市,早在1937年和1941年就被攻陷过;对这里的同胞实行殖民统治,烧杀抢掠。

看上哪家富商了,随意扣上抗日罪的帽子,然后公然拍卖别人的私有财产。人民要用的生活必需品,必须得日军的统一分配。

这不仅让人民生活不便,更是一种敛财途径,所有生活物资,比正常市价翻高了好几倍。日本人还制作伪币福建的占领区流通,而真正的财富就全部装进了他们的口袋。

日本人把这种方式称作以战养战,用中国人的钱购买武器和弹药,枪口最终还要对着中国人。

因此,说日军看不上福建这个交通便利的沿海城市,那完全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如果我们把历史书再往前翻一翻,明朝时候日本海盗就开始对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抢劫侵扰,从辽东到广东一线,都有倭寇的身影出现。

1562年,倭寇纠集大队人马进犯福建,和官军在福建一带僵持了至少一年多,直到戚继光进入福建,杀2600倭寇,又捣毁了倭寇的巢穴,福建的危机才算稍稍解除;戚继光走后,倭寇却又卷土重来,甚至在兴华府堂而皇之地当起了随为所欲为的土匪,两个多月时间,民众都逃光、杀光了,他们才转而贡献莆田平海,继续作威作福。

最后还是在戚继光和俞大猷的联合抗击下,到1564年,福建倭寇才基本肃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清朝末期,日本人在福建开了很多料理店,其背后就是大烟馆,不仅卖给中国人,还从福建卖到中国台湾去。到后来日军再次占领福建的时候,他们故技重施,继续在这里大肆贩卖烟土;

同时还强迫福建人民把耕地用来种罂粟,每户人家至少种一亩,否则就要被抓进监狱毒打,打残打死,后果自负。在这样的威逼下,人民的粮食完全不够吃,只能花高价买;

种好的罂粟又不能给自己创造任何收益。民不聊生,民怨沸腾。

除了几个主要城市及沿海农村,日本对于攻占其他山地丘陵弥补的福建并不是太有兴趣。

原因很简单,地形崎岖,好多地方并没有平整宽敞的大马路,日军依仗的重武器都去不了,拼单兵实力的话,福建民风彪悍,从明朝倭寇时期起留下来的仇恨,人们并不是都忘了;

即使是在福州,日军第一次统治时间3个月,被抗日军民赶走;

3年之后再次攻陷福州,也只维持了7个月;

其中的平潭县反抗最为激烈,6次占领又6次收复。

不过他最擅长的炮火袭击也没有落下,在惠安崇武和晋江永宁等地烧杀抢掠,一天之内制造了崇武惨案和永宁惨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后期,由于日军的盲目自大,在太平洋战场拉的战线太长,其实力又被中途岛战役和瓜岛战役大大地削弱,导致它不得不适当控制在中国境内的兵力,抽调到太平洋上去对抗美军。

我国的抗战压力小了很多。在我国,四川、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是日军没有踏足的地方,但四川派出了30万川军,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其他省份的抗日英雄和参加抗日的青年才俊也并不少。

中国是一个大家庭,覆巢之下无完卵,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受到侵略和欺凌,都是全体国人的耻辱,都有着被侵华日军留下的愈合不了的伤痕。

与其争论谁的牺牲大,受破坏多,不如铭记苦难,不忘国耻,让那些屈辱的瞬间不要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