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上午7:49分(美国夏威夷时间),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在南云忠一的直接指挥下,密集轰炸了停靠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仅仅半个小时后,靠着战船群排成一线的美国7艘战列舰被烧毁、下沉或者重创,将近200架战机被炸毁,2500多名美国士兵一命呜呼。

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美国总统罗斯福直呼这是“永载不名誉历史的一天”。第二天也就是12月8日,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标志着太平洋战争正式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进入了最大规模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模拟偷袭珍珠港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来激怒美国呢?

一、日本南进战略的必然选择

1937年,日本全面发起侵华战争以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一方面,北部的苏联虎视眈眈,不愿意看到日本在东北亚做大,独吞偌大的中国;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在中国拥有广泛利益,随着入侵中国,势必造成与其他西方大国的利益冲突。而中国政府也在极力借势苏联和欧美世界,以对抗日本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沟桥见证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这种形势下,日本就面临着战略的选择。按照日本人自己的说法:“我们不再只是简单消极地应对世界局势的变化,而是要自己主动地指导世界的变化,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世界新秩序。”

当时,日本有北进和向南两个战略选择。北进战略,就是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向北夺取广袤的西伯利亚;南进战略,就是把美国、英国作为主要假想敌,进攻南洋群岛。

对于这两个战略方向,日本高层分歧明显,争论不休。陆军主张南进,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而海军则坚持北进,主张以中国为根据地,向北进攻西伯利亚。

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决策层索性采取折中方案,采取“南北并进”战略。

但北进战略率先得到实施。1939年8月,日本关东军在中国内蒙古与蒙古交界地区向苏军发起军事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朱可夫元帅

斯大林等苏联高层敏锐地觉察到日本其本意是在试探苏军的实力,为其日后进攻苏联做准备。为了不留后患,苏联决定全力反击。斯大林派出了后来声名赫赫的朱可夫指挥这场反击战。结果,在苏联的坚决对抗下,日本遭受了近代以来的首次大败,伤亡被俘人数超过六万,损失660多架战机。日本人清晰地认识到,苏联不可战胜。于是,日本请求和谈,苏联战略中心在欧洲也无意扩大战果,双方于11941年初正式签订《日苏中立条约》。

北进遭遇重大挫折,欧洲战场上法国、荷兰、英国又纷纷惨败于希特勒之手,无暇东顾。在日本人看来,此时是夺取东南亚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的最佳时机,南进策略恰逢其时。

1940年7月,近卫内阁调整军事策略,提出南下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英、法、荷、葡等国殖民地纳入“大东亚新秩序”。同时,确定把强化与纳粹德国、意大利的“强化轴心军事同盟”作为主要外交政策。1940年7月27日,近卫内阁通过《适应世界时局处理纲要》,标志着日本把实现日、德军事同盟,推行南进策略作为了日本的基本国策。

而美国作为太平洋国家,在中国、东南亚存在大量利益,日本的南下必然要触碰美国人的利益。在南进战略下,日美冲突在所难免。

二、日美矛盾的不可调和

二战前期,美国在独立主义政策的主导下,对欧洲、亚洲发生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宣布保持中立。

就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打响前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推动国会批准了《1937年中立法》。其核心要义在于,美国继续保持对战争的中立,但也可以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只不过交战国购买所有“非战争”的物品需要支付现金,并要用自己的船只运走。

同时,这项法案赋予了总统很大权力,他可以决定哪个国家为交战国以及什么产品是非战争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斯福总统

在中日两国爆发全面战争后,罗斯福就精准地运用了这一特权,他不顾现实,拒绝承认中国和日本正处在交战状态,允许美国与日本继续进行不受限制的正常贸易。就这样,美国的武器装备、航空燃料、钢铁、石油等战争战略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

美国在日美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有力地资助了日本的侵略战争,成为日本的帮凶,日本变得更加飞扬跋扈和不可一世。

在1937年的年底,美国人也曾领教日本的嚣张。当时,日本战机低空扫射轰炸,击沉了美国的“帕奈”号军舰,造成2名美国人丧生,30多名士兵受伤的严重事件。即使如此,美国也没有改变中立立场和贸易政策,仅仅以日本人道歉和经济赔偿草草收场。

但随着日本南进战略的实施,日美利益的直接碰撞越来越多,矛盾也日趋加深。1940年7月,罗斯福终于宣布对日本进行贸易限制,禁止向日本销售和船运钢、废铁等物品。

尽管罗斯福并没有完全关闭日美贸易的窗口,但这有限的禁运,对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依然是致命的,海军军令部部长永野修身海军大将估计,现在日本的石油储备可用两年的时间,如果打起仗来,只能使用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日本在占领越南后,与美国占领的菲律宾已经近在咫尺。欧洲战场上德国又势不可挡。欧洲和亚洲的形势,使得美国更加警觉和担心,如果任凭日本一再扩张,德、日一旦在东西方同时得手,国际局势将彻底扭转,中立的美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就这样,美日两国均在一种恐慌中,拉开了冗长的拉锯式谈判。但双方的立场相差太远,日本要求恢复两国的贸易,停止对中国的援助,限制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而美国则强硬回应,日本必须撤出中国,接受美国界定的世界秩序。

谈判毫无进展,使得日本国内以东条英机为代表的强硬派断定,不管是出于控制战略资源的需要,还是为了捍卫侵略利益,还是打破的美国的压制,发起与美国的战争恐怕已经在所难免了!

三、珍珠港的独特位置

如果说日美战争不可避免的话,选择一个强有力的爆破点至关重要。

日本高层将目光聚焦在了珍珠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珍珠港形势图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也是美国夏威夷州府所在地。珍珠港之所以得珍珠之名,则是因为盛产带珍珠的牡蛎。

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的北部,呈西北东南东向分布,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可谓名副其实的太平洋上的咽喉要塞。

美国在1898年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夏威夷后,就把珍珠港作为重要的军事港口进行建设,先后修建了舰艇修理厂、干船坞、燃料供应站、码头和必要的海军设施。其后,又陆续设立了潜艇基地和航空站。

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美国为了更好控制太平洋区域,将珍珠港视为太平洋的前进基地,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到1940年前后,珍珠港已经成为美国在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水域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14米,最多可以停泊500艘舰船。还可以为航空母舰、核潜艇、巡洋舰等大型海军舰只提供维修、保养等服务,珍珠港中有一个岛屿,上面设有福特岛海军航空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此,在日本看来,要剪除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逼迫美国就范,夺取制空太平洋主导权打通南下的道路,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突袭珍珠港,进军东南亚的冒险战略。

结束语: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使得美军损失惨重,暂时取得了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优势,实现了大举进攻东南亚的夙愿。但同时,正是这一出其不意的偷袭,促成了美国直接投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正是美国经济、人力资源的投入,扭转了战争力量的对比,也是日本节节败退的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算是有谋略无战略的鲁莽行为。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重商主义才是美国最明显的特征。宣战以前,美国所坚持的中立,不过是为了确保自己经济最大化的手段而已,发战争财再明显不过。当然,养虎为患的后果必然是为虎所伤。不过庆幸的是,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对深陷抗日之苦的中国人民来说是最好的消息和最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