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从创造到模仿,尝试改变你解决问题的思路
九霄心理
2024-11-12 18:26山东
从创造到模仿,尝试改变你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科学技术的层面来讲,发明创造当然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是就人格发展、心理发展而言,创造远不如模仿。创造给心理发展带来了无尽的风险,下文会详细说明。而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大部分人也都同样遇到过。从古至今五千年的智慧,已经解决了绝大部分的心理问题、人生困惑。
历史留给我们的智慧暂且不说,当下更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遇到的问题、想要询问的答案,几乎都能够从身边的案例中获得领悟。因此,我们几乎不需要动脑子去创造什么东西,只需要勤奋一些、刻苦一些就能够找到人生的答案。
创造带来的风险
思维进入死胡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讲的创造,不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发明创造。本文所讲的创造,指的是“在人格发展过程中,走向了一条未曾有过的道路”。通俗来讲,就是个体在遇到挫折、困境、痛苦、烦恼时,要对当前的处境做一个诠释、理解、解释,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思维会走向一个未曾有人走过的道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死胡同。
比如,一个人遭遇了他认为的重大打击(被人抛弃了),他的大脑必然会翻来覆去想这件事。如果他对这件事的解释与大部分人都不一样,就可以理解为他在进行“创造”。而这些创造出来的解释,只会让他们变得偏执、固执、僵化。
以症状的形式解决问题
创造有时候带来的是以症状的形式解决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金庸小说中的欧阳锋学习了郭靖写的假的武功秘籍,尽管这本秘籍是创造、编造出来的,但是欧阳锋仍然练成了绝世武功,可是他人也变得疯疯癫癫了。许多时候人们以为想明白了一些问题,实际上他只是在以症状的形式继续活着而已。
比如,一个人小时候极少获得父母的关心、陪伴和认同,他对此解释为自己是父母的累赘,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于是,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就变成了疏远身边所有的人。但凡有一个人对自己好,他就不顾一切的依赖上对方,这就是他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