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晓声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书中的这段话值得每一个来自底层社会的普通人深思:

绝大多数市民阶层或草根阶层的子女,若不能自幼摆脱娱乐文艺之泡沫的侵袭,即使有了大学文凭,却只不过能成为比比皆是的脑力劳动者。

“知识改变命运” 这一规律,也仅仅是将他们从父辈那样的 “体力劳动者” 转变为脑力劳动者而已。

在人们的观念中,富则从商,贵则从政。似乎只有非富即贵,方能跻身于上流社会,获取更多更高品质的资源以及更多的话语权,成为所谓的 “人上人”。

然而,如今社会各阶层基本已趋于稳定固化。二八定律揭示出这个社会中 80% 的社会财富由 20% 的人掌控。实际上,现实情况更为严峻,资本牢牢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想要进入他们的圈子,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这使得由穷变富、实现阶层跨越变得难上加难。

因为一个人永远无法获得超出自身认知范围的财富。如果意外获得,那或许是幸运,但这些意外之财很有可能会因自身有限的认知而将人拖入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老师的名作,首版于 1997 年,再版于 2021 年。虽然书中陈述的是二十多年前的国情,但二十多年前的种种正是当下诸多事端的根源。

这本书的语言极为犀利,依次对资产阶层、买办阶层、中产阶层、知识分子、平民、贫民、农民和农民工、黑社会和 “灰” 社会进行了描写,将原本难以名状的社会状况条分缕析地一一呈现。读完之后,能让人迅速认清现实,摒弃幻想。

领导阶层的子女通常要比普通人成熟十岁左右。比如你今年 35 岁,与 25 岁的他们相处,交流毫无障碍,甚至他们对许多事情的见解和认知会超越你。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十分谨慎,朋友圈几乎不发布什么内容。查看这些人的履历,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人生规划。交换生、大学生入伍、海外交流、考公考编,一个都不落下,安排得井然有序。他们低调沉稳,关键是富有内涵。

底层阶级遵循丛林法则,而处于高位的人更多考虑的是信息互换,这就如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样,已经上升到了精神需求层面。

所以说,在中国,无论你想要做什么,都必须先了解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