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有人来说,癌症晚期的诊断无异于一份“死亡通知单”!

但是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患肺癌晚期,且已经扩散转移,医生判定他的生命不会超过三个月。

得知这个结果之后,他选择了“不化疗、不放疗、不吃药”而是坚持用自己的一套方法抗癌,最终癌症竟然奇迹般的治愈了!

他选择了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又是如何治愈自己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诊癌症 仅余三个月生命

2007年,对于凌志军来说,是一个充满阴霾的年份。

那天,他正在家里伏案写文章,突然一阵眩晕感让他不省人事。

晕倒之后,他被送往医院,在医院的诊断书上,赫然写着“肺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至大脑”的字样。

医生的预判更是雪上加霜,他们给出的预期寿命只有短短三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一个正值壮年,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残酷的宣判。

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无法想象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挚爱的亲人。

而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也让凌志军的家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命运要如此捉弄他们,为什么厄运要降临在这个善良、勤奋的男人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悲痛之余,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也曾经历过肝癌的折磨,化疗的痛苦深深地印刻在凌志军的记忆中。

他亲眼目睹了父亲在病痛中挣扎的景象,那份痛苦和无助,至今仍历历在目。

化疗的副作用,让父亲的身体日渐虚弱,头发脱落,食欲不振,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生命力。

凌志军清楚地记得,父亲在化疗期间,常常呕吐不止,夜不能寐,那种痛苦的呻吟声,至今仍在他耳边回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父亲,凌志军的其他亲戚也曾与癌症进行过抗争。他们有的选择了手术治疗,在手术台上经历了生死考验。

虽然手术切除了病灶,但术后的恢复过程同样漫长而痛苦。

他们需要忍受身体的疼痛,需要面对各种并发症的风险,需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

这些亲人的经历,让凌志军对癌症治疗充满了恐惧和抗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知道,无论是化疗还是手术,都将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他不想重蹈父亲的覆辙,也不想像其他亲戚一样,在手术台上经历生死考验。

三个月的预期寿命,如同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凌志军感到窒息。

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回顾自己走过的路,那些曾经的辉煌和成就,在死亡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艰难的奋斗史

凌志军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少时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在工厂当工人,也曾下地务农。

十九岁那年,凌志军参军入伍,军旅生活的严格要求和纪律训练,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品质,更培养了他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部队期间,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自学,为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5岁那年,凌志军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转型为新华社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工作对文字功底和专业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他能够胜任这一岗位,完全得益于他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自学。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走遍全国各地,用笔和镜头记录时代变迁,报道社会发展。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凌志军后来又担任了《人民日报》高级编辑的职务。

在这个岗位上,他不仅要负责新闻编辑工作,还要把控新闻导向,确保报道的质量和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新闻工作,凌志军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作家。

他的著作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出版。

拒绝传统治疗方法

面对仅剩三个月的预期寿命,凌志军并没有放弃希望,也没有消极等待死亡的降临。

相反,他展现出了惊人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意志力。他深知,医生给出的只是预判,并非最终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决定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自己的病情,去寻找可能的治疗方案。

凌志军开始深入研究癌症相关的资料,他查阅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和文献,试图从中找到一丝希望。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种癌症的知识,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分析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除了自己研究,凌志军还通过妹妹,一位医学背景深厚的人士,积极咨询国外的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深知,医学领域日新月异,国外的医疗技术和理念或许能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方案。

他将自己的病情详细地告知妹妹,并请她帮忙联系国外的专家进行会诊。

他渴望听到不同的声音,渴望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多方咨询,凌志军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各种治疗方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了解到传统化疗和放疗的巨大副作用,也了解到这些治疗方法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并不确定。

结合家族中癌症患者接受化疗的痛苦经历,他毅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拒绝接受传统的化疗和放疗。

他认为,与其在痛苦中煎熬,不如选择一种更符合自身情况的治疗方式。

经过慎重考虑,凌志军最终决定仅接受肺部手术治疗。他认为,手术可以直接切除病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手术也存在风险,但相比于化疗和放疗的痛苦和不确定性,他更愿意选择这种相对直接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他相信,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新获得健康。

独特的康复方案

在决定仅接受肺部手术治疗后,凌志军并没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手术上。

他深知,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才能更好地对抗病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他制定了一套个人抗癌方案。首先,凌志军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彻底的调整。

他毅然辞去了工作,告别了曾经忙碌而充满压力的生活。

压力是癌症的帮凶,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会严重削弱人体的免疫力,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辞去工作,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生活环境,让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减轻压力,凌志军还开始注重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为了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凌志军开始坚持每日进行户外运动。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久坐不动,而是选择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阳光的温暖。

适度的运动,不仅增强了他的体质,也改善了他的睡眠质量,让他更有精力去对抗病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还每天都会选择阳光充足的时候,到户外晒一会儿太阳,感受阳光的温暖和能量。

在饮食方面,凌志军开始以素食为主,减少肉类的摄入。他相信,清淡的饮食更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除了素食,他用粗粮代替精米白面,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除了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努力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志军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抗癌方案。

他不再是被动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主动地掌控自己的健康,用科学的方法和坚定的意志去对抗病魔。

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新获得健康和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恢复健康

在凌志军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家人的支持是他战胜疾病的重要支柱。

他的家人并没有因为他的病情而陷入恐慌和绝望,而是选择理性地对待病情,积极地支持他的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深知,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家人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没有隐瞒病情,也没有互相指责,而是选择共同承担,共同努力。

这种坦诚的沟通,不仅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也让凌志军感受到了强大的支持和力量。

为了帮助凌志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人努力营造了一个积极的家庭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会一起聊天,一起散步,一起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

这种无私的陪伴,给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持,让他更有信心和勇气去战胜病魔。

在个人抗癌方案和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凌志军的治疗效果令人惊喜。

仅仅一年后,他的身体状况就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虚弱无力,而是逐渐恢复了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年后,奇迹发生了,凌志军的癌症基本消失。

这对于他和他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他们曾经以为这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却变成了现实。

到了2012年,凌志军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他彻底摆脱了癌症的阴影,重新回到了健康人的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经历被广泛传播,被誉为“中国抗癌第一人”。他的故事鼓舞了无数癌症患者,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分享自己的抗癌经验,凌志军出版了《重生手记》一书。

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许多癌症患者的必读书籍。

然而,一些医学专家认为,他的案例具有特殊性,不能代表所有癌症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癌症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能盲目效仿他人的经验。

但无论如何,凌志军的案例改变了社会对癌症的认知。

他让人们意识到,积极乐观的心态,科学的治疗方案,以及家人的支持,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但同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个案的特殊性,不盲目效仿,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祝大家都健康!

参考信源:
中国青年报——凌志军:一个“向死而生”的传奇(2012年10月09日)
新京报——凌志军 理性抗癌,感悟重生(2012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