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后,战场上被俘的国民党将领就陆陆续续被转移到功德林里。功德林里什么最多,那肯定是黄埔生最多。
他们聚在一起,经常会讨论时事。大授衔之后,功德林中的一些将领们开始回忆当年,如果当年坚定地跟着我党,现在也不会落到这个下场。
这些人中,觉得最可惜的是沈醉。因为沈醉当年为了追初恋,差点就跟着初恋上了延安。
要是真的上了延安,沈醉哪里还会待在功德林里呢?
就在沈醉感叹的时候,有个声音插了进来“要不是因为意外,我起码是个大将啊!”
说出这句话的是谁?他发生什么意外了?
而立之年,投身黄埔
黄埔军校刚成立的时候,学生们的来处各有不同。有程潜之前办的军校里考过来的,也有军队中推荐上来的。
但更多的,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他们往往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他们怀着一腔热血,选择在那个年代里参军报国。
这些人往往20来岁,都是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人。就像当初徐帅报考黄埔军校,就是20来岁的年纪,奔着寻求救国之路来的。
当时参军的年轻人,大都抱着和徐帅一样的目的。此时的他们还没有被官场的不良风气浸染,每个人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
黄埔一期的学员们,年龄都是不一样的。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而立之年的老大哥,和不满二十的小弟弟。
黄埔学生最小的应该是刘咏尧,入学的时候只有15岁,年纪最大的是韩浚,入学的时候已经31岁了,比李仙洲还要大一岁。
不过韩浚虽然已经31了,但他心中的报国热情从来没有熄灭过。因为年纪比同期都要大,韩浚经历的也要多。
在黄埔军校中,韩浚是少有的参加了辛亥革命的人。韩浚是湖北黄冈人,家中虽然不富裕,但也不能说穷。
小时候,韩浚就对读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但他的哥哥姐姐都没读书的天赋,家里人也不想让他去读书。韩浚没办法读书,就在学堂外面扒窗户听讲。
老夫子觉得这个小孩儿挺不容易的,就问韩浚,自己刚刚在讲什么?
没想到韩浚直接回答上来了,而且回答得丝毫不差。夫子觉得韩浚有天分,就找到韩家,希望他家里能让他上学。
韩父半信半疑,但既然夫子亲自上门,就证明在夫子看来,韩浚确实是读书的料子。就这样,韩浚才能顺利上了学堂。
当时清政府虽然还在,但韩父却并没有想着儿子以后能考科举做官。对于乡下的农民来说,以后孩子去城里找个工作也就算有出息了。
不过受到新思想的冲击,韩浚所在的私塾很快倒闭,他被送到了新式学校读书。
当时民主革命这些东西,在学校是不允许传播的。
但作为进步青年的老师们,总是会给学生们讲起那些光明的未来。韩浚被老师讲述的未来吸引,也想加入革命大军。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后,韩浚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
他跑到武昌参军,想为革命奉献生命。在军营的一年里,是韩浚人生最迷茫的时候。
辛亥革命结束之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天下共和的前景并没有实现。
孙中山南下广州,北方基本被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给把持住了。关键是清政府没了,但老百姓头上的大山还在。
要想让人民过真正的好日子,靠北洋政府是不可能了。
韩浚想去投奔孙中山,但想要南下广州也不容易。不过韩浚无论如何都不想在军营蹉跎时光了,他选择退伍重新回学校上学。
在师范学校毕业之后,韩浚还在学校当了一段时间老师。
为了理想,不断尝试
韩浚要去广州的这个决定,毫无疑问遭到了全家的反对。对于当时的韩家来说,韩浚有一份高薪且体面的工作。
他突然放弃工作去从军,去当那随时会没命的兵,父母怎么会乐意呢?
不过韩浚是个有主意的,父母根本拦不住他。
他辞掉了学校的工作,一意孤行来到广州投奔孙中山。不过一开始,他并没有见到孙中山,而是见到了另一个国民党大佬邓演达。
听说了韩浚的经历,邓演达非常欣赏他。革命最需要的,就是韩浚这种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年轻人。
在邓演达的推荐下,韩浚成功入职广州政府。邓演达没有让韩浚参军,韩浚心里也是有点遗憾的。
但邓演达也告诉韩浚,如今形势变幻莫测,军队不一定是好地方。
韩浚知道邓演达是为自己好,于是同意了邓演达的安排。
在黄埔军校成立之后,邓演达推荐他成为第一期的学生。进入黄埔之后,韩浚认识了陈赓,也开始对我党有了了解。
陈赓和谁都能聊起来,韩浚也像个大哥一样,两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朋友。
陈赓去苏联学习的时候,同行的人中就有韩浚。
在黄埔军校的时候,韩浚的朋友除了陈赓之外,就是卢德铭了。
南昌起义之后,韩浚和卢德铭所在的警卫团没有收到消息,所以他们错过了这次起义。但两人并未放弃,带着警卫团去寻找组织。
在湖北的时候,两人得到组织的命令,要他们配合秋收起义。
卢德铭被任命为秋收起义的总指挥,韩浚则是担任副总指挥一职。
秋收起义我们都知道,毛主席领导的起义。可以说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情,那韩浚绝对不会沦落为战俘。
接到命令之后,韩浚和卢德铭准备返回警卫团。但在返回的路上,他们遭到了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
由于敌人势力太大,韩浚等人没办法抗衡。在激战中,卢德铭受伤了,韩浚见状决定掩护卢德铭,让他逃走保证完成起义。
卢德铭逃了,韩浚也因为受伤被俘了。原本敌人是打算杀掉他的,但他说自己是黄埔学生,而且还是一期的。
老蒋对黄埔生的看重,就连这些地主豪绅都有所耳闻。得知韩浚的身份后,他们还真的不敢对韩浚下毒手。
在经过半年牢狱之灾后,韩浚被友人营救出来了。但出来之后,韩浚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络。
当时上海正处于“白色恐怖”中,上海的党组织也遭到了破坏。韩浚联系不上党组织,就跟在刚刚回国的邓演达身边,共同策划反蒋的事情。
只是这次策划并没有成功,韩浚很快就被逮捕了。
和韩浚一起被逮捕的,还有他的“伯乐”邓演达。经过这么多次挫折,韩浚也有点心灰意冷。
所以在老蒋“招安”他们的时候,他接过了老蒋递过来的橄榄枝,重新站到了老蒋的阵营。
成为敌对,最终被俘
老蒋虽然嘴上说的很好,但对于韩浚等人还是不够信任。韩浚一开始在国民党里,也就是担任一些没有实权的文职。
韩浚不甘心,他身为一个军人,最想做的是带兵打仗,而不是在政府里虚度光阴。奈何老蒋不信任他,不给他带兵的机会。
不过韩浚没有想到,自己想要的机会这么快就来了。但有时候,他宁愿自己没有得到这个机会。
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一个将领恨不得能分成两半来用。在这种时候,老蒋也不用担心韩浚的心到底在哪边了,让他上战场就行了。
在战场上的时候,韩浚表现得还是很不错的。在湘西会战中,他和73军从头打到尾,成为了王耀武手下的一员悍将。
解放战争开始之后,韩浚被编入了李仙洲兵团,属于王耀武管辖。
对于内战,韩浚内心是不愿意的。但他身为国民党一员,只能服从于老蒋。
在莱芜战役的时候,韩浚就是和李仙洲一起被俘的。
要说韩浚吧,他确实也是比较倒霉的。因为当初组建李仙洲兵团的时候,73军并没有被包括在内。
王耀武原本的打算,是让霍守义的12军和韩练成的46军归李仙洲指挥。但霍守义这个人,他不听话。
让他服从李仙洲的指挥,他偏偏要和李仙洲对着干。这样的两个人,显然没办法合作共事,只能换下霍守义。
这一换,就把韩浚换上去了。在莱芜战役的时候,李仙洲被韩练成拖住,失去了最好的突围的机会。
两个军,五万多人,三天时间就被我军消灭殆尽了。得知此事后,王耀武简直不可置信,他实在想不出来,李仙洲到底怎么输的。
莱芜战役败了不要紧,李仙洲和韩浚都被我军俘虏了。
不过在功德林的时候,韩浚算是积极改造的那一批人。
但功德林的战俘们,并不清楚韩浚的“传奇”人生。这也是他们讨论到大授衔了,韩浚听沈醉挺遗憾的,才将自己的经历说了出来。
其实韩浚说的没错,他是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如果当年他能和党联系上,那他的命运可能就会完全改变了。
可惜,他没有等到联系上党的那一天,就重新投入了老蒋的阵营,真可谓是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