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刚刚两年,美国又马不停蹄奔赴中南半岛。好容易休兵止戈,本应闭关恢复元气,美国为何如此“不辞辛劳”?
这要从法属印支殖民地(含越南、老挝、柬埔寨)说起,二战中该殖民地被日军侵占,战后法国回归试图恢复对该地区的统治,结果在越南抗法战争中败北。
1954年日内瓦会议各国商定,印支停火,以北纬17度线为南北越停火线,法国殖民统治至此终结。
和平当然是好事,可是美国很着急,时值美苏冷战期,如果法国退出印支地区,苏联将趁机介入,必会在中南半岛掀起红色浪潮。在美国眼中,意识形态的争夺是件顶顶要紧的事。
因此从1955年起,美国开始扶植南越亲美政权,试图遏制该地区赤化势头。哪知一步错步步错,从此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从1955年到1975年,一陷就是20年。
由此提出一个问题,美国在朝鲜和越南同样是不遗余力深度介入,为何朝鲜战争3年结束,而越战一打就是20年?
两场战争过程不同
朝鲜战争从一开始就进入高潮,干净利落五次战役打下来,把原本趾高气扬的美联军赶回38度线以南。自知没有胜算的美联军只能接受现实,坐回谈判桌前。况且美国的核心利益在欧洲,没必要把家底都扔到朝鲜战场。
越南的情况大不相同,明面上的对手只有北越部队,和当年志愿军的实力相差甚远,因此美国得以“小火慢炖从容应对”。
越战随着事态变化和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从1955到1960年,美国主要是支持南越政权,达到遏制打压赤化扩散的目的。
1961~1964年,美国逐渐加大介入力度,派出军事顾问及小规模部队,秘密开展军事行动。美国也不想把事搞大,以免引来周边大国关注,谁知怕啥来啥,北越同阵营国家也介入进来,使得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事情还是闹大了,1965~1968年是美军直接参战阶段,既然已经撕破脸那就不装了,顶峰时期美国在越南投入了50余万军队。这也是越战中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在此期间美军共出动30余万架次战机轰炸北越目标。
1969~1975年,随着反战行动的扩大化以及国际舆论声讨,面临极大压力的美国开始通过和谈解决越南问题,该阶段大体是美军逐步撤出的过程,1975年越南完成统一。
由上可见,美国对越南的介入是由浅及深再由深及浅,最终脱离的过程,并非押上所有筹码孤注一掷,从而使越战进程大为延长。
战争形式不同
朝鲜战场多为大兵团对抗,规模和烈度都相当巨大,对于国力的损耗也是如此,即如美国之强大,也难以承担。而对手的实力也令美国意识到,尽早结束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越战从本质上更像一场“维持治安行动”,美国的目的是遏制赤化驱逐越共。对手主要以游击队形式存在,这注定其规模有限但战斗频次极高。
游击队的隐蔽游动特性,也使美军难点在于“发现”对手,他们只能派出小分队钻进密林,或是通过空中优势进行打击,这是一场“蚂蚁啃骨头”式的消耗战。
北纬17度线
朝鲜战争和越战是存在因果关系的,在朝鲜美军自认天下无敌,敢于突破38度线,但后果也是不忍直视的。
在越南,美军明显接受了上次的教训,总体上显得较为克制,再不敢轻越雷池,北纬17度线将美军牢牢“焊”在了越南南部。
北越则不同,他们可以进入南方打游击,或是在南越发展和建立大批南越抵抗力量。
由此出现以下一幕,北越不用担心后方安全,可以集中精力对付美军,而美军却在遍地越共游击队的打击下无所遁形。美军:这仗打得憋屈啊!
朝鲜战争和越战都是反侵略战争,但过程和形式大相径庭,由此导致两者在时间上的巨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