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征明老年画像

文征明乃诗文书画四绝,研究他也是特别有意思的,并且文家在文征明后,还是能人辈出,其子文嘉、文彭很厉害,他的侄子文伯仁也是书画大家,到了第三代特别出彩的没有,第四代就厉害了,文震孟乃状元郎,官至大学士,文震亨写有《长物志》,在甲申之乱里投水殉节,乃大义之士。文家的儒风气息很重,性格刚直。我们在《文征明传》( )。我把他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科考前期,科考时期,翰林院待招时期和主吴中风雅时期。分得有些简单粗暴,但是还是适合文征明的,因为他的科举考试实在是跨不过的梗啊!

科考前期

1470-1495

26岁之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一岁

十一月初六日生。世居苏州府曹家巷。

成化八年壬辰(1472)三岁

这一年他的父亲文林考中进士,被分配到温州永嘉当县令文林携妻子祁守端和儿子文奎、文壁(徵明)来到永嘉。很快地母祁氏带着文徵明兄弟返回故里。文林一上任永嘉知县,即显示出其非凡的政治才能。他先后修建县学、王右军祠、东瓯王庙、文信国公祠等。同时大规模浚治海坛陡门,使城内河道畅通,舟船往来如梭。于是百姓夸赞,廉名远扬,在永嘉任上四年,“治行为浙江诸邑最”,朝廷表彰为“浙令第一”。

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七岁

生而外椎,时方能立。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就抚于里中外祖母家。

小时候体弱多病,到了七岁才能站立走路。但是这一年,他的母亲离开了他,兄弟两人寄居在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八岁

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父林独器之,以为当晚成。当别人都不看好文征明的时候,他的父亲相信这个孩子以后一定能成器。

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九岁

冬,祖洪自涞水教谕谢病归。他的爷爷文洪因为身体原因,在涞水教谕任上辞职,回到苏州。老先生应该给孙子做些文化上的启蒙。

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十岁

八月,祖洪卒,年五十四岁。爷爷陪伴孙子近一年的时间。也给孩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这个时候文征明还不能清楚地表达。此年初,文林永嘉任期已满,考绩进京。在文洪去世后,文林以丁忧解官。接下来的三年时间,文征明有父亲陪伴,在学习上也得到父亲的熏习。

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十一岁

始能言语,就外塾。到了十一岁,才能说话,真是个“笨小孩”。这个时候家里人让他到私塾学习。

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十三岁

父林起复知博平县。徵明随侍。文征明在私塾学习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开始跟随父亲。他的父亲学问和德行俱佳,这也是难得的学习榜样。接下来的近三年,都在博平度过,并在儒学学宫就读。

博平历史悠久,春秋时为齐国博陵邑,到秦朝时属东郡,西汉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博平县,宋景佑四年(1037年)博平县城迁至宽河镇(今博平)。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后人为纪念孔子至此,立“孔子回辕处”碑纪念,并将渡口改称“鸣犊口”,将此段河道改称“鸣犊河”。

这一年,文林丁忧服满,朝廷命其知山东博平县。博平地偏土贫,环境恶劣,文林曾在《博平春半述怀》中描述过这里的环境:“土城半颓人十户,月出无烟望多树。树枯自念天正寒,雪消忽计春将暮。却怜青帝亦世情,可奈东风不相顾。”

在博平的这些年,也是文征明性格的塑造期,也将影响他的一生。

徵明写过一首《饭蔬》诗描写自己的生活:“饭蔬对客多豪气,烧叶读书无苦声。穷鬓甘心末相笑,有人风雪抱饥行。”。

文林于博平虽在任时间不长,但政绩突出。他居官勤谨,迁庙学、疏河道,百废修举,一改旧貌。但“处置子粒”及“伐梨”两件事,得罪了一些权贵,影响了文林的升迁。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文林升任南京太仆寺丞(正六品)。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十六岁

父林以考绩还朝,徵明随侍。寻补南京太仆寺丞,这个是养马的闲职,故谒告(请假)还里。返吴后,徵明与唐寅、都穆订交;从穆学诗。寅亦时来徵明家,向文林请益。

命运的齿轮从这里开始转动!

这些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们,在往后的岁月里,撑起了吴中诗书画的半边天!少年歌行从此起!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十七岁

在去滁州之前,文征明、唐伯虎参加了一次生日祝寿宴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唐寅《贞寿堂图》(局部)

28.2×102cm 故宫博物院藏

周希正于成化庚子(成化十六年,1480)举于乡,以乙榜授今官,为嘉祥教谕,奉其母楼孺人养于官,而名其堂曰“贞寿”。成化二十二年(1486),周母楼孺人年八十,文徵明题《贞寿卷》为周母致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释文:

萱亲在鲁子居吴,甘旨难承旦晚娱。彩侍夜常形梦寐,人生八十过须臾。霜归短发浑垂白,花映慈颜不改朱。春酒一杯遥致祝,肯谇千里涉崎岖。衡山文壁。

老母亲现在在鲁地居住,而您身在吴地,难以早晚承欢膝下,享受与她共度的欢乐时光。晚上,您常常在梦中见到那些色彩斑斓的侍奉场景,人生匆匆,转眼间老母亲已经八十高龄,时间过得真快。岁月让她的短发已经变得花白,但她的慈祥面容却依然红润如初,如同花朵映照般美丽。一杯春酒,远远地向着母亲的方向举杯祝福,感谢她一生艰辛的付出。

十七岁时的书法,已经见风貌。他的行书一直没有脱开这种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看他十七岁时候的行书与89岁时候的行书,在风格上有相似处。

后与兄奎侍父在滁州南京太仆寺。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置太仆寺于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所以,文林做南京太仆寺丞这段时间,并非是在南京。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十八岁

随父在滁,读书务稽古人之德,能自得师。

为太仆寺少卿,文徵明以僚友弟子,给事左右。这个时候,开始做一些实习工作。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十九岁

自滁还里,为邑诸生。岁试时,宗师批其字不佳,置三等。由是精研书法,刻意临学。与蔡羽、吴爟订交。

蔡羽从小丧父,由母亲亲自教授读书。十二岁能操笔作文,富有奇气。稍长以后,便把家里的书都读完了。后师从王鏊。嘉靖十三年(1534)六十四岁获贡生,授南京翰林院孔目。三年后退休回西山,卒于东蔡故居,享年七十一岁,葬于谷堆山祖墓,文徵明为其作有墓志铭。蔡羽祠的《蔡九逵像赞碑》,赞其“少孤能文,华而不靡,秩卑望隆,士林仰跛”。吴门书派三家之一的王宠(字履吉),早年即师事蔡羽。

文征明真是被考试耽误了半生啊,看他十七岁时候的行书,写得都有自己的风格了,但是考试的时候还被老师“批其字不佳”!

弘治二年己酉(1489)二十岁

时学官严厉,拘文法,循章句。徵明习程式之文,而中心窃鄙之。以其间隙读《左传》、《史记》、两《汉书》及古今文集。与祝明、都穆、唐寅倡为古文辞。祝允明、杨循吉皆折辈行相交。

初识沈周,观沈周画《长江万里图》于双娥精舍,意颇歆会,因从周学画。周初不欲徵明以艺事妨举业,终乃倾以相授;且极爱重之。

这一年,他生命里的贵人出现了,就是沈周()。沈周对他的影响不仅仅是绘画,做人,文学,风雅生活,都有较大影响。

弘治三年庚戌(1490)二十一岁

春,以省父至滁,游琅琊山、醉翁亭。

弘治四年辛亥(1491)二十二岁

从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应祯书迹清古,以书诀授徵明。秋,返里。

文徵明19岁考入长洲县学为生员,因岁考时书法不佳,只排在第三等。于是他发奋练字,勤习不断。为了让儿子更上层楼,文林于是让文徵明跟随书法大家李应祯学习书法。李应祯是景泰四年的举人,成化年间以善书选为中书舍人。弘治四年(1491),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后致仕。他篆隶楷行草兼备,尚古法。他还是祝允明的岳父。

李应桢指点其道:“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

既能入,又能出,有自家面目。这对文征明的书法之格影响甚大。

文征明于《跋李少卿帖》中云:

(应祯)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大小、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盖公虽潜心古法,而所自得为多,当为国朝第一。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今人莫能为也。予虽知之,而心手不逮,盖数年来未始有得。

公既多阅古帖,又深诣三昧,遂自成家,而古法不亡。尝一日,阅某书有涉玉局(苏东坡)笔意,因大咤曰:“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踵?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

弘治五年壬子(1492)二十三岁

父林移病归,适李应祯致仕,同舟东归,相从甚乐。抵家后,于所居隙地筑停云馆。娶昆山吴愈第三女。徵明内行淳古,与夫人白首相庄,生平无二色。从史鉴、赵宽游。与朱存理、邢参等交游。

这是文征明风雅生活的开始,吴中的文化圈,慢慢地有了这位新人。

弘治六年癸丑(1493)二十四岁

七月,祖母吕氏卒。

秋,至江浦。以父命从庄昶游。冬,归。

是年,李应祯卒。

他的祖母、老师相继离开他,这是他生命里重要的人啊,开始经历死生离别之苦。

弘治七年甲寅(1494)二十五岁

题友婿王银钩勒竹诗。跋夏昺画《云山图》。得古砚,名之曰“五星”,诗以纪之。时唐寅放诞不羁。徵明虽与风尚各别,而欢然过从无间。

跋东坡《楚颂帖》。初,曾以《孔子庙碑》易朱存理藏《汝南帖》,考定为米芾手临。都穆见而称爱,遂题而归之。

到了接下来的一年,他将进入科考的“噩梦”,近三十年的大好年华,都心系上面。一次次失利,一次次的打击下,这是老天对他的考验?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文征明有才,但不在举业上。三十年的科举考试,淬炼了他的心性。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这一句,文征明受得!

好,科举之前的文征明生平,就到这里。接下来会有三篇,科举时期,文待诏时期,主吴中风雅时期。一步步,更为细致地了解文征明。

注:此文参考周道振《文征明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