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记者从考古类学术期刊《大众考古》刊发的《龙首原上,漕渠之旁——西安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初识》一文中获悉,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位于西安市莲湖区的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附近又发现11座粮仓。通过与2012年发掘的粮仓形制、修筑方式对比,确定为同一时期遗迹。综合近年来周边区域的类似发现,考古人员逐步明晰了唐朝时期为都城长安供给粮食的太仓的布局及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莲湖区大白杨村附近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共清理出汉代墓葬80座、沟1条,唐代粮仓11座,明清井2座。 其中,汉代墓葬数量多、分布密集,以小型土洞墓为主,也有少量砖室墓,大多被盗掘,出土器物较少; 唐代粮仓为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

此次发现的粮仓南北成排、东西成列,粮仓上部已被破坏,部分粮仓壁面有烘烤现象,粮仓内没有发现明显粮食残留。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崔启龙博士对粮仓底部遗存进行了分析,发现粮仓底部大多残存有植硅体,主要种类有水稻扇形、芦苇扇形、垂直排列哑铃形和并排哑铃形,说明可能存储过水稻或者粟黍。

2012年,考古人员对大白杨村的一处项目用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粮仓10座,并推断周边至少存在3排24座粮仓。根据以往文献记载、出土遗物及地形地貌关系,考古人员判断此处为唐朝太仓所在地,而2023年发掘的粮仓在性质上也同属唐朝太仓遗址。

唐朝的粮仓主要有六种: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和义仓,其中太仓是都城储粮的大仓,向长安城百万人口供应粮食,意义十分重要。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地处龙首原高地之上、唐长安城北禁苑之内、汉长安城东南,地势较周边高且平坦,方便排水,是粮食储存的理想区域。

目前大白杨周边区域的唐代粮仓遗址不断被发现,长安城太仓的布局及范围也逐步明晰起来。考古人员从太仓铭砖中“十二街”“街东第二院,从北向南第六行,从西向东第九窖”“大街西,从北向南第一院,从北向南第六行,从西向东第十三窖”等记录,推测太仓的规模十分庞大,中间可能有纵横十字大街和由其分割成的不同场院。

汉唐时期关中地区作为都城所在地,由于人口众多,所产粮食无法自足,需要从东部调集大量粮食进行补充,而水运是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记载:“大白杨村东南部,东距朱宏路约100米存在大白杨漕河码头,是汉唐时期长安城的漕运码头遗址。”专家推断在唐代大白杨区域位于多条漕渠交汇之处,存在可供物资运输的漕运码头,在周边建粮仓可充分利用码头交通便捷之优势,将各地所运来的粮食就近存储。

而目前已被发掘的洛阳含嘉仓与长安太仓同为国家核心仓储设施,专家通过对洛阳含嘉仓城布局的分析,判断与它布局相近的大白杨太仓,应该包含以大白杨粮仓为主体的仓储区、大白杨漕河码头及周边区域的纳粮区,以及一定范围的量覆、扬掷谷物的场区。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姜 琼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