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期,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由美洲新大陆运到西班牙,再由葡萄牙人赚取之后转运到中国来;二是西班牙人自美洲运往菲律宾,再由葡萄牙人运到澳门,然后流入中国内地;三是由葡萄牙人自日本运往澳门,再运入中国内地。通过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在大航海时代,明代的中国与葡萄牙贸易的形式、路线等情况。

美洲的白银是通过哪些方式流入中国的?

文 | 全汉昇

葡萄牙在15世纪最后1/3的时间,沿着非洲大西洋海岸探险,于1488年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从此以后继续探险,于1498年到达印度西岸加里库特(Calicut),1510年占领果阿邦(Goa),1511年占领马六甲(一作满剌加,即Malacca),1557年占据澳门,一直到现在。

葡人东航是在15世纪最后1/3时间,他们的活动开始发现了由欧洲葡萄牙经非洲到亚洲的新航线,新航线长度约为15,000英里(1英里约1609.3米)。

在此半个多世纪之前,在15世纪头1/3时间,中国的航行队伍由郑和率领,从苏州附近、太仓东北面的刘家港出发,横渡印度洋,直达非洲赤道以南今日肯尼亚(Kenya)所在的地方。

这条由亚洲到非洲的航线亦约为15,000英里,与葡人在50多年后发现的欧、非、亚航路长短大致相同。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规模远比葡人大。

葡人共有3艘船,最大的一艘载重120吨、长80尺(1尺约0.33米),其他两艘分别为40吨与50吨,共约150人,如此而已。

郑和在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共七回下西洋,最大的船为44丈(1丈约3.33米)4尺长,18丈宽,大小船共260艘,人数约共27,000人;船数约为葡萄牙的90倍,人数更高达180倍。

然而郑和的航海只限于15世纪头1/3时间,其后便终止了。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最后1/3时间的航海,却继续发展,在亚洲建立许多根据地,其商业网遍布各国。

两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乃是因为郑和航海的目的,其政治性、军事性,远较经济意义来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成祖与惠帝之争的结果是,虽然成祖占领了南京,但惠帝却失踪了。成祖希望彻底地知道政敌惠帝的下落,故有人认为成祖要郑和大规模地到东南亚各国活动,主要目的是侦察政敌的踪迹。

另有一说法认为郑和替成祖出使海外各国,目的是使各国遣使朝贡,以增加成祖的威望。

还有,当时在中亚的帖木儿,在14世纪末年统一察合台汗国(中亚),到15世纪初又灭伊尔汗国(波斯),到了永乐二年(1404)十一月决定东征明帝国,可是到1405年二月帖木儿却在出征路上身死,计划终止。

明政府可能有感于来自中亚的边防威胁,故派遣郑和出使东南亚,到印度与印度邻近的国家,谋求在外交上订立同盟来对付帖木儿。

无论如何,郑和下西洋的政治意义比较大,是很明显的。但是他的航海规模既然远比葡人的大,花的钱自然很多,故明政府可能感受到经济财政的压力,于宣德年间终止大规模的海上活动。

此外当时蒙古人在长城以北还继续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对明帝国构成威胁,因此成祖迁都北京,把中央政府设在国防第一线,好让自己能够亲自指挥军队来对付强大的敌人。

因为明政府要集中力量来对付强大的蒙古,对东亚、南亚的海上发展便不再积极进行,所以原来由郑和开辟的亚、非航线便终止了,这是可能的解释。

还有一种说法是,一方面,当时郑和所到的非洲,经济比较落后,商业不发达、市场不大,获利也不多。

另一方面,葡萄牙人于15世纪末到东方,他们的航海规模远不及郑和,然而他们的经济利益却很大,收获非常丰富。

他们于1498年到加里库特,于1499年回葡萄牙,船上运回大量香料,在欧洲市场上卖价极高,出售后所得利润为投资的60倍。

这主要是因为土耳其人在1453年占据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中断了欧、亚贸易的必经之路,亚洲香料来源被切断,欧洲市场上香料价格越来越高。

因此在经济上,葡人发展欧、非、亚航线,是极有前途的;而郑和的航路却没有这样大的经济利益。

葡萄牙人到印度果阿邦后,继续往东发展,到达马六甲,这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冲,再往东便抵达中国沿海。

在中国沿海经过多年的活动,葡人于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便从中国取得澳门作为据点,发展东方贸易。

当时中国的大明宝钞价值下跌,普遍以白银作为货币,而中国银矿生产有限,不能满足需求,在求过于供的情况下,银价上升。

葡人发现从欧洲运白银到东方,越往东价值越高,直到中国为止。

同样的银子,在1592年及其后若干年内,在广州1两黄金只换5.5两到7两白银,在印度果阿邦却换9两,而在欧洲却换12.5两到14两白银,故葡萄牙人自然会把大量白银运到东方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美洲西班牙殖民地中,南美洲秘鲁的波多西(Potosi)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银矿,1580—1600年波多西白银年产量高达254,000公斤,占当时全世界白银生产量的60%多。

后来经过长期的开采,这个银矿产量日渐减少,但自17世纪末叶开始,墨西哥银矿产量激增,成为全世界银产最丰富的地方。

在16、17、18世纪,全世界的白银生产量中,美洲银的产量,在16世纪占73.2%,17世纪占87.11%,18世纪占89.5%。

西班牙人投资采炼美洲银矿,生产出来的白银,自然大量运回祖国,有一部分是作为西班牙人在殖民地投资的报酬,另一部分是西班牙政府以矿产税的名义拿去,还有一部分则因为在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需要购买欧洲的物资来消费,而用银子来交易。

据汉密尔顿(Earl J.Hamilton,芝加哥大学教授)在1934年出版的一本书中的记载,西班牙港口在1502—1666年间从美洲大陆共输入银16,886,815公斤,金181,333公斤,就价值来说银是金的三倍。但这只是官方登记的统计数字,走私进口的约为此数的10%—50%。

由于自美洲长期大量进口白银,而银是当时流通的主要货币,所以西班牙本国的物价自然蒙受影响而高涨,17世纪头十年西班牙的物价约为16世纪头十年的三四倍。

由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物价远比西班牙低,所以其他国家把货物大量运往西班牙出售获利,使西班牙贸易因入超而输出白银。

最靠近西班牙的葡萄牙,自然向西大量输出货物,把西班牙人手中的银子赚回本国。

葡萄牙人除了因地理上和西班牙比较接近而获利,他们又在亚洲把香料运回欧洲,控制了欧洲各国的香料市场。葡人把大量香料卖给西班牙,自然换来巨额的白银。

除此之外,葡萄牙人还有其他赚取西班牙银子的方法,那就是从事奴隶贸易。

西班牙人到达美洲大陆后,把欧洲的传染病菌带到美洲,如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等,使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墨西哥中部的原住民在1519年共有2500万,到1595年只剩下130多万,光是1576年的瘟疫便使原住民死亡达40%—50%。

有人估计在16世纪80多年中,中、南美洲连附近海岛在内,原住民死亡达5000万。

在15世纪的90年代,美洲原住民原来比欧洲人口还要多,占当时全世界人口的20%,可是100年之后只占3%。

由于美洲原有人口的大量死亡,西班牙人在新大陆便遭遇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到处出现无人耕种、开发的荒地,不得不从非洲购买黑奴来增加劳动力。

15世纪,葡萄牙人沿非洲西岸探险,他们在那里有好些据点可以收购黑奴运往美洲,使西属美洲的矿场、牧场获得充足的劳动力。

1580—1640年葡萄牙王位由西班牙国王兼摄,因为葡王于1580年逝世后,没有承继人。葡萄牙人在政治上失去独立地位,西班牙王为着要补偿他们的损失,特准葡人从事奴隶贸易,把西非黑奴大量运往美洲出售获利。

当时在美洲大陆,就墨西哥来说,一个奴隶可卖400西班牙银元(简称西元,peso),在秘鲁的卖价为550西元。

在16世纪最后25年,非洲西部的安哥拉(Angola)每年约输出黑奴23,000人。

这些黑奴贸易,由葡萄牙商人(尤其是葡籍犹太人)经营,葡人在西班牙人手中赚到不少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葡人在西班牙人手中赚到巨额白银后,发现把银从欧洲运到东方来,价值比在西方高,故把大量白银运往亚洲。

在16世纪80年代,每年约有100万“笃卡”(ducat,共约32,000公斤白银)运往远东。

到澳门后,葡人到广州收购丝绸、生丝等货物;另外也有中国商人把货物运到澳门卖给葡商。

在1600年前后,葡萄牙商船由澳门开航往果阿邦,每船有白色生丝1000担、丝绸12,000匹、黄金3—4担,此外又有大量麝香、水银、朱砂、糖、樟脑、黄铜、茯苓、陶瓷器等。

在广州每担生丝售银80两,而到了印度却可卖200两一担,可见其利润之高。

其中樟脑约200担由果阿邦全部转运回葡国,生丝也有一部分运往葡国,其余货物则大部分在印度出售。

当时在印度西岸的果阿邦是葡萄牙人进行欧、亚贸易的重要根据地,故有不少中国货物转运往欧洲。

1603年荷兰海军虏获一艘自澳门开往果阿邦的葡萄牙商船,船上货物后来运回荷兰阿姆斯特丹出售,换取了340万荷盾,约相当于570万银元。

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间的马六甲,是澳门和果阿邦间葡萄牙商船必经之路,但在马六甲被葡人占据130年之后,荷兰海军把葡人打败,于1641年占领马六甲。

此后葡国在澳门、果阿邦间航行的商船,路经马六甲海峡时,便常常受到荷海军的阻扰,从此澳门、果阿邦间的贸易便日渐衰落了。

葡人于1557年占据澳门后,又向北发展对日本长崎的贸易。

嘉靖年间(1522—1566),日本海盗(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明政府禁止中国商人从事对日贸易,可是澳门葡人收购中国货物运往日本长崎出售,明政府却无从禁止。

因此葡萄牙商人以澳门为根据地,乘机发展中国与日本间的贸易,而中国商人欲与日本贸易,只有走私一途,而走私是违法的,风险非常之大。

由于这种特殊情况,澳门葡人将中国丝绸、生丝等日本人亟需的中国货物运往日本高价出售,自然赚取巨额的利润。

葡人运往日本的货物与运往果阿邦的有些相同,如各种颜色的生丝、丝绸,以及黄金、麝香等,除此之外,中国药材如大黄、甘草、茯苓等,也大量运往日本出卖。

大黄在澳门以2.5两一担收购,但在日本却以5两一担出售;甘草每担在澳门售银3两,到了日本则为9—10两;陶瓷器、水银、锡、丝、糖等差不多都是这样。

在16、17世纪,日本是银矿生产比较丰富的国家。1618—1627年,日本有一银矿名佐渡银矿,每年缴纳30吨白银给政府作为矿产税,相当于1/3至1/2的生产量,可推知佐渡银矿每年起码生产60吨至90吨白银。

另一个银矿名生野银矿,在16世纪末,每年向丰臣秀吉缴纳税银10,000公斤。17世纪初,岩美银矿每年缴纳给德川家康12,000公斤的银子。

日本银矿产量如此丰富,葡萄牙商船自然愿意把中国货物运往长崎出售,把大量银子运输出口,在1599—1637年总共输出银5800万两。

葡船每年运出银:1635年,3艘船输出银150万两;1636年,4艘船输出银235万两;1637年,6艘船输出银260万两;1638年,输出银125万两。其中大部分可能都转运入中国,以便购买中国货物。

除了美洲白银,日本白银也为中国所吸收。但1638年以后葡萄牙船再不能从事对日贸易,因为1637年日本基督教徒发动叛变,葡萄牙耶稣会教士也牵涉在内。

葡国耶稣会士随着澳门、长崎贸易的发展,到日本传教,传教的成绩很好,却为信仰神道或佛教的日本人所激烈反对,他们认为日本教徒听从欧籍神父的话更甚于政府,于是发生冲突。

1637年日本基督教徒发动叛乱,政府于1638年派兵平定,发现葡萄牙神父牵连在内,故从1639开始禁止葡船由澳门前往长崎贸易。

葡萄牙人虽然失去中、日航线的财路,但是幸而在此之前澳门葡人又已开辟另外一条商业路线,前往菲律宾贸易。

菲律宾自1565年开始被西班牙人占领,西班牙与葡萄牙本来互不兼容,但在16、17世纪之交,荷兰人开始到东方来从事海上活动,而荷兰海军力量强大,西班牙与葡萄牙必须合作才能应付;同时,1580年葡国王位由西班牙王兼摄,使西、葡合作变成可能,故澳门的葡萄牙人乘机大量运输中国货物到菲律宾去卖。

荷兰海军势力强大,曾于1622年自东印度出发,欲以武力攻占澳门,可是葡人以逸待劳,击败了远道来攻的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葡人利用黑人作战,出战前先给黑人喝酒,使他们勇不可当,最后把敌人打败。同时,葡军的炮弹击中了荷兰的军火船,以致荷军被迫撤退。

基于唇齿相依的情势,西班牙与葡萄牙不得不合作对付强大的敌人荷兰。荷兰又欲占领菲律宾,故用海军封锁菲岛,中国商船也被禁止运货赴菲。

荷兰人在1624年侵占台湾,以台湾南部为根据地,拦阻福建出海到菲律宾的中国商船,这样却使葡萄牙人在中国澳门到菲律宾的航线上从事贸易变得较为理想,因为台湾距离澳门较远,荷人较不易拦阻。

因此虽然在1638年后不能再经营对日贸易,但葡萄牙人还有机会发展与澳门、马尼拉间的贸易。

因为在菲律宾可以赚到西班牙人自美洲大量运来的银子,所以到菲律宾的中国商人人数大为增加,相对之下西班牙人却显得较少。

西班牙人怕自己在菲律宾的统治受到威胁,因此在1603年及1639年,两次和中国人发生冲突,1603年华人在菲律宾被杀的超过25,000人,在1639年也有20,000多人被杀。

由于中、西冲突,此后开往菲律宾的中国商船自然大减;但西班牙人却亟须中国货物输入菲岛,再转运往美洲,以便维持太平洋航线的营运。澳门的葡萄牙人遂乘机大量运送中国生丝、丝绸等货物到菲律宾去,售给西班牙人。

根据马尼拉海关的统计,在1611—1615年入口关税中,向中国货物抽的占91.5%,可以想象中国货物与菲律宾关系的密切,而此时货物主要由中国内地运出;可是到了1641—1642年,中国货物占马尼拉入口关税总额的92.06%,而其中50.06%由澳门运出,内地直接出口的只占51.5%。由此可见葡萄牙人以澳门为据点来发展中、菲贸易的情况。

总括上述,可知中国进口的白银,一部分由美洲新大陆运到西班牙,再由葡萄牙人赚取之后转运到中国来;另一部分由西班牙人自美洲运往菲律宾,再由葡萄牙人运到澳门,然后流入中国内地;也有一部分是由葡萄牙人自日本运往澳门,再运入中国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