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11月再次降息,为中国央行进一步货币宽松提供了空间,央行后续政策动向值得关注。
近日,在央行行长向全国人大所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关于未来的货币政策方向,明确提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的基调。
如何理解“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对于我们未来把握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走向具有重要指示性意义。
货币政策:支持性立场,加大调控强度
关于“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细节问题,报告中又分几个方面做了论述。
其中较为值得注意的是“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强度”。
“支持性货币政策”的表述值得玩味。这表明面对宏观经济的不断下行,以及随着美联储降息腾出空间,中国货币政策开始强化对经济的支持,放到了政策工具中较为突出的位置。
而“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强度”则说明,“货币宽松”已经在目前甚至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成为中国金融政策的基调,并且宽松程度仍有可能加大。
但这样的宽松是否可以理解为“大放水”?目前看央行的动作仍是谨慎操作、循序渐进的。
一方面是在跟踪美联储降息的节奏,另外也应该是在关注经济复苏、通货膨胀和人民币汇率等方面数据的反应。
货币强化对重点领域的支持:股市和房地产应成重点
除了总量层面的基调明确为“宽松”,关于结构性方面,央行也强调了“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
“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具体指向是什么?从9月以来的政策动向看,股市和房地产这两大事关居民与企业资产重要配置的领域,会被重点支持。
目前可以明确的是,股市和房地产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已被管理层充分认知。
9月以来,无论是加大资金直接进入股市,还是降低存量房贷款利率、加强购房信贷支持,都体现了管理层托底、搞活两个市场的强烈意愿。
人民币汇率: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关于货币政策中另外一个重要领域——人民币汇率,央行的表述为“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这或许也是对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跌的回应。
按说美联储降息,人民币汇率应该上升。但随着中国央行也同步降息,特别是特朗普当选后中美贸易等方面面临重大不确定,对人民币汇率构成利空。
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升破7.2,既然央行表态“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那后续会出手托底汇率,市场预期的汇率底线可能在7.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