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不仅在军队实行了军衔制,而且在全国同步实行行政级别工资制。按照当时的军衔等级行政级别对应关系,元帅以行政三级工资待遇为主,大将则以行政四级工资待遇为主。由于工资待遇与个人利益直接相关,党中央为了照顾那些资历老、战功大,但职务、军衔相对较低的人,往往会在行政待遇上作出适当平衡调整,因此就有了“低职、低衔、高行政级”的现象。

在开国大将之中,张云逸就是个特例:在大将序列排名第七,却是大将之中唯一享受与元帅同级别行政工资待遇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张云逸大将的一些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云逸大将

首先,张云逸资历深,起初本是元帅候选人

说起张云逸,肯定有部分人对他不甚了解。毕竟开国十大将里,张云逸排名并不靠前,知名度也就相对较低。虽然论战功,张云逸或许比不上粟裕、陈赓等人,但是论资历,张云逸不仅可以轻松碾压其他大将,就连十大元帅中也只有资历最老的朱德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张云逸的资历到底有多深?那还得从辛亥革命之前说起。

1892年,张云逸出生在海南文昌的一个小村庄。16岁的时候,受同乡进步人士影响,张云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陆军小学堂,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一边认真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教育,一边积极主动从事革命活动。

1909年10月,刚刚17岁的张云逸秘密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了当时同盟会当中最年轻的会员。而相隔一个月之后,21岁的朱德也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中国革命烽烟四起,张云逸离开陆小,义无反顾投身于旨在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的浪潮之中,参加了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凭借一腔热血,张云逸自告奋勇担任了起义军的炸弹队队长,主攻两广总督府,险些成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而同一时期,粟裕、陈赓等其他开国大将,几乎都还未过总角之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花岗起义中被捕的革命志士

军阀混战的北洋时期,张云逸因为骁勇善战,被孙中山纳入大帅府做参谋,与同为参谋的蒋介石一同吃住。1925年北伐战争刚开始时,张云逸已官拜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少将参谋长,这在国民党军队中已是名副其实的实权人物。同一时期的叶挺才只不过是团长,而林彪,也才只是张云逸麾下的一个小排长。

北伐时期,正值国共合作。张云逸逐渐意识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奋斗目标是截然不同的,相比之下,共产党人有着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担当以及不惜为革命牺牲自己生命的革命意志,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于是,1925年10月,张云逸在武汉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张云逸在国民党中的身份地位,开展各种兵运工作,不仅顺利让自己所在的第25师大部分官兵参加了南昌起义,而且他还举荐了共产党员卢德铭担任该师的警卫团团长,为此后爆发的秋收起义争取了革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云逸在北伐期间就已是国民党少将

秋收起义之后,张云逸又奉命赶往广西,凭借其同盟会的老资格,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广西警备第四大队队长兼教导总队副队长和南宁市警备司令。经过几个月的整顿,张云逸成功地把教导总队和警备第4大队这两支旧式部队改造成新型人民武装,为百色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张云逸历任红军第七军军长、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等职。长征结束后,张云逸被选为中革军委委员,并以红军后方司令部代理司令员的身份,前往广州、香港、桂林、福州等地,在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按照毛泽东的话讲:“共产党能对国民党将领说话的人不多,张云逸是其一。”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云逸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和整编,并担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我们熟知的粟裕此时仅是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从级别上讲,粟裕当时正是张云逸的下级。“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进行了重建,张云逸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在陈毅去延安的时候,总是让张云逸代理军长职务,全面主持新四军的军事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云逸(左二)与叶挺、项英、粟裕等人

解放战争时期,已经50多岁的张云逸先后在中共华中局、华东局任职,主要负责后方工作。

1953年解放军总干部部在拟定元帅候选人名单时,张云逸以中革军委委员的身份被列入其中。尽管未能被评为元帅,但在开国大将中,有幸列为元帅候选人的只有张云逸和粟裕两人。粟裕主要靠的是军功,而张云逸则主要凭借的是资深的履历。拥有如此资历,张云逸就算不授军衔,他所享受的行政待遇也不会低。比如早期同盟会成员程潜、资历略逊于张云逸的蔡廷锴、同样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张治中、傅作义等人虽然没有授军衔,但都是享受行政三级待遇。也就是说,张云逸之所以能享受行政三级待遇,主要靠的资历,而不是军衔。

其次,张云逸是中共七大中央委员会委员,本就享受行政三级待遇

除了资历很深之外,张云逸能够享受元帅级别的行政待遇,与他当时的行政职务密不可分。

在全军首次实行军衔制之前,中央政府早在建国伊始就在各级党政机关开始评定行政级别。在1950年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评定中,规定凡是“七大中央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一律评为行政三级;而“七大中央候补委员”以及“政务院政务委员”则可评行政四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云逸一家合影

张云逸不仅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选举为中央委员(十大元帅也都是七大中央委员),而且在建国后也被推举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同样被授大将军衔的粟裕、黄克诚、陈赓等人仅仅是七大中央候补委员,在行政级别上,张云逸就比其他大将要高一级。

原本按照行政级别划分,国家主席是一级,政务院总理是二级,元帅是三级,大将是四级。但后来毛泽东提议,将行政一、二、三级合并,统统执行行政三级标准,这才有了张云逸大将享受最高级行政待遇的说法。

在1955年大授衔时,张云逸虽然只是大将军衔,但他的行政级别并非大将所对应的行政四级,而是与十位元帅相同的行政三级。因此,就算张云逸被授上将或者没有军衔,他本该享受的行政三级待遇,也不会改变!

结语

毛主席曾经点名赞扬张云逸大将:“老成持重,威望颇高”。尽管享受着元帅级行政工资待遇,但是他在衣食住行方面却始终崇尚节俭,并且常常教会家里人说:“一块破布也能用来纳鞋底,一块豆腐渣也能用来喂猪。”为了帮助家乡筹办学校,张云逸直接卖掉文昌的老房子,并将所得全部用于支持家乡的教育工作。

纵观张云逸将军一生,“以遂初志,而尽己责”始终是他不变的信念。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是当之无愧的“模范共产党员”。

参考资料:

《张云逸党内“长者”,老将雄风》 马昌博

《50年代定为行政4级以上干部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