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给大家在文章中科普,在心血管疾病预防过程中,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靶点。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控制到1.8mmol/L以下。

最近有读者朋友在下方留言说:低密度脂蛋白不能太低,低于1.8会得直肠癌?是真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个说法,当然也并非空穴来风,但有些对于相关研究断章取义的理解,以及网络上一些为了吸引眼球而给出的惊悚结论,是这种“谣言”被广泛传播,并引起某些读者朋友困惑的主要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得过低,到底有没有风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到底应该降到多少才更安全?今天就来和大家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8,会得直肠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来回答读者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8以下,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的基本靶点,这个值对于降低心血管风险至关重要,而且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低密度脂蛋白降到这个程度会加大患癌风险。

而之所以会有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8会增加癌症风险的说法,大多数的“证据”都是来自于2020年瑞金医院发表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属于中国心脏代谢疾病与癌症队列研究,共纳入了13.8万人,研究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癌症风险的增加呈负相关。

研究中发现,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3.37mmol/L的人群相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1.8mmol/L的癌症风险增加了48%,1.8到2.6mmol/L的人群癌症风险增加了21%。2.6mmol/L以上的人群风险无显著增加。

如果单看这个数据,确实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癌症风险越高的情况,但如果我们深入地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罹患癌症的高风险人群是高龄人群,男性,有吸烟饮酒习惯,蔬菜水果摄入少,糖尿病患者

这些人群即使是不考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本身就是癌症的高风险人群,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8以下,与癌症的风险升高,并不能建立直接的关联关系。当然也更不能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8,就会得直肠癌了。

低密度脂蛋白真的越低越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密度脂蛋白是人体胆固醇的主要载体。也是在人体血液中向各个组织器官输送脂质营养的主要成分。对于已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较低水平,能够有助于稳定斑块,延缓甚至适度的“逆转”动脉硬化问题,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带来的心脑血管风险。

但对于人体的总体健康来说,胆固醇也并非一无是处的垃圾,在激素合成,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合成,免疫系统的维护,大脑健康营养,胆汁生产等方面,胆固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胆固醇如果降到极低水平,例如低于0.9mmol/L,确实可能会对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营养状态带来潜在的不良影响。

除了可能带来的癌症风险的进一步升高外,2019年发表的一项中国研究中发现,如果低密度脂蛋白降得过低,脑梗的风险虽然会进一步降低,但脑出血的风险反而会进一步升高。

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极低水平,另一个风险是用药的风险。一般说来,单纯通过生活调理,是不可能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低水平的,即使是1.8的二级预防靶点标准,一般也需要服用他汀,使用PCSK9抑制剂等药物才能控制到,如果想要降到极低水平,势必就需要增加用药量,而高剂量的用药,也会带来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的增加,如果因为大量用药,造成药源性的健康危害,当然也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我们还是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自身的控制目标,达到营养输送的和心血管风险控制的平衡,控制低密度脂蛋白不必过于激进,但也不可听信一些传言,该控制而不敢去控制。

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以下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1. 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属于中低风险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如果能够在3.4mmol/L以下,就是很合理健康的水平,如果稍有超标,也应该结合情况,先做生活干预调理,不建议直接服用药物对血脂进行控制。
  2. 如果是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二级预防的靶点仍然是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以下,这个仍然不应动摇,对于有超高危风险的人群,也可以结合情况控制的1.4以下,但尽量不应低于1.0mmol/L。
  3. 对于属于心血管风险高危,但尚未发作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不妨将2.6mmol/L作为目标,这个目标能够延缓动脉硬化进展,是一个较为平衡的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