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洁尘(作家)

文学评论家向荣教授是我们的老朋友,他近年来搬到了崇州的街子镇,读书饮茶,清闲度日。我们时不时过去找他玩。有一次,向教授说,我们家后面的这座山叫凤栖山,里面有好去处哦。于是跟随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栖山中有一气场清妙的寺庙,大名叫做“光严禅院”,可能因为历史悠远,寺名几经变更,所以当地人干脆叫它“古寺”。古寺占地广阔,分上古寺和下古寺,盛夏时分进入,清幽扑面,汗水立马收敛。沿山路缓行细看,满眼尽是沉着的绿。这片包含有古杉、古柏、古楠、古银杏的森林有上千亩,是距离成都最近的成片古林。时不时就能遇到巨树,仰头望去,心生爱慕。树长到一定的年龄就会登顶美貌巅峰,气质超拔,特别耐看,会让人生发崇敬的心情。

古寺曾经僧徒众多,鼎盛一时。现在的古寺四周,有很多农家民宿,供前来避暑修行的游客香客租用。把光严禅院上上下下转了一圈后,到上古寺牌坊处的茶园里坐下,迎着清凉的山风,向教授打开焖好的一壶六堡茶,开始讲古。我很喜欢听向教授讲古,娓娓道来,缜密又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严禅院被誉为“川西第一天”

寺庙隐于近千亩参天森林中

方才见到光严禅院很多的皇家手笔——这座寺庙建于晋代,原名常乐庵。隋文帝曾赐匾“光大严明”。唐武宗时被毁,重建后改名常乐寺。宋代时,名翠围寺。明代永乐年间,蜀献王朱椿奏请赐寺名“光严禅院”。清代时,康熙御题的“光严禅院”匾额,至今仍挂在山门上。

一个位于西南腹地偏僻深山里的寺庙,怎么会让历朝历代的皇帝青睐呢?其中的故事肯定很多,很可能还是那种颇有落差势能的故事。果然。

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其嫡长孙朱允炆即位,庙号明惠宗。朱允炆即位后不久便着手削弱众多藩王(也就是他的叔父们)的势力。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引发持续三年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率兵攻打应天府(现南京),朱允炆不敌。燕王军队破城,朱棣登基,庙号明成祖。

史书上,朱允炆下落不明,只有生年没有卒年。其结局,一说是城破之后死于皇宫大火,另一说是朱允炆由忠臣护卫远赴云南,在楚雄州定武县的正续禅寺出家为僧,在此度过了余生。还有一个传说就跟光严禅院有关,说是青城山吴争道长梦中受托,于是领命前往南京长江边接到奔逃而至的朱允炆,千里迢迢将之护送到了凤栖山光严禅院,由住持悟空法师庇护,在此隐居至死。

这个悟空法师,是朱元璋的幺叔法仁。法仁俗名朱五六,朱元璋之父朱五四的兄弟,自小在安徽凤阳皇觉寺出家。1344年,朱元璋17岁时父母双亡,迫于生计,前往皇觉寺投奔法仁,削发为僧。1351年,天灾连降、民生艰辛,皇觉寺的僧人也难以谋生,叔侄双双离寺,途中洒泪而别各奔东西。法仁曾前往印度求法,后在西藏修行多年,再之后辗转来到凤栖山常乐寺(光严禅院原名)就任住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曾经派人遍访叔父的下落。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找到了法仁。朱元璋得知后,多次延请叔父进京就任高位,都被法仁拒绝了,表示无意名贵,只希望潜心修行。朱元璋感慨万千,挥毫写下“纯正不曲”四字赞语(该碑刻现仍嵌于大雄宝殿前)。朱椿造访光严禅院,除了重修古寺外(现大雄宝殿梁上仍有“大明敕建”字样),还奏禀朝廷赐“光大严明”匾,又赐法仁法号“悟空”。还给古寺赠送了很多礼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洪武南藏》。《洪武南藏》是朱元璋敕令印制的雕刻官版大藏经(明洪武五年点校,洪武三十一年完成),总共678函、1600部、7000余卷。只印了两套,光严禅院的这一套保存完好,现藏于四川省图书馆,为镇馆之宝。

有关“光严禅院”和“悟空”的赐名来源,比较模糊。一说奏请的是明惠宗朱允炆,另一说奏请的是明成祖朱棣。反正明初的几位皇帝都对光严禅院和悟空法师倾注了很多的情感。1425年,悟空法师圆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传说中,有一首《逊国后赋诗》说是朱允炆所作:“沦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主家何在?江河无声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青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这首诗多半是他人伪作,相当平庸。如果真是朱允炆所作,25岁失掉了江山,修行了大半辈子还放不下,还如此不甘,境界实在不高。

现在上古寺的山坡上还安放着悟空石塔,上有对联——“从今日回头大悟,是浮云过眼皆空”。对比之下,悟空的境界犹如巨树临空,令人仰止。

2024.11.10

供图/雨驿

编辑/吴菲

排版/王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信号|bqtt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